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NAC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抵抗逆境和激素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获得了紫花苜蓿NAC转录因子MsNAC1(GenBank登录号为JN099384.1)基因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sNAC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993bp,编码一个由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性蛋白,N-端具有保守的NAM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具备NAC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MsNAC1蛋白被定位在细胞核中,含有2条核定位信号序列,具有9个糖基化位点和23个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为对称的同型二聚体。多重比对发现,MsNAC1蛋白与拟南芥ATAF1和水稻OsNAC6蛋白的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sNAC1蛋白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ATAF亚族,与ATAF1的亲缘关系最近。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显示,MsNAC1基因在高盐、干旱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根中的表达量上调幅度高于叶片,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

  • 标签: 紫花苜蓿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荧光定量PCR 非生物逆境
  • 简介:[背景]褐拟谷盗分布广泛,成虫和幼虫都可取食谷物、豆类、干果及其加工品等.危害后发出难闻的气味,并在受害物上呈现明显损害痕迹,是粮谷储藏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方法]通过分析褐拟谷盗在我国传入、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危害影响、危害管理难度等方面内容,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褐拟谷盗的风险程度,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对褐拟谷盗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传入中国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2.[结论与意义]褐拟谷盗在我国属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需要在全国各口岸加强检疫,分析结果可为开展褐拟谷盗的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褐拟谷盗 风险分析 多指标综合评估
  • 简介:为揭示大麦中黄酮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反转录PCR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首次从青稞(裸大麦)叶片中克隆获得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HvC4H)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F927086),总长度1951bp,ORF为1518bp,编码505个氨基酸,等电点PI=9.01,平均亲水指数(GRAVY)为-0.170,属于亲水性碱性蛋白,高级结构分析表明其具有细胞色素P450家族保守域及C4H特异的功能性活性位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胚乳发育5个时期不同组织(茎、叶及子粒)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vC4H基因在青稞胚乳发育期的表达情况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差异性,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通过调控C4H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大麦黄酮的含量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于改良大麦的品质、抗性、生长发育等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青稞(裸大麦) C4H基因 同源克隆 RACE 实时荧光定量PCR 胚乳发育期
  • 简介:浙江柿树资源丰富,但品种或类型混杂,为探究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6条随机引物,对7个柿树类型40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共得到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8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76%。类型间遗传多样性(Dst)为0.7604,远高于类型内个体间遗传多样性(Hs=0.0603),各类型分化系数(Gst)为0.7604,基因流(Nm)为0.1576。根据各类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各类型内遗传结构比较一致,而不同类型间分化较为严重,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有一定的的基因交流。今后应收集更全面的柿树种质资源,为资源保存及良种培育打下基础。

  • 标签: 柿树 遗传资源 多样性 RAPD
  • 简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生产对机器设备零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零件的形状、构造、组合形式等也越来越复杂,对零件的精确度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研制、生产产品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传统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已难以甚至无法适应产品的复杂化、多样化等特点。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我国当前数控技术与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为数控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数控技术 数控产业 现状 发展
  • 简介:以内蒙古中东部地区61份绿豆品种大明绿系选后代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及通径分析,明确了后代品系遗传类型及高产群体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大明绿后代品系间性状差异显著,单株荚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1.61%,其次为单株粒重28.05%,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为单株荚数2.02,每荚粒数2.01,百粒重1.89,单株粒重1.96。后代品系主要有6种类型,各性状对单株粒重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节数〉株高。高产类型品系主要特征指标为单株粒重超过15g,单株荚数超过30荚,每荚粒数8~10粒,株高48~60cm,节数9~10节,百粒重可根据不同需求制定标准。

  • 标签: 绿豆 系选后代 多样性 高产
  • 简介:锚蛋白重复序列模体是生物体内最普遍的蛋白质序列模体之一,在多种细胞活动中主要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菜豆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菜豆ANK家族成员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菜豆基因组中含有30个ANK家族基因,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其中第5条染色体上含有的ANK基因最多,包含13个基因。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ANK25除了含有ANK结构域外还含有RING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NK25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表达模式分析发现,ANK25对干旱、盐和ABA胁迫有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菜豆ANK的分类及功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 标签: ANK重复序列 生物信息学 亚细胞定位 表达模式 菜豆
  • 简介: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PGC-1α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RT-PCR和QRT-PCR方法分析PGC-1αmRNA组织表达情况。方法本实验以广西巴马小型猪背最长肌cDNA为模版,PCR扩增PGC-1α基因CDS序列,将其连接至pEASY-T5载体,转染细菌、验证和序列测定;通过RT-PCR半定量和QRT-PCR实时荧光定量检测PGC-1α基因在小型猪多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PGC-1α基因CDS序列,全长2391bp,编码796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9.9%,两处碱基发生同义突变,分别是C-A1105和GA1524;PGC-1α基因在广西巴马小型猪心脏和肾脏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而在胰腺中未检测到其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广西巴马小型猪PGC-1α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了多种组织表达分析,为后续研究PGC-1α在小型猪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作用途径打下基础。

  • 标签: 广西巴马小型猪 PGC-1Α基因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38例与对比组38例,对比组予以传统综合治疗,观察组基于传统综合治疗之上予以复方甘草酸苷,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分为为50.0%和73.7%,对比组分别为26.3%和42.1%,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 疗效
  • 简介:为了解山东省苍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山东不同生态地区收集29份苍耳资源,对其种子性状、含油量以及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生态地区苍耳种仁率平均为32.20%,变异系数为26.66%,多样性指数为1.94;含油量平均为30.03%,变异系数为20.85%,多样性指数为1.94;平均百粒重为9.95g,变异系数为33.46%,多样性指数为1.96。21个ISSR引物扩增,检测出多态性位点共134个,平均每个引物6.3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达到98.53%。不同地理生态群组的遗传多样性不同,鲁中山前区处在山东半岛区与内陆区交界处,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最高;滨湖洼地区受泰沂山系及南四湖的阻隔,限制了基因的交流,遗传多样性最低。将山东的29份与河北和山西的各1份共31份苍耳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的苍耳资源与邻近省份有一定的基因交流,但存在自身的进化特点,已成为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苍耳资源系统。

  • 标签: 苍耳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改良
  • 简介: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菜中克隆获得BnCDPK1基因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为KF740477,其cDNA和gDNA全长分别为2115bp和2857bp,含有11个内含子和12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581bp,编码527个氨基酸,具有CDPKs家族典型的特征,含有1个激酶区域和4个钙离子手型结构域,与拟南芥AtCDPK28同源性最高,属于第Ⅳ亚家族。BnCDPK1在油菜的根、茎、叶、花、种子中均有表达,但表达丰度存在差异,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茎、根和种子,花中的表达量最低;在高抗和高感油菜品种中,菌核菌胁迫均能够诱导BnCDPK1上调表达,但是高抗品种比高感品种反应更迅速,表达量更高。接种前、接种后12h、接种后24h,高抗品种的表达量相比高感品种分别提高1.4倍、4倍和3倍,推测其可能参与油菜的生长发育以及油菜对菌核菌侵染的应答和防御反应。

  • 标签: 油菜 钙依赖蛋白激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抗病
  • 简介: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大高等院校均纷纷开设双语课程。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双语课程的开设,教育理念滞后,教育基础薄弱,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匮乏,学生程度不一,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联系西部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师资、教材建设,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循序渐进的有效的开展双语教学。

  • 标签: 双语教学 浸没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调查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状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位于本地区不同县区的存栏200头以上的9个规模养牛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状况。结果:我们在9个规模养牛场对2600头肉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牛气肿疽病59头,发病率为2.27%,其中死亡33头,存活26头。结论:本地区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加强预防与干预。

  • 标签: 肉牛 气肿疽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玉米干旱胁迫相关突变体在发掘玉米耐旱关键基因研究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在玉米自交系综31的田间扩繁过程中,发现一个玉米干旱胁迫敏感的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叶片发生卷曲,严重干旱时叶尖变黄,衰老坏死。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受1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将突变基因命名为DS。利用B73与突变体ds组配F2分离群体,以干旱条件下叶片是否卷曲为指标,将DS基因初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SSR标记umc1772和umc2158之间,物理距离为5Mb。以上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玉米 干旱 卷叶 基因定位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心力衰竭知识测评量表、患者信息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现状。结果: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呈中等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与教育程度、心衰相关知识水平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抑郁情绪和年龄呈中度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受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叶片均小于高州油茶;海南油茶鲜出子率在19.84%~36.21%之间,干出仁率在49.64%~64.22%之间,种仁含油率为44.56%~52.21%;海南油茶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为87.58%~89.68%,亚麻酸含量低,仅为普通油茶的0~88.7%,而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油茶。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油茶同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具有显著区别,除海南博鳌资源外,其他海南油茶被划分为一类。本研究为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海南省 油茶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东南亚国家青年人群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方法采集285名青年人(分别来源于中国、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面部正常皮肤及皮损区标本,接种于Leeming&amp;Notman培养基后进行培养分离,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到种。结果共分离出8个菌种,共计501株马拉色菌,以球形马拉色菌为主,占40.5℅(203/501),其次为合轴马拉色菌19.0℅(95/501)、糠秕马拉色菌16.0℅(80/501)、限制马拉色菌11.0℅(55/501)、斯洛菲马拉色菌6.2℅(31/501)等。各国家间未见明显的地理学差异。结论东南亚地区青年正常人群及马拉色菌相关疾病患者中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色菌。

  • 标签: 马拉色菌属 微生物群
  • 简介:选取黑龙江省小麦品种126份,对其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型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化和光周期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在黑龙江省小麦中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含有显性基因组合Vrn-A1/Vrn-D1的分布频率最高,为26.2%,其次是显性基因Vrn-A1/Vrn-B1和Vrn-A1/Vrn-B1/Vrn-D1,分布频率分别为23.8%和23.0%,最低的是Vrn-B1基因,分布频率为0.8%,Vrn-B3位点在黑龙江小麦中不存在显性等位变异。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53个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1a基因型,表明光钝型小麦占42%,73个品种携带Ppd-D1b基因型,表明光敏型小麦占58%。结合田间性状调查分析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型对小麦的抽穗期有影响,Ppd-D1a的抽穗期比Ppd-D1b的抽穗期提前1~5d;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对苗期习性有影响。

  • 标签: 黑龙江省春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 简介:以落叶松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利用RT-PCR从落叶松中分离出一个1590bp的APETALA2-Like转录因子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命名为LaAP2L1。蛋白质特性分析显示LaAP2L1编码529个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327kD,等电点为6.45。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alphahelix)、β-折叠(strand)和环肽链(loop)组成。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aAP2L1所编码的氨基酸与黑松、云杉等亲缘关系最近。同时,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浸花法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功能研究发现,与转空载体对照拟南芥相比,过量表达LaAP2L1的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茎、花和株高都显著增大、增高,表明落叶松LaAP2L1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植物器官发育的调节。

  • 标签: 落叶松 APETALA2-Like 植物器官发育 拟南芥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于2003年入侵中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蔬菜、花卉及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以线粒体DNA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13个省(市)不同地理区域西花蓟马种群的175条COⅠ基因进行序列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到13个单倍型,各地理种群西花蓟马的单倍型多样性Hd较高,为0.691,而核苷酸多样性π较低,为0.00652.总体固定指数Fst为0.24359,基因流Nm为0.78;种群之间固定指数和基因交流分析表明,我国各地理种群间可能出现了一定分化.种群间AMOVA分析显示,我国西花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对国内外不同地理种群COⅠ基因序列的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我国西花蓟马有2个品系,即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其中羽扇豆品系来源于新西兰和荷兰,而广泛存在的温室品系存在多个入侵来源.[结论与意义]我国西花蓟马各地理种群的发生,既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又与国内蔬菜、花卉、水果等的调运以及观光旅游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对西花蓟马的有效阻截及其种群扩张趋势监测意义重大.

  • 标签: 西花蓟马 线粒体DNA 基因变异 遗传结构 地理种群 单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