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拟就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新的见解,主要分为三部分。一、认为不应过于强调诗人与19世纪英国浪漫诗派的渊源关系,从风格角度看,徐志摩显然不是中国的雪莱、拜伦。二、徐志摩诗歌浪漫风格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中没有一般年轻人那种狂躁不安、雄心勃勃的成分,而是渗透着大孩子似的个性气质。三、如同每一位真诚的作家一样,徐志摩也有意探索诗歌风格的多样化,但从艺术实践角度分析,他的探索基本上是失败的,他缺少把握分寸感的相应艺术功力。但历史对作家作品的自然选择方式是:只认高峰,不看低谷。

  • 标签: 徐志摩诗歌 艺术风格 诗歌创作 《再别康桥》 个性气质 风格特色
  • 简介:直至九十年代开始,远东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在全苏和加盟共和国各部和局交企业的订单基础上以集中的方式进行,这样40%以上的出口货物是通过两国之间双方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来实现的。为保证外贸出口的稳定,同类国政府和公司签署的大部分协议都是必须事先规定产品数量的长期出口。集中方式经贸关系的主要形式是合作渔业养殖和补偿协议。从八十年代开始远东各地区和企业间的易货贸易,直接对外生产联系其中包括引进劳务很快地发展起来了,后来又开始建立合资企业。

  • 标签: 外资企业 对外经济合作 边境贸易 合资企业 自由经济区 滨海边疆区
  • 简介: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五四文学的研究兴趣将越来越转向文学自身。郭沫若《女神》留给后世的启示性意义,也许将主要在新诗形式方面。新诗在韵律节奏探索上的一系列尝试和突破表明,新诗中“自由派”与“格律派”之争并非文学史描述中的那种两军对垒,而与诗人创作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郭沫若《女神》 新诗形式探索 诗人创作个性
  • 简介:新加坡不只是一个在文化上应用华文的社会,它同时也是一个应用英文、马来文、泰米尔文以及其他语文的社会。时代必然影响文艺,文学必然反映时代,这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如此,在新加坡也不例外。战后新加坡华文诗歌的发展经历过三个时期,即从1945年至1966年,从1966年至1982年以及从1982年至于今日的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主要的政治势力的意识形态影响了或支配着华人的社会,这个政治势力就决定了该个时期华文诗歌发展的方

  • 标签: 新加坡华人 泰米尔 人民行动党 马来文 意识形态影响 政治势力
  • 简介: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诗歌包含着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就是他的诗歌,泰戈尔从13岁就开始写诗。一生中写了50多部诗集。其中宗教诗歌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中期,颂神的诗歌几乎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体。就是到了后期,他也没有完全停止这种诗...

  • 标签: 泰戈尔 宗教诗歌 诗情与哲理 《吉檀迦利》 奥义书 神人合一
  • 简介: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形式逻辑 辩证法 逻辑观 《逻辑指要》 周谷城
  • 简介:制定周延而明智的公共政策的能力和发展不同方案以执行政策的能力是构成当代政府治理能力的两大要素。目前,对越南而言,实行社会论证既是公民有效地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民主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分析当前越南实行社会论证的机制、特点与实践价值。

  • 标签: 越南实践 政策草案 社会论证 民主治理
  • 简介: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总体发展及历史贡献,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认为,抗战新诗在继承五四新诗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主题和时代要求。抗战前期和中后期诗坛上精神风格的不同变化,既反映了历史的合理性,又包含着历史的不成熟性。抗战新诗至少有两点给我们以启示:一是真正的民族解放必须有赖于社会解放;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顽强生存精神不可轻侮。这后一点,对敌人是个教训,对历史则是一条经验。

  • 标签: 精神风格 抗战诗 中国诗歌会 抗战初期 郭沫若 抗日战争
  • 简介:本文着重论及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提出了印度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命题。由于它不但涉及马列主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而且对研究和评价印度社会性质至关重要。因此本刊希望就此展开讨论。独立后,印度同其它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国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印度政府广泛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紧对经济生活及其有关的各个领域进行干预,从而给战后印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它是这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原因何在?它有啊些表现形式和特点?其作用如何?前景怎样?这些都是研究战后印度经济、政治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将战后印度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概括如后,以期引起进一步地讨论和研究。

  • 标签: 印度政府 国家资本主义 印度经济 表现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公营企业
  • 简介:自从1989年10月新加坡提出建立“经济增长三角洲”的构想以来,在短短的四年里,不仅这个构想已经变为现实,而且类似的计划还在亚洲地区迅速地风行起来,其发展趋势正在从东南亚沿着太平洋西岸向东北亚这个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半月型地带方向扩展,反映了这种新型的区域化经济合作形式正被亚洲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因而引

  • 标签: 地区经济合作 经济增长 太平洋西岸 区域化发展 东盟国家 互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