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58例产妇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29例,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护理以及助产士护理方式,护理指导之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 分析和对比两组两组案例的负面情绪评分可知,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实施助产士护理方式,效果明显,可缓解产妇的疼痛现象,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助产士护理 产妇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间接收的输液患者 22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将接受常规门诊分诊的纳为常规组,本组中有患者 110例,将接受门诊分诊优质护理的纳为优质组,本组有患者 110例,并对两组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看,两组对比的统计学结果为( p<0.05),差异显著;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对比,两组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门诊分诊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门诊分诊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性管理。方法:对于我院24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管理,总结相关违规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措施。结果:共出现25例违规病例,纠其原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医院因素等。结论:心血管护理以及药物安全管理的质量主要来自于患者本身,药物,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等。因此可以从患者的心理护理,药物的安全使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实施一定的监督,保障各方面管理得到一定的改善。

  • 标签: 心血管,用药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换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门诊换药室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内治疗的10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均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调查组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调查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与心里功能在护理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护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换药室患者的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门诊换药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心肺康复护理对老年 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救治的 老年 COPD 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并根据两组数据随机分配法则对患者进行研究组与对比组的分组处理,每组 30 例,研究组施以 心肺康复护理,对比组 施以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 两组患者 的 护理满意度、呼吸频率和心率、 肺功能指标 ,研究组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心肺康复护理干预 在老年 COPD患者护理 中有着良好的 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肺康复护理 老年患者 COPD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日益发展,国内护理管理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绩效考核方案由粗放型日益向精细化转变,基于此,以下对综合护理单元的绩效管理质量改进和效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综合护理单元 绩效管理质量改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舒适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晚期癌症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常规组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升,且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水平较常规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给予晚期癌症病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躯体、角色、认知社会等功能,从而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生活质量 舒适护理 晚期癌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血液透析过程中配合分组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方法: 研究选择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 选择该阶段内 100例患者 , 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分组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 护理质量优势较为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 统计学意义存在( P < 0.05 ) 。结论:将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当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组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临床指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纳入心血管内科患者228例,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26%(113/115)高于对照组89.38%(10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 200 例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 100 例患者是 2019 年 1-6 月份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1 月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期间的 100 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并对护理和用药中的不规范因素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措施,强化用药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管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对用药安全以及护理质量的管理工作,医护人员要不断分析总结护理中存在的影响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的因素,采取针对措施加以改进,以预防和减少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用药安全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7-2020.7月在职的76名护理人员,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38名,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照组(38名,实施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评分以及病房护理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评分以及病房护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护理人员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后,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急诊护理管理中相关风险因素的临床护理价值加以探讨。 方法 抽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 我院 急诊科 102 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1 例)。对照组仍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增加了风险护理管理措施,进而对比两组的实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指标来看,观察组的实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结论 急诊护理增加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我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ICU护士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水平,规范ICU血液净化护理操作,降低并发症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组讨论以及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果2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为1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8、0.965,第2轮咨询结果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10~ 0.292,P<0.05或<0.01。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构建的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ICU血液净化的实施、培训、质量控制、实施规范等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净化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护理质量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妇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探究在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某院所接收的 200例妇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风险管理,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给予其持续质量改进干预,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 2.00%,对照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则为 12.00%,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更低,其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时,实验组患者的风险质量评估,风险质量防范和风险质量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其效果显著,其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P< 0.05)。结论在妇科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将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其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风险优化能力,保证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需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问题的发生,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妇科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 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 探究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改善措施。方法, 2018年 6 月开始我院心血管内科强化用药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对比实施前后 1年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加强管理后, 2018年全年的心血管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 0.40%)较实施前( 2.20%)相比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9.60%)较实施前( 96.80%)提升。结论,医护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素质,强化用药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减少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卵巢肿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卵巢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的三维理论模式,采用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卵巢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于2019年2—4月选取山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吉林省、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7个省/直辖市1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2所高等护理院校的20名专家进行函询。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94.44%;权威系数均为0.92,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89、0.91,判断系数分别为0.94、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04、0.426(P均<0.05)。最终构建的卵巢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卵巢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指标体系可用于规范妇科护理人员对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卵巢肿瘤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体系 护理管理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的ICU护理管理中,采用建立质量管理小组的方法,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督与改进。并利用回顾性分析,对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实施前后的ICU护理管理情况,展开系统化的研究与分析。结果:在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实施后,ICU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出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通过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小组的方法,可以使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促进ICU患者的顺利康复。

  • 标签: 质量管理小组 ICU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