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并减少通气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血方治疗肿瘤相关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必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益血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Hb)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b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前两组Hb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H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益血方进行治疗,有效的提高患者Hb,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益血方 肿瘤相关性贫血 血红蛋白 临床效果
  • 简介:以角果差异显著的白菜自交不亲和系(P1)和白菜型油菜自交系(P2)为亲本及杂交获得的4个基本世代(P1、P2、F1、F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角果相关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芸薹种作物的角果长度(SPL)性状及喙长(SBL)性状均受加-显性-上位多基因控制(C-0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16%和68.67%;角果宽度(SPW)性状受2对加-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显性-上位多基因控制(E-0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20.40%,多基因遗传率为78.34%。角果相关各性状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角果宽度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为1.26%;角果长度、喙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分别达16.08%和25.36%。针对芸薹种作物角果性状的改良要以多基因为主,并注意环境条件影响。

  • 标签: 芸薹种 遗传 角果 主基因+多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进行弥漫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9年3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50例产科急性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输注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输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产科急性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积极预防、治疗患者原发病,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应用抗凝药物,阻止DIC的转化,对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妇产科产妇发生弥漫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妇产科抢救弥漫血管内凝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弥漫血管内凝血孕妇有57例患者抢救成功,3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5.0%。新生儿有54例存活,新生儿存活率为90.0%。结论尽早确诊弥漫血管内凝血病症,并且积极采取去除诱因,输血,阻断凝血,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抢救治疗手段,是抢救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关键。

  • 标签: 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主动脉硬化的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4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拍摄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检测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尿毒症患者中有67例(90.5%)发生主动脉硬化,与无主动脉硬化组比较,主动脉硬化组患者的血磷、钙磷乘积均明显增高,且透析时间较无动脉硬化组延长,根据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主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要高于非糖尿病组。相关分析显示主动脉硬化与血磷、钙磷乘积、透析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主动脉硬化,血磷、钙磷乘积、透析时间是主动脉硬化的相对危险因素。

  • 标签: 尿毒症 主动脉硬化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不同血型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血型分为O型组(O组)、A型组(A组)、B型组(B组)、AB型组(AB组)。全麻诱导后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20ml/kg。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尿量;分别于AHH前(T0)、AHH后20min(T1)、40min(T2)、80min(T3)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Willebrand因子(vWF)、Ⅷ因子活动度(FⅧC)、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的测定。结果四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T1、T2时O组APTT均长于A、B、AB组(P<0.05)。T1~T3时四组vWF、FⅧC、FIB、GpⅡb/Ⅲa均明显低于T0时(P<0.01);T1、T2时O组患者vWF、FⅧC和GpⅡb/Ⅲa活性显著低于A、B、AB组(P<0.01)。四组患者TGE的凝血时间(K)和反应时间(R)均有轻微延长,T1~T3时O组±角小于A、B、AB组,但四组a角都在正常范围。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O型血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大于其他血型组。

  • 标签: 6%羟乙基淀粉200/0.5 血液稀释 ABO 血型系统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超急性、急性腔隙脑梗塞LI的诊断价值及其规律。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及MRI证实的急性腔隙脑梗死病例,分析腔隙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低场磁共振DWI在预期脑微出血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发现腔隙梗死数目影响最为明显,其次年为龄,即年龄每增加1岁,脑微出血发生增加1.132倍。

  • 标签: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腔隙性脑梗塞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急性心梗患者早期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室心律失常的相关。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0例,入院后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LOWN分级分为MVA组106例和非MVA组244例,根据SDNN结果分为正常组,轻度降低组,中度降低组,重度降低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5例。比较各组心率变异性差异及MVA的发生率,并进行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室心律失常的相关分析。结果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与MVA发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741)。结论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早期MVA组较非MVA组心率变异性亦减低,心率变异性与MVA发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CYP2D6*10基因多态与服用他莫昔芬(TAM)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200例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的口腔黏膜,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CYP2D6*10基因多态,并分为CYP2D6突变组(CYP2D6*10/*10)和CYP2D6正常组(CYP2D6wt/*10和CYP2D6wt/wt).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CYP2D6*10基因多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00例乳腺癌中,CYP2D6*10/*10纯合子94例(47%),CYP2D6wt/wt野生型48例(24%),CYP2D6wt/*10杂合型58例(29%).CYP2D6*10基因多态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HER-2表达、肿瘤类型无关(Z=-0.444,P=0.674;Z=-0.716,P=0.500;χ2=0.066,P=0.797;χ2=0.694,P=0.4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CYP2D6*10突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YP2D6*10正常组患者(47.2个月比51.2个月,χ2=5.554,P=0.01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YP2D6*10基因型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相关(HR=2.755,95%CI:1.230~6.173,P=0.014).结论CYP2D6*10/*10基因型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预后较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他莫昔芬 细胞色素P450 CYP2D6 预后
  • 简介:摘要总结了3例遗传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的护理。认为此病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疾病出血倾向,针对做好各部位出血的防护与治疗护理工作,加强宣教,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方法测定68例已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清Hcy的含量,并行超声检查,比较三因素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血Hcy、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其梗死面积也大,呈现正相关。结论血脂代谢异常、血清Hcy水平升高、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水平 颈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分析剥脱综合征(ES)患者和正常人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的相关。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来本院就诊的Es患者106例(106眼)、正常人69例(69眼),均为维吾尔族。观察Es眼和非ES眼眼轴长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有无差异,分析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的相关。结果ES患者眼轴长度为(22.89±0.91)mm,正常人眼轴长度为(23.12±0.9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ES患者前房深度为(2.84±0.41)mm,正常人前房深度为(2.93±0.3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ES患者眼压为(26.72±15.70)mmHg(1mmHg=0.133kPa),正常人眼压为(14.39±2.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Es患者眼轴与眼压具有相关(r=-0.412,P=0.00);正常人眼轴与眼压不具有相关(r=-0.102,P=0.405)。ES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具有相关(r=-0.33,P=0.001);正常人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不具有相关(r=-0.102,P=0.406)。结论维吾尔族ES患者的眼压较正常人高,其眼轴及中央前房深度与眼压具有负相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70—172)

  • 标签: 剥脱综合征 眼压 中央前房深度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五种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法,包皮整形加埋线法,SSRIs法,中药法,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反应图,血中5-羟色胺、儿茶酚胺,精浆中Mg2+、ACP、α-Glu、果糖值的变化,来观察盆底肌、神经递质、精浆等因素与早泄疗效的相关。方法选取门诊PE患者符合标准者100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法,包皮整形加埋线疗法,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法,中药疗法及安慰剂疗法五种方法,随机分组各20例进行治疗与干涉,通过监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各组盆底肌电反应图、血中5-羟色胺、儿茶酚胺、精浆中镁离子(Mg2+)、酸性磷酸酶(ACP)、α-葡萄糖苷酶(α-Glu)、果糖值,依结果分析各方法所影响的指标揭示盆底随意肌、阴茎敏感度、神经递质等对早泄的影响度以及如何组合才有长期疗效。结果在治疗第4周、8周、12周后中药组、包皮整形加埋线组、SSRIs组、生物反馈治疗组,盆底肌电反应值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5-羟色胺、儿茶酚胺值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均具显著差异(p﹤0.05);各组精浆中镁离子(Mg2+)、酸性磷酸酶(ACP)、α-葡萄糖苷酶(α-Glu)、果糖值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治疗措施均可以不同程度影响早泄患者的性交时间阴茎敏感度的改变对早泄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精浆成分对早泄具有不同的影响,神经递质的改变与早泄具有一定的相关。但各疗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在延长性交时间的远期疗效方面,我们建议各种疗法综合治疗。

  • 标签: 早泄 神经递质 精浆 盆底肌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及其受体(VEGFR1)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方法:选择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TNMⅠ、TNMⅡ、TNMⅢ及TNMⅣ期4组,收集胃癌组织并检测VEGFA、VEGFB及VEGFR1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A、VEGFB及VEGFR1的蛋白和mRNA含量均呈现出TNMⅠ高于TNMⅡ、TNMⅢ和TNMⅣ期,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NM分期越好、VEGFA、VEGFB及VEGFR1的表达量越低、肿瘤侵袭程度越弱。

  • 标签: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早期肾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方法应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6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cy浓度,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2例,单纯糖尿病组30例,并以30例健康体验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单纯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水平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与微量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认知风格是长期形成的认知模式,不同认知风格的人获取、加工信息的方式不同。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是最常见的两种认知风格,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认知风格的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成绩的差异,即探究认知风格与英语阅读成绩之间的相关。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对英语阅读的影响,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发挥不同认知风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 标签: 认知风格 英语专业 英语阅读成绩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且无冠心病史患者53例,根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狭窄组33例和小血管组20例。大动脉狭窄组又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15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组6例,分别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发生率,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结果53例患者中,84.9%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0.9%合并冠状动脉狭窄,22.6%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狭窄。大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比例高于小血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加深,冠状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很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率,甚至在缺乏显著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与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无显著相关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冠状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