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谢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的邀请,让我来主持上党梆子著名演员张爱珍'爱珍'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荣幸。我一直认为近40年来山西梆子的发展,是整个梆子戏曲剧种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能不能说山西梆子是中国戏曲艺术近40年来取得最杰出成就的地方戏之一呢?我以为是可以的。这40年山西各路梆子剧种加工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新创作的古典、现代剧目,数量和质量都不逊色,并以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人数居

  • 标签: 新流派 流派爱珍 爱珍腔
  • 简介:明天啓初年標爲'邦子空'的一段工尺譜,是今存梆子最早的記載。梆子最初以曲牌(調)的形式進入戲曲音樂中。清初至康熙中後期(18世紀初)的數十年間,梆子作爲戲曲聲自西北秦隴而出,迅速傳遍大江南北。該時期梆子基本以整齊的七言十言詩讚體唱句爲主,從文辭到劇目都有粗糙隨意、'專屬'下里巴人的特徵;在樂器上,擊節之'梆子'與'月琴'是初期梆子最基本的兩種樂器,無胡琴參與。康熙中葉,梆子在秦晉一帶已分化出'秦腔'和'亂彈'兩種聲:前者接近早期的梆子,後者則'亦昆亦梆',與後來的'勾'頗有關聯。梆子在清初的發展形態説明,它與一般的俗曲並不相同。對其初期發展形態的梳理與辨析,爲探索梆子的源頭及促成梆子産生的深刻背景,提供一個基礎性的參照和出發點。

  • 标签: 梆子腔 秦腔 亂彈 梆子 月琴
  • 作者: 申旭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1-28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中国民歌浩若烟海、色彩斑斓,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在我们叹服劳动人民无限创造力的同时,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民歌中大量运用的衬词和衬腔,对地方特色的体现及音乐形象的表现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7年,运城蒲剧团进京演出,年轻的武俊英以一出蒲剧《苏三起解》唱响首都舞台,特别是大段的唱腔'我本是良家女父为官宦'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征服了观众。后来我听说,山西观众称武俊英的唱腔为'俊英',极为观众喜爱,专家推崇。武俊英能否称之为'武派'?流派表演艺术是戏曲的特色之一,京剧中梅兰芳创造的梅派艺术享誉世界,地方戏中红线女创造的红、红派为大家公认,同样具有世界影响。能成为流派艺

  • 标签: 俊英腔 武派思考 腔诞生
  • 简介:武俊英创作了观众喜爱的'俊英',观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俊英唱出了时代的高度,唱出了观众的心声',……他们说:'俊英的戏百听不厌','半个世纪蒲剧魁首是‘俊英’',……他们认为:武俊英的唱功,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嗓音甜美动听,珠圆玉润,似行云流水,令人陶醉,回味无穷。'……喜悦之情,难以抑制。

  • 标签: 武俊英
  • 作者: 刘智强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黄梅戏音乐在发展的历程中,一贯遵循着“一曲多用”、“一曲多变”的创腔原则,而逐渐走向成熟。最早的传统剧目留下的音乐精品唱段是后来发展的基础。来之不易的“一曲”成为剧种音乐发展之本,后来剧本的诸多唱腔,总是或多或少地与“原本”音乐发生联系,从而实现“移步”与“换形”的统一。一方面应该下大气力做好传统黄梅戏音乐的继承与整理,另一方面应加大创新力度,对经典剧目新包装,对新剧目赋予新形式。
  • 简介:中国近代史上一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迁徙运动,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南洋”,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这其中大部分是山东人。

  • 标签: 电视连续剧 艺术特色 中国近代史 “闯关东” 新中国成立 清朝初期
  • 简介:王爱爱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1940年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随祖母筱桂花学艺,先学花旦后工青衣。9岁登台,16岁唱红晋中。1960年荣调山西省晋剧院至今。她先后向程玉英、牛桂英两位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家潜心学习,既吸收了程派'咳咳'刚劲挺拔、朴实酣畅的艺术特色,又继承了牛派稳健大方、含蓄委婉、讲究字正腔圆的艺术风格,并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创新发展,创造了深受观众喜爱的

  • 标签: 形成爱爱 爱爱腔 王爱爱艺术流派
  • 简介:丁丁起源于江苏、山东两省接壤地区的铜山县的利国、厉湾、庙庄、寄堡一带。约在明末清初,地处大运河、微山湖一带的厉湾、寄堡、庙庄等村,经常停靠由南方而来的运粮船只,同时也停有保卫运粮安全的炮划子船。船上的人会唱很多南方小调,有的还会耍大头,边唱边舞。日久天长,岸上的农民也就学会了那些调门。越是到丰收的太平年景,学唱的人也就越多,并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

  • 标签: 小调 戏曲 民歌 相结合 明末清初 当地
  • 简介:山西省晋剧院整合国內一流主创团队,倾力打造的晋剧《党的女儿》,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党的女儿》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讲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后,留在苏区的游击队转入地下斗争。年轻女共产党员梁玉梅机智勇敢、与敌周旋,积极组织乡亲们为游击队送盐送粮,不幸被叛徒出卖,惨

  • 标签: 山西省晋剧院 中央红军 机智勇敢 红色经典 战略转移 主创
  • 简介:浙江电视台录制的电视连续剧《鲁迅》前四集问世之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扬和好评,也受到了研究鲁迅的专家和鲁迅亲属的鼓励与支持。作为浙江电视台的负责人和这个连续剧的艺术顾问之一,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惭愧。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把伟大鲁迅的一生搬上荧屏,这是个新题目、大题目、难题目。我们一个小小的地方电视台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一直觉得力不从心,所以迟迟不敢上马。有些好心的同志也陆续向我们提出忠告:我国至今连一篇全面评价鲁迅的论文还没有拿出来,你们想在电视上再现鲁迅的一生,谈何容易?.这块“硬骨头”还是不要啃好。但是,

  • 标签: 浙江电视台 少年时代 三味书屋 艺术顾问 在乡下 小伙伴
  • 简介:咏叹调是歌剧音乐中最优美动人、最具有音乐魅力的声乐体裁,是每一位美声唱法学习者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关键阶段,也是提高其歌唱技巧和演唱修养的必要手段之一。而其中一些表现手法及情感处理的控制与拿捏需要很强的演唱技巧及阅历。

  • 标签: 头腔共鸣 力量 音区 演唱技巧 歌剧音乐 音乐魅力
  • 简介:(一)明末清初,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初起,民主思潮开始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渐活跃和强化,表现在精神文化领域,是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封建桎梏意识的加强。客观上呈现的直接后果是戏曲品种的逐渐多样化,从而使长期以来中国戏曲舞台上一直以古老昆曲艺术占据主流的现状被打破。在昆曲艺术渐呈衰微态势的同时,代表着时代变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地方戏曲艺术方兴未艾。全国各地众多浸染着浓郁地域文化气息、形态各异的新兴戏

  • 标签: 华阴市 昆曲艺术 谭维维 资本主义萌芽 艺术表演 地域文化
  • 简介:陆洪非先生的《〈天仙配〉的来龙去脉》在《黄梅戏艺术》上发表了。本来此文,我以为内部有关人士传阅一也就可以了。一个从未知名的作者,一篇不负责任的短文,值得省内大名鼎鼎的剧作家去和他较量吗?不料洪非先生认为事关重大,非要将此事公之于众不可,并要求编辑部发表此文。文章中既然涉及到我,我本人作为《天仙配》剧本最早的改编者,是知情人,也是当事人,不得不打破沉默,觉得有必要也应向安庆地区人民、党、政府及后代,将此事说个清楚明白才好。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科学,科学是不能打诳语的。一洪非先生要谈的是《天仙配》的来龙去脉,但全文似乎只讲了“去脉”,丢掉了“来龙”。即使是“去脉”,也只是从洪非先生1953年接

  • 标签: | 剧本 创作过程 作者 考证 黄梅戏
  • 简介: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个人从业的利害关系,崇祀一个或几个行业先驱,或幻想、附会一个历史偶像,作为行业的祖师爷或保护神,以谋求从业平安,生活幸福美好。明、清至民国年间,由于行会、帮派增多,相互竞争,此风俗更加盛行。

  • 标签: 小腔戏 湖北越调 三角戏 民国年间 幸福美好 铁板桥
  • 简介: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的盛情邀约,给了我这次重温往事、充电学习的机会。岁月如梭,转眼已是35年。1981年底,我和孟繁树兄被录取为张庚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为了逐步完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人才的结构布局和梯队建设,不断为近现代戏曲史研究积蓄力量,张庚先生决定我们俩在读博期间躲开传统戏曲史论的热点和亮点,选择相对比较冷僻的地方戏中的梆子戏作为主攻方向和学业重点。在张老师的

  • 标签: 创造经验 山西戏曲 戏曲新
  • 简介:本文对“江西省广昌县的孟戏演出有明万历年间的海盐遗存”这一看法提出疑问。从广昌孟戏“孟姜女送寒衣”经典唱段的源流论证其为弋阳戏文,并从长短句体戏曲曲牌与声腔之间的关系阐述孟戏演唱的特点,认为方言和民间歌谣旋律才是决定声腔属性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孟戏 海盐腔 弋阳腔 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