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阵发房颤动患者实施联合药物治疗,药物选择胺碘酮及贝那普利,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共计选取52例患者入组,疾病类型是阵发房颤动,选取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1月。52例患者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6例;胺碘酮及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和对照组(26例;胺碘酮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数据并计算出统计学分析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内径缩短率、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给予阵发房颤动患者实施联合药物治疗,药物选择胺碘酮及贝那普利,疗效确切。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 贝那普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阵发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1例老年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1~80岁,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6.25mg,每日2次口服,做为起始剂量。另一组为观察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62~88岁,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口服,疗效不佳时两组分别将倍他乐克逐渐加至25mg,每日2次口服,共观察4周。观察治疗前后每周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房颤持续时间及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药物治疗后每周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老年阵发房颤动有效,且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疗效优于单用倍他乐克。

  • 标签: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阵发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的围术期抗凝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治疗的40例房颤导管消融术患者进行术前华法林抗凝治疗,从而达到手术预期目标。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肝素并对及抗凝状态进行动态检测,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抗凝治疗,并对治疗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整。结果: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有1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并发症出血。结论:在围术期,医护人员应该谨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并且提升并健康教育的宣教力度,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进而达到高效抗凝状态。

  • 标签: 射频消融 抗凝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评价阵发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收缩功能变化,分析手术、应变率成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以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房颤患者入组,截止2017年1月,完成研究其中44例,另外按照年龄选择同期44例健康成年人。均进行应变率成像,患者术前、术后首日、术后6个月进行应变率成像。结果患者术前、术后首日、术后6个月应变达峰时间差值、收缩期应变率峰值差值、SR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SRa外,患者术后6个月其他指标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SRa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可有效评价阵发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收缩功能,进行量化分析,判断患者远期左房收缩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左房收缩功能 应变率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及华法林治疗阵发房颤 (PAF)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我部与烟台 970医院老年病科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PAF患者 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8例。两组患者均予盐酸胺碘酮片及华法林钠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加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 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9. 17%(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均显著缩小,血清 N-端脑钠肽前体 (NT- proBNP)、 C反应蛋白 (CR P)水平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及华法林治疗 PA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联合胺碘酮 华法林 治疗 阵发性房颤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预防阵发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消融术,观察组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1周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50%,对照组为70.00%,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预防阵发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心房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135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房内径增大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并发阵发房颤中应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缓解心房扩建速度,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替米沙坦 胺碘酮 冠心病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4月间收治的阵发房颤动患者 6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实施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参照组,另一组为实施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 33例,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比较,两组对比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两组的统计学结果为(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在阵发房颤动的治疗中采取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门冬氨酸钾镁 联合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房颤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治疗诊断为阵发房颤患者5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根据数字表法进行,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生活水平、精神状态和负面情绪。结果:观察组在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在社会功能、生活水平、精神状态和负面情绪下,总体评分均比对照组有优势,(P

  • 标签: 围术期精细化护理 射频消融术 阵发性房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斑点追踪技术及右心声学造影在阵发房颤动复发中的预测作用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院心内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治疗的34例阵发房颤动患者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在患者心律恢复正常且为窦性心律时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斑点追踪技术等检查,动态监测相应数据变化,如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以半年时间为调查观察期限,半年后按照患者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对比相应监测数据,并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监测的参数绘制相应曲线及图谱,预测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分析各数据对阵发房颤动复发的预测能力及诊断价值。结果:半年后,34例阵发房颤动患者中,有3例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终止调查,占比8.83%),18例为阵发房颤动复发(复发组,占比52.94%),其余13例为未复发(未复发组,占比38.23%);复发组患者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研究前显著下降,同时低于未复发组研究前,P<0.05;而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相比右心声学造影对于阵发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更佳,其中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为敏感,对于阵发房颤动复发的预测及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复发 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声学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阵发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阵发房颤射频消融患者进行研究工作,并根据为入选者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性护理,护理之后运用贝克抑郁量表(BDI)与焦虑敏感度量表(ASI)评价患者负性情绪情况,同时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的ASI评分、BDI评分均明显要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要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干预阵发房颤射频消融患者,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他们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 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斑点追踪技术及右心声学造影在阵发房颤动复发中的预测作用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院心内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治疗的34例阵发房颤动患者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在患者心律恢复正常且为窦性心律时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及斑点追踪技术等检查,动态监测相应数据变化,如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以半年时间为调查观察期限,半年后按照患者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对比相应监测数据,并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监测的参数绘制相应曲线及图谱,预测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分析各数据对阵发房颤动复发的预测能力及诊断价值。结果:半年后,34例阵发房颤动患者中,有3例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终止调查,占比8.83%),18例为阵发房颤动复发(复发组,占比52.94%),其余13例为未复发(未复发组,占比38.23%);复发组患者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研究前显著下降,同时低于未复发组研究前,P<0.05;而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造影检查右室面积变化分数,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相比右心声学造影对于阵发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更佳,其中右室整体纵向应变参数较为敏感,对于阵发房颤动复发的预测及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复发 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声学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确诊收治的82例阵发房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复发控制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阵发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水平,降低房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瑞舒伐他汀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alph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100/min,自发的至少连续3个,心电程序至少连续6个室性搏动,根据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生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分为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即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s或虽然未达到30s但患者已发生意识丧失,须立即复律者。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的室性心动过速,常能自行终止。根据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QRS波形特征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行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即QRS具有多种不同形态的室性心动过速。③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阵发发作,可自行终止,心室率一般为200~250/min,R-R间隔不齐,QRS波的极性每经过数个心动周期沿轴线发生一次扭转,常伴有Q-T间期延长。

  • 标签: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