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各医院在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并进行HCV抗体、肝功能和CD4细胞检测;多元回归法分析HIV合并HCV感染风险因素。结果HIV感染者978例,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静脉吸毒途径感染HIV占合并感染者的81.3%,30~45岁年龄组HIV合并感染率为42.6%,无业人员HIV合并感染率为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年龄30~45岁和无正当职业的人群HI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以期提高该类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成两组,其中感染组有22例,非感染组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统计与腹腔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86例进行子宫切除术高龄患者中,感染的发生率为25.58%;其中感染组中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进行化疗、肺部感染,与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胃部排空延迟的感染例数进行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化疗、肺部感染、手术时间过长、血红蛋白过低都是高龄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高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要求医务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加强感染的控制工作,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感染 高龄 子宫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掌跖脓疱病发病中的作用,分析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的患者占30%.掌跖脓疱病组外周血IL-17的水平[(13.12±3.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掌跖脓疱病的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掌跖脓疱病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主要的诱发因素.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白细胞介素-17 雷公藤多苷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的相关因素,观察多元化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285例妊娠期的孕妇,对其中合并生殖器疱疹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多元化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影响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的危险因素有不良孕产史、妊娠期感染史、孕期焦虑、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2个)(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孕期体重、孕期体重指数、月经初潮年龄、月经紊乱史、痛经史、孕次、家族史等无关(P〉0.05),其中妊娠期感染史、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是高危险因素。经过多元化干预措施后总有效率为94.3%,抗复发有效率为77.8%。结论:妊娠期感染史、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是影响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的危险因素,多元化干预对临床效果大有裨益。

  • 标签: 妊娠 生殖器疱疹 相关因素 多元化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400例临床资料,均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进行分组,尿路感染组50例和非尿路感染组350例。结果:感染组年龄〉65岁、术者经验初学、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术者经验、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可以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路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女性性工作者(FSWs)的性病知晓情况及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现况,并分析感染因素。方法:经知情同意后,2017年4-8月对广州地区MSM和FSWs两类高危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梅毒及HIV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4例MSM的性病相关疾病知晓率、性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性病防止感染方式知晓率分别为62.10%、44.59%、41.08%,408例FSWs以上知晓率分别为49.02%、22.06%、31.13%。264例MSM参与梅毒及HIV抗体检测,梅毒感染率为1.52%,HIV感染率为10.2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高中及以上(OR=0.360,95%CI:0.131-0.989),知晓性病相关疾病(OR=0.373,95%CI:0.157-0.881)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OR=3.440,95%CI:1.401-8.443)和梅毒检测结果阳性(OR=14.151,95%CI:1.745-114.736)是危险因素。FSWs梅毒感染率为3.92%,HIV感染率为0.25%;场所为中高档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OR=0.166,95%CI:0.052-0.526)。结论:广州地区MSM和FSWs的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性病知识知晓率低,应扩大高危人群梅毒、艾滋病病毒筛查范围,并加强性病知识宣教。

  • 标签: MSM FSWs 性病知晓 HIV 感染
  • 简介:体力活动和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慢性代谢综合症等疾病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也陆续报道,作者针对自1990年以来发表的以运动和男性性唤醒、性高潮、性需求等组成的男性性功能指标,来系统定量分析运动对于男性性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科学训练提高男性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支持。

  • 标签: 体力活动 运动 META分析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常山县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生殖系统感染的妊娠期女性患者,以及同期无生殖系统感染的健康孕妇100例。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测定其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重指数。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文化程度较低、有分娩史、流产史、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和贫血均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高危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史、流产史、分娩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贫血和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患者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在细菌培养中,排除培养基污染情况,一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7.42%,数量最多,肺炎链球菌占2.25%数量最少,其余分别为6.74%的肺炎克雷伯菌,6.74%的粪肠球菌,4.49%的变形菌属和3.37%的屎肠球菌。结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在治疗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孕妇时应当顾及到胎儿的安全,并对孕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女性 生殖系统感染 妊娠期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接受意愿、服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乌鲁木齐市MSM,利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该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服药所担心的问题、PrEP接受意愿及服药方式选择情况,再根据其选择的服药方式发放PrEP药物,进行干预。结果:379名合格研究对象中有68.3%表示愿意接受PrEP,在这些人中33.2%选择每天服药,66.8%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rEP可接受性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安全套使用频率,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0.34,95%CI:0.19~0.60)、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0.20,95%CI:0.07~0.56)者容易接受PrEP;没做过艾滋病检测(vs做过检测,OR=2.06,95%CI:1.11~3.81)、安全套的使用频率高(vs使用频率低,OR=1.46,95%CI:1.01~2.09)者相对不容易接受PrEP。影响PrEP服药方式选择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担心因服药而受歧视,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4.00,95%CI:1.77~9.02)、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5.66,95%CI:2.37~13.54)者容易选择每天服药;文化程度低(vs文化程度高,OR=0.35,95%CI:0.17~0.72)、学生(vs在业人员,OR=0.06,95%CI:0.01~0.32)、担心因服药而受他人的歧视(vs不担心歧视,OR=0.30,95%CI:0.18~0.49)者容易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结论:增强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服药的方便性和隐蔽性,可以提高MSM人群PrEP可接受性及鼓励更多人选择每天服药的方式。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暴露前预防用药 接受意愿 服药方式选择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美国风湿病学会定义了19种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变等。遗传因素、自身抗体、血脑屏障受损、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参与了NPSLE的发病,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抗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缺血两种发病机制致病。炎症反应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缺血性病变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改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活动程度或疾病累积损害程度、合并其他严重NPSLE或病史、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仍需进一步完善大规模、统一标准的高质量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危险因素 炎症 抗磷脂抗体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对其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女性患者及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各76例进行问卷调查。以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调查内容包括7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及构成比、性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焦虑和性自信因子等6个方面,通过心理评估调查问卷,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两组心理健康差异。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7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以宫颈炎最为多见,占27.63%;其次以非特异性阴道炎多见,占22.37%;再次为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分别占14.47%和9.21%。心理评价表结果显示,两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这些SCL-90因子中有着显著差异(P〈0.05),SDS和SAS总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生活质量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功能总分以及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以及配偶高潮频数、性满意度和性焦虑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配偶高潮频数及配偶性满意度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对性生活有显著性的影响,患有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较健康女性可显著性降低性生活质量,同时表现为显著性不自信和性焦虑。临床上应注意此方面的影响,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或介入性心理治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性生活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诱发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6例诊断为乳腺癌,年龄在23—54岁之间的妇女,经五家参研医院及2家病例支援医院病理证实乳腺癌者,进行“乳腺癌的钼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相关因素多中心研究”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乳腺钼靶X线机诊断乳腺癌或高度疑为恶变者,后经病理证实的256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统计,列出十大项主要因素作为研究与乳腺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关系:(1)家族史;(2)婚姻与生育;(3)生殖因素;(4)哺乳;(5)月经紊乱;(6)甲亢;(7)口服避孕药;(8)生活习惯;(9)长期穿戴胸衣紧缩;(10)压抑感情或冲动性格。结论:家庭成员中(母亲、姐妹)有惠乳腺癌的妇女其发病率较一般高。未婚未育或已婚未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比例要高。女性月经初潮越早、闭经越晚,乳腺癌的危险性越高。发现乳腺癌中只有92例有哺乳经验,占36%,认为哺乳可以降低卵巢功能;反之,升高会增加患乳癌的风险。月经紊乱,反映妇女内分泌失衡,也算风险之一。“甲亢”认为是激素水平异常,也是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关系比较复杂,在25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30例服用过此药,占90%。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致乳腺癌的因素。长期穿戴紧缩胸衣,影响乳房血液、淋巴循环,至营养及“排毒”受阻,也是易惠乳腺癌的因素。精神因素将直接影响健康与否,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乳腺癌也不能例外。

  • 标签: 乳腺癌 易患因素 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病程和发病部位不同的慢性湿疹患者采取应对方式的差异以及应对方式与患者情绪障碍、躯体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5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AreaSeverityIndex,EASI)”对患者瘙痒和皮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发病部位累及会阴部或乳房的患者MCMQ-面对、MCMQ-屈服评分均高于其他患者(P〈0.05,P〈0.01);病程越长的患者MCMQ-屈服评分越高;MCMQ-屈服评分与SAS、S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分别为0.477、0.513,P均〈O.01);MCMQ一屈服评分与瘙痒SAS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分别为0.384、0.282,P均〈0.01)。结论病程和发病部位不同的慢性湿疹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有所差异;“屈服”应对方式不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躯体症状均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慢性湿疹 应对方式 湿疹严重程度
  • 简介:女性性功能障碍是指女性在性反应周期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发生障碍,以致不能产生满意的性交所必需的性生理反应和性快感,因此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规范化诊断分类都是依据女性性反应周期而划分。性功能障碍属于心理障碍,其特点是一类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生理功能障碍,是在个体的性对象、性动作以及性身份识别均正常的前提下,出现在执行正常性行为中的功能障碍。

  • 标签: 女性性功能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性反应周期 生理反应 诊断分类 心理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1.06%和78.9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降低,且治疗8周时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且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穴位埋线 慢性荨麻疹 血清总IGE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行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男士5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勃起功能问卷(IIEF-5)评分和NPT勃起周径增加量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精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逆行射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成功的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不会明显引起患者勃起障碍,但会导致精液量减少和逆行射精率增加,因而会对患者性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 前列增生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探讨生殖道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3类人群4744例育龄妇女的调查问卷、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得到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定性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小组访谈和机构观察的方式,对5类人群共166人进行了有关生殖道感染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育龄妇女的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率是27,6%,宫颈感染率是5.0%。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深圳的气候条件、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未婚性生活、最近3个月有新性伴、性乱、不使用安全套和有人流史有关;细菌性阴道病与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关;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对性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私人诊所不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结论:应加强道德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医疗垃圾的管理。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为宫外孕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56例)和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雌激素(E_2)、孕酮(P)、睾酮(T)、卵巢功能评分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SexualFunctionIndex,FSFI)变化,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宫外孕患者的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就诊时FSF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4、6个月,两组患者E_2、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评分、FSF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4个月、6个月逐渐恢复,且保守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患者,FSFI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宫外孕手术切除输卵管对女性卵巢功能和性功能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手术对患者的性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临床选择宫外孕治疗方案时应酌情考虑此因素

  • 标签: 宫外孕 保守治疗 手术切除输卵管 性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卵巢与切除卵巢对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卵巢功能、骨质丢失以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宫颈鳞癌手术患者72例,根据术中卵巢的保留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对照组切除双侧卵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激素水平(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等)、骨质丢失情况、性生活情况、精神心理状态等。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为(97.0±16.1)pmol/L、(8.3±0.9)IU/L、(7.1±0.7)IU/L,对照组分别为(34.7±5.2)pmol/L、(86.3±7.2)IU/L、(51.1±3.0)IU/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为(114.2±20.2)pmol/L、(9.3±0.6)IU/L、(8.5±0.2)IU/L,对照组分别为(41.3±3.9)pmol/L、(76.5±8.0)IU/L、(46.7±2.5)IU/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骨质丢失率为0.46%、0.72%,对照组分别为4.08%、5.2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性生活恢复率分别为16.67%、38.89%,对照组分别为2.78%、16.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抑郁量表总分分别为(49.5±13.9)、(39.2±15.5),对照组分别为(57.4±15.4)、(51.4±13.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保留卵巢能够有效避免宫颈鳞癌患者术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从而防止骨质丢失以及性激素缺乏。此外,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卵巢 宫颈鳞癌 雌激素 骨质丢失 性生活 生活质量
  • 简介: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正式出版。在这一诊断标准中,关于同性恋的部分有了重大的改变。诊断标准认为性指向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也就是说同性恋本身并不意味着判断能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一般社会或职业能力的损害。

  • 标签: 社会心理因素 同性恋 生物 精神障碍分类 判断能力 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