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4月8日,《河北日报》以《为了保卫63个孩子的生命安全郭钗勇斗歹徒壮烈牺牲》为题,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河北省辛集市年轻女护士郭钗勇斗歹徒壮烈牺牲的事迹,紧接着又以一个版的篇幅做了一期“新闻纵深”,这个有独家新闻性质的系列报道见报后,如巨石激水,反响强烈。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

  • 标签: “独家新闻” 中国 新闻报道 新闻线索 新闻题材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通过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原百姓最大的“话语权”,及时采集始终处于“后发式”的民意反馈,使群众变被动反映为主动参与,这其中的监督作用显而易见。

  • 标签: 舆论监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摆正位置 热线 行风 廉政
  • 简介:自媒体时代,沟通的自由性、交互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使公众意见和社会公意的表达有了现实的可能。2013年1月发生的80后美女副市长事件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引发公众舆论一边倒的质疑声。本文主要分析公众舆论情绪化的原因,并对正确引导网络时代公众舆论提出几最建议。

  • 标签: 80后美女副市长 公众舆论 网络事件
  • 简介:时事新闻报道的版权纠纷问题,已经成为新闻法律保护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著作权保护为例,对于时事新闻报道是否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展开了研究,并且给出了完善时事新闻法律保护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时事新闻 著作权 法律保护 独创性
  • 简介:本文将舆论的理性特征放入态度研究框架中,以郭斌事件为例,从认知理性、评价理性情绪理性和行为倾向理性四个层面入手,构建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分析新型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网民的理性情况。研究发现:网民态度理性总体呈轻微理性状态,其中行为倾向理性程度最高,认知理性程度最低;在侧重当事人评价的舆论中网民态度理性程度最低。建议我们对此类事件中网民的表现要更有信心,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要更注重全面客观,当事人更要注重网络爱国言论的合理表达。

  • 标签: 网络舆论 网络爱国舆论事件 舆论主题 态度框架 舆论理性指标构建
  • 简介:自媒体时代以其自主化、私人化和平民化的特点,使灾难事件等突发情况的舆情发生及发展陷入到一种失序困境中,造成了舆情信息传播的非理性化。灾难事件舆情信息传播具有矛盾性、持久影响力、情感性及可利用性强四大特征。建立和完善良性运行的灾难事件舆情信息传播机制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拓展新的思路:"新闻报道真实性"考究机制、后续跟踪及正面宣传教育、跨区域间政府协作及联动机制。

  • 标签: 自媒体 灾难事件 舆情信息传播 理性
  • 简介:个人简介李佳佳,广东卫视深度专访栏目《佳访》制片人、主持人,新浪财经专栏作者。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2003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2006年进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财经频道任财经记者,2008年进入南方电视台任新闻中心记者。

  • 标签: 广东卫视 制片人 李佳 专访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价值观
  • 简介: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公众情境理论与理性行为理论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512名中国高校在校生的慈善募捐行为,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即情境支持模型,信息获取一行为意向模型和行为意向—信息获取模型的拟合程度。最优拟合模型——信息获取一行为意向最简约模型指出,个体的问题认知首先预测其对募捐相关信息的获取,而后信息获取又与个体的态度和主观规范一起预测其募捐行为意向。同时信息获取对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募捐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促进我国公众的慈善募捐行为提供了建议。

  • 标签: 慈善募捐 公众情境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 内在机制
  • 简介:本文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利用日记法对120名被试进行了连续7天的9次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微信朋友圈炫耀性内容对个体消极情绪的作用,并探讨朋友圈嫉妒和个体的消费水平在其中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朋友圈炫耀性内容与个体消极情绪呈负相关;2.消费水平会弱化这种连接;3.朋友圈嫉妒则会强化这一关系。在将这些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对照的时候,本文从选定的特定社交产品的传播特征、个体的消费心理、研究材料的特点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朋友圈 自我呈现 嫉妒 消费水平 多层线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