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革,我国特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含缺陷日益突出。重塑与完备农地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已为学界认同,并成为《物权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民法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起点。集合“三农”中关涉农地的现实考察,比较中国传统与域外农地制度的利弊短长.对我国农地法律制度的构建提拱若干参考:即如何强化农地权利的物权特征应为未来立法的首要权衡。

  • 标签: 农地物权 债权倾向 物权属性
  • 简介: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区域环境差异与独立的背景下殊难发挥预防作用与指引功能,相互迥异的地方环境标准、缺乏协调机制的环评合作方式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一体的阻却因素。当下亟待借鉴欧盟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模式:即欧盟层级立法以及以欧盟环评指令为基础的成员国国内立法之"欧盟——成员国"二元架构,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落实依托于区域联合立法路径之上,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总纲,创制京津冀《区域联合环评规章》并辅之以针对特殊事项的相关配套立法,从而形成三级环评法律体系,以协调地方环评法规制定与实施的区域适用,实现京津冀环境治理一体

  • 标签: 欧盟环评指令 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立法 京津冀一体化
  • 简介:从行政法的视角来看,机动车限行常态规定争议背后所体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现代城市管理中涉及行政专业与复杂利益冲突的行政立法进行法律约束。我国现有的行政立法制度无法提供有效的机制来协调各种利益冲突,行政立法权也欠缺合法性审查机制的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和交通通行效率的行政规制及其立法要具有合法性并被社会所接受,必须明确其法律根据,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改善意见听取制度,加强立法和司法监督机制,同时完善行政问责制。

  • 标签: 机动车限行 常态化行政立法 合法性 超越权限
  • 简介:法治不仅具有国家价值,成为治国方略,法治同时还具有超国家价值,能够成为治世之方略。然而,由于缺少规则平台和裁决机构这两个法治的基本前提,东亚法治还只能是一种愿景。当前,东亚最为可取的是采取条约协同模式协调区内事务。

  • 标签: 法治 价值 东亚
  • 简介:风险社会下的刑事立法活性主要表现为犯罪以及处罚的早期、重刑,而刑法的谦抑性又主要表现为补充性、经济性、宽容性等内容。因此有学者认为刑法的活性违反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使得刑事立法的活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其根源在于对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理解不充分以及解释不当。刑法谦抑性的内容应体现合理性与合目的性,坚持谦抑的法益保护原则,通过对刑法谦抑性的补充解释,使得刑事立法的活性与刑法的谦抑性相协调,从而使得刑法能够更好地发挥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目的。

  • 标签: 风险刑法 活性化 谦抑性 合目的性
  • 简介:2009年8月22—23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法制现代研究中心和《法学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几十所全国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这一总主题下,分别围绕“新中国法律发展六十年”、“全球与中国法治理论变革”和“全球与中国法律制度变革”三个单元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全球化时代 法制现代化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南京师范大学
  • 简介:弗里茨·里特纳和迈因哈德·德雷埃尔在合著著作《欧洲与德国经济法》一书中,基于"独立经济法"的理解,构建了成熟的经济法体系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三个层面,即经济法是否需要体系,如何体系,体系的结构是什么。依据中国的"语境"对其体系理论进行研讨,并重点对比其理论与中国经济法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可以在上述三个层面开放出重要的理论洞见,对于认识当下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标签: 《欧洲与德国经济法》 经济法理论 体系化
  • 简介:当前,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和经济全球一体的趋势并存,而粤港澳经济一体走出一条与世界其它地区不同的独特发展道路。随着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深入,三地的经济一体需要法律上的合作,粤港澳经济一体呼唤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

  • 标签: 区域经济一体化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 法律保障
  • 简介:法律职业有其深刻的知识论根据,它建立在多种知识论基础之上,并与司法制度合理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为法律职业的知识论根据所内在要求的司法制度合理化的基本方面包括司法独立、判决理由合理、司法权力中性和司法程序正义等.

  • 标签: 法律职业化 知识论 司法制度合理化
  • 简介:<正>一、让你的律师找我的律师几年前,刊登在《纽约人》的一幅漫画的内容是一位两腿交叉坐在沙发上的年轻女士正在答复一位跪在她面前、似乎刚刚提出求婚请求的追求者。她的答复是:“很动人。让你的律师找我的律师”。它形象地传达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即世界已被法律化了——我们的现实世界已经受到派生出的、不能创造利润的法律体制的贯穿、浸染、控制和某种遏制。这种不快及其产生的反弹作用,通过《纽约人》漫画的夸张讽刺手法、通过对法律爆炸、过度诉讼以及责任危机的关切和通过对鲜为人知的“世界的官僚”、“社会领域的法律”和“现实世界的殖民”的焦虑等多种渠道表现出来。

  • 标签: 法律评论 法律化 北大西洋 律师 周边国家 1960年
  • 简介:本文认为从现实中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具体内容上看,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仍然具有明显的债权性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完全转化为物权性质的农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物权,已在实践趋势中与政策取向上愈加显现,应当建立健全农地使用权制度予以确认和保障。

  • 标签: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制度 物权化 土地使用权利 农用土地
  • 简介:本文在商榷中指出,当下中国法律史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史学有余而法学不足;不应以史学的学术评价标准而应以法学的学术评价标准评价法律史;法学与西方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应重新认知法学法律史在法学和法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特别重申法律史研究进路应该是法学而不是史学,其中法学进路再构的关键,是法律史研究必须坚守法学学术传统而非史学学术传统。

  • 标签: 法律史研究进路 法学化 化学术传统
  • 简介:犯罪学是专门研究犯罪事实(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人)的综合学科。基于事实反映的基本特征,实证研究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但是,犯罪学的实证研究,又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主流的犯罪学理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学说看作完整的犯罪理论体系(如盲人摸象)。另一个是当代中国的犯罪实证研究,不仅描述犯罪现象、解释犯罪原因、深入探讨犯罪人的实证作品屈指可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严重不足。从一体的观念出发,犯罪学亟需以整体思维协调相关学科、方法、结构、体系的关系,加强实证研究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以贯之的绝对主张(如管中窥豹),寻求犯罪治理和学科地位的整体突破。

  • 标签: 盲人摸象 管中窥豹 多元融通 一体化
  • 简介:在刑法学理论体系中,刑事责任具有独立性。应从刑事立法理念、罪刑规范、刑事司法等角度,区分不同的刑事责任以澄清认识误区。刑事责任的本质是体现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的以罪刑关系为内容的一种刑事责任归责体系,从刑事责任根据到刑事责任归责是其体系构建的基本趋势。刑事责任归责的基础是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归责体系由犯罪构成与正当事由共同组成。

  • 标签: 刑事责任 空洞与形式化 含义与本质 归责体系
  • 简介: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愈来愈多的人权义务这一客观事实对企业海外投资具有直接影响。企业不履行东道国和相关国际条约的人权义务可能遭致的投资失败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遭遇到的一项重要风险。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利用人权话语来阻碍他国在其关键行业的投资活动。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需要充分履行尊重东道国政治权利行使与表达、尊重劳工权利、尊重环境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尊重东道国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义务。中国企业要想增强反对人权意识形态的意识和能力,就要大幅度提高关键投资领域的人权意识;警惕西方发达国家的双重人权标准;在海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和员工发生冲突与争议时,需要强化侵犯人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

  • 标签: 海外投资 人权 意识形态 国家安全
  • 简介:中国法制的近代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虽然集中表现为晚清修律,但其发端却是始于洋务运动。没有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论,就没有“稍变成法”引进西法,就没有开法制改革风气之先,也不可能有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尽管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有限的,并且是立足中学,解析西学,但是,这并不妨碍洋务运动改革法制所带给我们的不能故步自封,不能为成法所拘用的历史启迪。

  • 标签: 洋务派 中体西用 稍变成法 法律近代化
  • 简介:刑事诉讼意义上的案件包括“行为人”与“犯罪事实”两部分,刑事诉讼程序中所面临的阻碍一部分是由“行为人”所引起,而另一部分则是由“犯罪事实”而引起。刑事强制措施一方面通过排除“因行为人所引起的阻碍”,保全被追诉者;另一方面通过排除“因犯罪事实所引起的阻碍”,保全犯罪证据,以此来达到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最终目的。包含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区都存在刑事强制措施实体的倾向:理念上认为刑事强制措施具有教育、惩罚等功能,实践中则对预防性羁押予以广泛适用。在我国未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应当突出刑事强制措施的程序指向性,纠正实体的错误偏向。

  • 标签: 刑事强制措施 程序指向 实体化 预防性羁押
  • 简介: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社会。和谐社会是通过法治的民主、博弈机制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利益冲突,使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利益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人与人的关系相对公平,史往相对有序的社会。为此,需要法律确立和保障博弈各方的知情权、结社权、表达权和救济权,以为构建权利、权力的法治博弈机制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和谐社会 法治 博弈机制
  • 简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兼职制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组成人员兼职的历史条件,即在战争时期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革命过程.奠定了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兼职的社会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革命政权实行军事管制的政治权力结构为兼职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制度提供了的社会基础;1954年宪法制定参考革命时期的实践基础、历史经验与国际经验成为宪法确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兼职的制度基础。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组成人员兼职制度以后.逐步在专职方面努力。1982年宪法在此基础上继承了这个制度。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专职的进程不断深入且主要体现在发展逐步提高专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比例,增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增加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职数提高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专门委员会的比例,改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回顾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与专职改革有着积极的历史借鉴基础。

  • 标签: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组成人员 专职制度 历史经验
  • 简介:作为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法学专业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或标准,提高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质量是巩固该学科特征的必要途径。在法学若干门主干课中,《中国法制史》相对而言比较缺乏实践性,是一门比较单纯的且具有史学特征的理论课。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标准化研究 教学模式 案例 课程实践 学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