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和MMP-9水平。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RP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急救要点。方法分析7例心脏外伤病人在急诊科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6例,死亡1例。结论快速正确诊断、及时解除心脏压塞地、迅速将病人送达手术室,是急诊科成功抢救心脏外伤的关键。

  • 标签: 心脏外伤 心脏压塞 急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超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预测子宫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孕妇,自妊娠32~40周起连续进行子宫下段厚度及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观察。结果300例孕妇的子宫下段在妊娠32周以后均已形成,52例经B超检查存在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经手术证实为瘢痕子宫破裂的18例,B超诊断其中16例诊断为先兆子宫破裂,1例诊断为子宫破裂,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44%。结论B超观察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方法可靠,可预测先兆子宫破裂。

  • 标签: 瘢痕子宫 B超检查 子宫破裂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支原体肺炎,7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RP进行对比。结果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9例,阳性率为28.1%;76细菌性肺炎患儿中,CRP阳性72例,阳性率为94.7%;50例健康对照儿童中,CRP阳性1例,阳性率为2.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无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或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 标签: 支原体 肺炎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患者最佳康复期在半年内,而病程长达11年并截瘫9年的患者康复治疗较少见。本文对1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截瘫9年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行走架训练、起立床训练)、膀胱护理等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脊髓损伤 截瘫9年 综合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检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后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变化评价胰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方法采外周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40例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中CA19-9的含量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CA19-9的含量。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为(128.06±82.46)U/ml,较健康人血清中CA19-9含量(36.32±19.36)U/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为(52.72±55.62)U/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及部分缓解的患者其CA19-9水平为(35.43±18.22)U/ml,明显低于治疗后稳定甚至进展的患者(71.55±63.28)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明显下调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成为中晚期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CA19-9可作为胰腺癌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

  • 标签: 胰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肿瘤标志物 CA19-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房确诊冠心病(CAD)的患者100例,将其划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组(SAP)。随机选择门诊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其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AMI组的hs-CRP水平高于UAP组,UAP组的hs-CRP水平高于SA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CRP的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分级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在动态对比的增强CT(DCE-CT)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7例AIP患者进行动态增强CT及ERCP检查,并采用超声(US)随访AIP类固醇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ERCP检查,主胰管狭窄段和无病变胰管显示清楚;各例AIP均显示主胰管弥漫性、阶段性或多处局限性狭窄,狭窄段上游胰管轻中度扩张;4例合并胆总管下端狭窄或阻塞。DCE-CT,胰腺显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包膜样低密度表现。类固醇治疗后,胰腺肿胀减轻、胆管狭窄的改善。结论AIP的形态学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ERCP与DCE-CT相结合有助于AIP的诊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超声(U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6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而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B超 PICC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头痛,为慢性复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它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头部的搏动性或钻痛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畏光、精神萎靡等症状。近年来我科采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

  • 标签: 穴位注射 偏头痛 维生素B12
  • 简介:2mm的距离,只是一点点,但是你知道这个距离对肌肤意味着什么吗?皮肤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痘痘就生在肌肤以下2-3mm的皮肤层。

  • 标签: 微距 医学研究 皮肤层 意味着 距离 肌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图像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方法采用水囊或衬垫进行间接探测,根据病变部位取仰卧或侧卧位进行检查。结果2000-2010年随机抽样200例乳腺肿瘤B超诊断与最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符合率达93%。

  • 标签: 乳腺肿瘤 B超图像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ScysC)、血肌酐(SCr)浓度及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含量比较,探讨S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A(正常蛋白尿)、B(微量蛋白尿)和C(大量蛋白尿)3组,直接测得或计算出各组ScysC、UMA、SCr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UAER增加,ScysC、UMA、SCr的含量逐渐增高,在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Cr、UM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ScysC、UM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比较,ScysC、UMA、SCr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cysC升高,ScysC可能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水痘治疗中干扰素α1b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水痘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10u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联合阿昔洛韦20mg·kg-1·d-1;对照组20例给予阿昔洛韦200mg·kg-1·d-1,均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5~7d。2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就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发热、皮疹结痂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未见。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水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alpha 1b 阿昔洛韦 水痘
  • 简介:位于广州天河CBD核心区域的V2美容沙龙很小,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小空间里,却写满了精致和温馨,不大的展示区陈列的是世界最知名的精油品牌——澳洲茱莉jurlique和瑞士活细胞护理品牌VASSVSSI。

  • 标签: 护理品牌 CBD 活细胞
  • 简介:摘要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由有核细胞产生的蛋白酶抑制剂,随着医学上对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在肾脏疾病方面有临床价值,而且在肝脏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旨在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测定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2例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患儿,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为女性,中位数年龄7.6岁。2例均以腹痛、呕吐起病,1例伴心动过速(12岁心率160次/分),1例心率正常(3.2岁心率110次/分),2例均在入院后数小时出现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白细胞计数、心肌酶、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ST-T改变。2例均给与吸氧、卧床休息、1-6二磷酸果糖及大剂量Vitc静滴。2例均死亡。结论暴发性心肌炎常以心外症状首发,部分患儿以腹痛、呕吐为主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甲强龙及丙种球蛋白、积极监护尤为重要。

  • 标签: 腹痛 呕吐 暴发性心肌炎 疾病特征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