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话调查门诊患者满意度对门诊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时间进行分组,2021年7月~2022年6月实行现场填写纸质调查问卷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6月采用电话回访满意度调查方式的300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反馈建议率、门诊投诉率以及门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反馈建议率及门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投诉率略低于试验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调查门诊患者满意度对于提高门诊服务质量、优化门诊管理流程、改善门诊管理制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话调查 门诊患者 满意度 门诊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门诊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贴心,人性化服务。方法在门诊设立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节约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门诊患者人均候诊节省时间50%,门诊满意度大大提高。

  • 标签: 门诊一站式服务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口腔门诊护理中的科学实施手段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口腔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探究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就诊环境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就诊环境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4.59%与91.89%,优于参照组的75.68%与70.27%。P<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门诊护理中科学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就诊舒适度的增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加以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口腔门诊 系统性评价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在血液科患者预约住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血液科实行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患者可预约住院,将其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采用传统住院模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住院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及床位使用率,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医生、护士及患者对预约住院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位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护士及患者对预约住院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模式(P〈0.05)。结论:通过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实施预约住院模式,有效提高了血液科的床位利用率,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血液科 医院信息系统 预约住院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儿科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门诊处方1021张,对其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联合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6张,使用率为49.56%,其中一联使用的有362张,二联使用的有144张。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DDDs排在第一位,用药途径主要以口服为主。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在选用上趋于合理,但在使用指征上不合理情况较为普遍,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呼吸系统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导诊新入职护士中应用系统规范化培训后的效果。方法:我院门诊导诊于2019年11月1日开展系统规范化培训,在开展系统规范化培训前后各抽取6名新入职护士进行带教研究,研究指标为导诊规范性、理论成绩、满意指数三项数据。结果:开展系统规范化后护士导诊规范性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系统规范化后护士理论成绩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系统规范化后护士满意指数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门诊导诊在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带教过程中采用系统规范化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其理论成绩、导诊规范性,让其更加满意带教工作。

  • 标签: 门诊导诊 系统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采血的人员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门诊采血满意度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采血人员中,穿刺失败1例,穿刺后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护理非常满意31例,护理满意19例,护理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50(100.00%),满意度评分为92.03±3.31。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采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采血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门诊采血满意度评分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门诊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门诊采血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中选取需采血的患者154例,均分为两组,为系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系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晕针、采血部位青紫、疼痛例数和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的情况来说,系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中应用系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门诊采血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美康处方前置审核系统门诊药房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6月(实施门诊处方前置审核前)和 2021年7-12月(实施门诊处方前置审核后)的门诊处方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药房处方的不合理处方占比、患者取药满意度以及门诊医师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门诊处方不合理处方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美康处方前置审核系统 门诊药房处方 不合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一站式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7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85例患者组成对照组,实施传统门诊护理;85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实施门诊一站式服务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平均缴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一站式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门诊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 一站式服务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剂师对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干预,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药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327张,分析临床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不合理处方类型中,用法用量不适宜所占比重较大,开具精神药品等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所占比重较小;不合理处方涉及药物类型中,抗感染药物占比重较大,心血管类药物及其他药物所占比重较小。结论门诊药剂师应根据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类型及其涉及药物类型,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药学专业及用药水平。

  • 标签: 门诊药剂师 不合理用药 处方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的就诊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就诊的焦虑障碍患者共24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理门诊焦虑障碍患者初诊率及精神科门诊焦虑障碍患者初诊率分别为18.39%、9.5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门诊以心理咨询及联合药物治疗者居多,精神科门诊以药物治疗者居多,心理门诊患者脱失率显著高于精神科门诊,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的焦虑障碍患者就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干预措施及人口学资料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

  • 标签: 精神科门诊 心理门诊 焦虑障碍患者 就诊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门诊就诊期间接受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后满意情况以及就诊效率。方法:选择2019年5月15日~2020年8月12日到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进行门诊优质护理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比组(60例门诊患者,常规门诊护理)与实验组(60例门诊患者,优质门诊护理),观察患者满意情况与就诊效率指标。结果:对比组门诊患者需求响应时间、平均等候时间均高于实验组门诊患者,P<0.05;对比组门诊患者满意例41例(68.33%),低于实验组门诊患者满意51例(85.00%),P<0.05。结论: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可以提升就诊效率、患者就诊满意指数,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就诊 就诊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专科门诊维护在基层医院静脉治疗门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228例我院普外科和血液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PICC专科门诊维护,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病房维护,观察并对比护理对两组患者产生的效果。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专科门诊维护的方式进行护理后,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体现出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PICC专科门诊维护应用于普外科和血液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 标签: PICC专科门诊 基层医院 静脉治疗护理门诊 应用效果 护理前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实施分组管理在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护士分为6组,对其工作进行组织、实施、考核、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分组管理后,提高了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有效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结论对门诊实施分组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准和规范其语言行为,树立了良好职业形象,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门诊 分组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食品质量的上升除了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还加大了人们罹患心脏内科病的风险。因此,本文就加强门诊健康教育是为了探讨对心脏内科特殊需求患者的血压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术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门诊健康教育,使用患者愿意接受的宣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健康 门诊内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医院静脉治疗护理门诊中应用PICC专科门诊维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肿瘤科收治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1、2两组,各45例,对1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病房维护措施,对2组(研究组)患者实施PICC专科门诊维护措施。结果:2组的护理效果优于1组,(P<0.05)。结论:在医院静脉治疗护理门诊中应用PICC专科门诊维护有利于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几率,有效改善并发症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专科门诊维护 静脉治疗 护理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内科患者中开展门诊健康宣教的作用分析。方法: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之间,在医院内科中挑选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利用双盲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匀分成50例实施门诊健康宣教的研究组,以及实施正常护理的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将生活方式变化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作出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能够了解一定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与对照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予以控制和戒除,与对照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护理结果获得了研究组患者普遍认可,两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门诊健康宣教对患者的帮助很大,应该被广泛推广。

  • 标签: 门诊健康宣教 内科患者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