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16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对两组进行研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及两组患者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54%)明显低于常规组(28.05)(P<0.05);风险管理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常规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栓史、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风险管理组的得分(95.65±4.72)明显高于常规组(84.33±4.68)(P<0.05)。结论风险管理性护理可以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疾病掌握程度,使其了解正确护理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ICU患者 Ⅱ型呼吸衰竭 风险管理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尤是在儿科这个科室中。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够对医院的声誉以及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13-2015年之间发生的27件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与监督。旨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避免对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医院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精神上的伤害与损失。

  • 标签: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产科病区孕产妇防跌倒管理,分析孕产妇跌倒原因,及时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发生,确保孕产妇安全。方法根据孕产妇跌倒的相关风险因素,制定风险因素评估表,对有跌倒风险的孕产妇在产前、产后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孕产妇跌倒风险评估后,孕产妇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孕产妇跌倒重在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孕产妇意外跌倒的发生。

  • 标签: 产科 孕产妇 跌倒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医院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随机选取了64例体检者作为体检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进而进行体检工作。其中对对照组的体检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体检者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内容,进而分析和评价两组体检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体检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工作之后,观察组体检者的护理质量方面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的分数,并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6.8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1.88%,两组体检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加强医院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体检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于体检者有着极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检中心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原因,探究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医护人员应本着为患者服务强烈的责任心,不断地学习血透相关的专业知识,总结血透的管理经验,降低风险,才能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血液透析 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内科护理人员转运患者的风险较大。内科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要具备事故发生的承受能力。还要提高责任意识,提高医护水平,提高防范意识。医院在管理上,要强化内科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内科护理人员转运患者途中所发生事故的概率。详细告知转运患者的风险,特别是危重患者在转运前,要做好转运风险评估、运送准备工作,并备好紧急救治药品及所须器材,做好科室间的沟通、协调,提升内科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保证保转运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内科护理 患者 安全转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IVF-ET患者纳入研究,2016年1—6月行常规护理,2016年7—12月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强化专科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对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医嘱执行正确率与病案及时归档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医嘱执行正确率(98.84%vs90.70%)与病案及时归档率(31.40%vs16.28%)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经χ2检验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生殖护理 护理安全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意外事件及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患者中有效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内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专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后)风险管理实施期间我院冠心病专科病房护理质量与2014年7月—2015年7月(实施前)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冠心病专科病房护理质量作以比较。结果实施后一般护理差错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8,χ2=6.013,χ2=11.741,P<0.05)。结论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临床护理差错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质量,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管理手段。

  • 标签: 风险管理 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建立血管外科手术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2.01-2015.1我院血管外科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实施手术风险管理流程后,并发症/死亡率情况。结果手术风险级别越高,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就越大,和低风险组比,高风险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更为严重,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和2012年度相比,2013和2014年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小,P<0.05.两个年度患者死亡率虽说与2012年无显著差异,但也较低。结论手术风险管理流程在应用之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实际工作中依旧需要不断完善,结合实际情况的调整手术管理方案,真正的令该管理模式成为院内医生遵守规范行为的准则,提升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手术 血管外科 风险管理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事故发生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质量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风险管理后,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的跌倒数据库资料,总结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主要为疾病因素、药物副反应、年龄因素、肥胖因素、跌倒病史、合并躯体疾病、护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较多,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从而减少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跌倒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25例跌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与年龄、疾病、时间、地点等有关,与工作人员跌倒预防知识不足有关。结论加强对工作人员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高风险导向性的跌倒伤害暴露因素的预防,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常常存在暴力,冲动等护理风险,危及患者和医护自身的安全,因此针对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探讨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制定防范措施,提高精神科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及在护理工作中自我保护的方法,有效的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老年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衡量和评价,制定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操作技术服务及护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结论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老年病房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是前提,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 标签: 老年护理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名急救中心随车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我院自拟的院前急救风险调查问卷,对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患者信息不准确、疾病严重性与复杂性为院前风险的前三名,医护人员工作年限在1~3年时认为他人与客观因素是造成院前急救风险发展的主要原因,而3~7年与7年以上急救经验的医护人员则认为院前急救风险多由医护人员自身所造成。结论加强院前急救风险因素的管理,可使院前急救风险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院前急救 风险因素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期间接受风险管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产生风险意外事件几率和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风险意外事件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能够显著减少风险意外事件的出现几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龄髋部骨折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2015年01月至2015年07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08月至2016年02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的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用药差错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措施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8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对临床护理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中应用风险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患者接受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风险 临床护理管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