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应对战时财政危机,达成“节约救国”和“节约建国”的诉求,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节约运动。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经国民参政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节约运动计划大纲》,提出以节约运动增强抗战力量,并为现代国家构建积蓄资本。战时节约运动以节约建国储蓄运动为中心,依托“四行二局”和各级储蓄机构以及党政军系统,国民政府在运动中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的节约储蓄网,向民间社会和海外广泛吸纳资金。作为一场全民动员运动,节约运动得到社会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并取得不小的经济成效。但由于国民政府难以控制国统区的物价膨胀,加之推行方式的不当,使节约运动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 标签: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节约运动
  • 简介:滇西抗战期间,在保山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的进步文化运动,不仅代表了当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为唤起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战,夺取滇西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进步文化运动 保山市 中国 云南 抗日战争时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4
  • 简介:茅盾教导突兀社的社员们说,突兀社已不再满足于《突兀文艺》期刊本的出版,【摘要题】思潮与流派【关键词】重庆/抗战时期/校园文艺社团/突兀社【正文】    一突兀社(全称突兀文艺社)1940年初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重庆北碚兼善中学

  • 标签: 中的重庆 抗战中的 文艺社团
  • 简介:抗战剧社这支民族文艺轻骑兵,是随着冀中回民支队这支民族抗日武装的建立应运而生的。从最初组建为几个人的宣传队到剧社集体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七年时间里,他不仅创编和演出了《马母》《回支大合唱》等大量的抗战文艺作品,还培养了许多革命文艺人才和抗日志士。在宣传民族政策、鼓舞回族抗战士气、动员广大回民救亡爱国、号召回族青年参军参战等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 标签: 抗战剧社 文艺作品 抗日救国 民族政策
  • 简介:[高考预测]近几年高考特别注重运用文明史观,考查的内容不仅仅是政治史、经济史,而且非常关注中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中外思想的相互影响及借鉴。考查的方式往往把中外体现不同或者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 标签: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政治史 经济史 中外 高考
  • 简介:以创立本民族戏剧为主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促成了1916年复活节武装起义和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的成立。但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美丽的梦,按照二次大战后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凯利(Benddictkiely,1919-)的话来说,仅仅孕育成“一个食品杂货店老板们的共和国”。

  • 标签: 文艺复兴运动 爱尔兰 运动后 剧坛 民族戏剧 武装起义
  • 简介: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溃退和政治上的腐败,乃至造成抗战以来空前未有的严重危机。重庆、昆明、成都、桂林等地各阶层人民先后行动起来,要求国民党当局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实施民主宪政。随着形势的发展,斗争的规模日益深入,范围也越来越广,终于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

  • 标签: 民主宪政运动 抗战后期 抗战以来 一党专政 国民参政会 抗战初期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森林资源极为匮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因此,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举行了造林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林成效并不显著,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 标签: 抗战时期 河南 造林运动
  • 简介:“八·一三”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日军攻占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1938年11月,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出逃河内,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国民党内部发生重大分裂。在中国抗战形势非常危险的时候,1939年3月12日,蒋介石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本文将简要介绍精神总动员运动的起因及运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按照蒋介石的说法,所谓国民精神总动员就是“集结全国国民之精神于简单共同之目标,使全国国民于自身皆确立同一救国道德,对国家皆确定同一建国信仰,而国民每一分子皆能根据同一之道德观念为同一之信仰而奋斗牺牲。”实际上,运动的目标就是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抗战

  • 标签: 国民精神总动员 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国民政府 力行哲学
  • 简介:近代以来,伴随着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实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天津社会各阶层掀起了多次反目运动,反日团体纷纷成立,举行反日游行演讲,发起抵制日货活动,而参与运动的群体呈现出各自旗帜鲜明的阶级意识与行业特色。

  • 标签: 天津 反日运动 群体意识
  • 简介: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新生活运动的评价,一般从阶级立场出发持否定和批判态度。本文试图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和原则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察新生活运动对于抗战所起的积极作用。新生活运动“明耻教战”的理论,成为激扬民族情感、预警抗敌御侮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新生活运动的实践也充分体现了抗日御侮这一主题,对抗战确有助益,其积极意义不容忽视。

  • 标签: 新生活运动 抗战 作用
  • 简介: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有两个派别:暴露派与歌颂派。一个要揭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一个要歌颂光明。这两条文学路线的分歧,在上海革命文学运动中就已存在。这就是主张直面现实人生的鲁迅与重于阶级意识宣传的"革命文学家"们的矛盾所在。延安文艺论争,实际上是上海文艺论争的继续。但在"文艺必须服从政治"的原则下,暴露派受到了批判,歌颂派得到了重用。而这个原则给文艺事业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值得认真总结。

  • 标签: 延安文艺界 暴露派 歌颂派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 简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近年高考点击频繁的两个知识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经历了从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发现到对“人”的理性思索的发展历程,它们涉及的不仅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还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成为引领15~18世纪世界资本主义走向的重大推动力量。

  • 标签: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近代资本主义 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 历史
  • 简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版画运动,秉承20世纪30年代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版画家们,践行鲁迅的艺术理想,既继承中国传统版画的精华,又借鉴西方版画艺术的优点,创作出富有战斗性、民族性及大众化的美术作品,号召和鼓舞着中国人民投身到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民族战争洪流之中.他们通过创作各种题材的版画作品,举办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展览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现代版画的艺术成就,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也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理解与认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木刻运动 抗战时期 版画家 大后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简介:一减租减息本是国民党的政策,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两党共同致力于农村的减租减息。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共则开始武装割据。南京国民政府仍然没有放弃减租减息的政策,只是总体上实行得很没有力度,中共则在割据地,也就是所谓“苏区”,变减租减息为“打土豪,分田地”,也就是进行“土地革命”。

  • 标签: 减租减息 土地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 抗战前 运动 “三民主义”
  • 简介:楚图南与艾思奇同是云南籍的文化学者、政治活动家,他们对抗战文艺及其作用发表过不少重要言论和指导意见,具体体现在对文艺作为抗战力量的重视、对文艺形式的运用、对鲁迅及其精神的认识等方面。两人有着文学家型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型的政治活动家在思维视野、理性思辨能力以及党派性上的差异,更有近现代以来云南知识分子、文化人士所特有的朴素、务实和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无愧于近现代以来云南人的优秀代表。其抗战文艺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楚图南 艾思奇 抗战文艺思想
  • 简介:抗战期间,众多香港报刊为履行其时代使命,大力宣扬抗战文化,弘扬民族意识,以求统一民众认识,为战胜强敌提供舆论支持.无论是附属于报纸的文艺副刊,还是相对独立的文艺期刊,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南来作家们身在香港,心念中国,通过文艺创作展现出自身的民族共同体想像,对传播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香港 文艺报刊 抗战 南来作家 民族共同体想像
  • 简介:<正>关于三十年代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在当今的文学史论著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确定无疑的公论。但是,我们查阅了有关的书刊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思考,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目前文学电上的有关说法,是并不全面的,其论断也不能概括全貌,所论及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实际上只是该运动的前期状况。本文拟以《黄钟》为代表,对后期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存在、特点及历史评价等问题,作一概略的论述,以就教于专家读者。

  • 标签: 三十年代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黄钟 形成 三民主义 分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