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时的护理方式。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104例房颤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 结果:胺碘酮能够转复房颤,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能够发挥不同的效果。 结论:为接受胺碘酮转复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情况,而且促进转复疗效提升。    【关键词】 房颤;转复;胺碘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方法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患者1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窦律下植入心房电极患者1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房波振幅、阻抗、术后起搏阈值,并对两组患者置入心房电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都成功植入心房电极,观察组房波(f波)振幅为(1.6±0.7)mV,低于对照组的(3.9±0.8)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阻抗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窦律后与对照组在心房波高度、阻抗、起搏阈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双腔起搏器 心房电极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的阵发房颤患者临床、生化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狭窄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共75例,其中合并房颤者15例为病例组,不合并房颤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一般情况、生化、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在年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肌钙蛋白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房颤往往伴随凝血标志物异常及心肌受损,提示我们对阵发房颤患者要重视。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凝血标志物 肌钙蛋白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发阵发房颤后的动态心电图显示特点,分析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我院就诊的50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发阵发房颤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在50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发阵发房颤患者中,30例为高脂血症;其中合并20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肺部病症、4例脑梗死、5例高血脂、2例病窦综合征、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中记录阵发房颤106次,发作高峰比较最低000,最高600。结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是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房颤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器质性心脏病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显示 价值评价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88例阵发房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分为两组,各 44例,对照组给予碘胺酮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 7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 LVESD和 LVEDD分别为( 42.85±3.45) mm和( 48.54±3.70) mm,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而 LVEF和 CI分别为( 46.86±4.20) %和( 2.85±0.64) L/( min·m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房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稳心颗粒; 阵发房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阵发房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并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阵发房颤动复发率7.8%(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观察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凝血因子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动图指标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患者的RAD、LAD、IVSD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程度、改善凝血因子功能,对防治心房颤动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88例阵发房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分为两组,各 44例,对照组给予碘胺酮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 7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 LVESD和 LVEDD分别为( 42.85±3.45) mm和( 48.54±3.70) mm,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而 LVEF和 CI分别为( 46.86±4.20) %和( 2.85±0.64) L/( min·m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房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稳心颗粒 阵发性房颤  
  • 简介:目的分析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房颤动态心电图,对比其与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房颤的诱因和阵发房颤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75例检测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房颤患者作为试验组,7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房颤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房室早搏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房颤多数患者是因为房室早搏引发的,因此医务人员应该重视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房室早搏现象,及时发现患者问题进行治疗。

  • 标签: 器质性心脏病 无器质性心脏病 阵发性房颤 动态心电图 房室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在阵发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 厄贝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的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接诊的单纯高血压患者7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使用心脏彩超检测。比较两组研究检测结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与E/A要大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对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室间隔/左室后壁时,发现两组患者并无实质性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心脏彩超检测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动患者,发现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还表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指标变化和左室心房扩大的情况,需要在临床上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新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9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房颤患者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替米沙坦 阵发性房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在阵发房颤动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阵发房颤动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阵发房颤动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房颤发作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阵发房颤动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房颤发作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阵发性心房颤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洛克对阵发房颤病症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中收治的阵发房颤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作为治疗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洛克作为治疗药物;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其阵发房颤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进行对比,治疗前后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洛克对阵发房颤病人进行治疗较单独采用参松养心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的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参松养心 倍他洛克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阵发房颤动发病后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就包括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则针对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出综述。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药物复律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阵发房颤诊断中48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测患者150例,观察组75例患者行48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75例患者行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阵发房颤检出率32.00%高于对照组阵发房颤检出率9.33%,观察组患者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发生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48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房颤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48h长时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比较电复律和胺碘酮复律治疗阵发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42例阵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术前常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方法,术后第一次复发时随机分为电复律组(行电复律治疗)和胺碘酮复律组(行胺碘酮复律治疗),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复律组转复时间为(4.09±0.23)h,住院时间为(4.65±0.85)d。电复律组转复时间为(3.02±0.16)h,住院时间(3.18±0.57)d。电复律组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胺碘酮复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复律成功率与胺碘酮复律组相同,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所以电复律有效、快速。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电复律 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