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阅前提示抗艾计划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终结艾滋病”计划。其中.药物抗艾的一个最大和最新的变化是,药物可以让“治疗如同预防”的目标得以实现,预计这种方法能够将艾滋病毒感染率控制在0.1%。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 标签: 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 艾滋病毒 感染率 药物
  • 简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疫苗的研究也进展迅速.DNA疫苗就是将重组的带有外源的抗原基因的质粒或病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从而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相应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DNA疫苗多价疫苗相对于一二代疫苗具有更加安全、稳定、可同时诱导广泛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及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等一系列优点.随着对DNA疫苗研究的不断进步,DNA疫苗在21世纪第三代疫苗免疫预防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DNA疫苗的进展与动态.

  • 标签: DNA疫苗 免疫 制备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疾病。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发生了多种变异,新冠肺炎引起的疫情已经扩散至全球。在目前所有应对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中,唯有新冠肺炎疫苗被寄予厚望。但是,目前新冠疫苗主要用于普通成年人的接种,老年对接种条件进行了限制,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也刚刚开始,未来具体的接种工作应该如何开展,目前还无法预料。本文主要探讨儿童常规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和儿童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有关的问题。

  • 标签: 儿童 常规疫苗 新冠疫苗 接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猪伪狂犬病有抬头趋势。一些猪场暴发伪狂犬后直接将原因归结为疫苗质量或者免疫程序不当。其实,在饲养管理不当、野毒感染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外界因素只是导致猪场暴发伪狂犬的导火线。猪伪狂犬病是由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病。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猪是该病的储藏宿主和传播者,猪感染后的症状因日龄而异,种公猪感染后,

  • 标签: 猪伪狂犬病 急性传染 野毒感染 脑脊髓炎 免疫程序 饲养管理
  • 简介:2010年以来,在多种动物疫病防疫实践中,体会唯有藏犬狂犬病的免疫最为不易,免疫成效最差.对于防治策略,动物疫控部门必须提高认识.文章试图通过对此病的典型症状、流行特点的全面阐述,提出有针对性的诊断和防治要点,以供同业者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狂犬病 诊断 防治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面广。1986年调查156个国家有87个国家有狂犬病。1982年WHO函调149个国家,有48个国家存在狂犬病,估计全球每年有3.5亿人死于狂犬病,每年350万人接受暴露治疗。我国

  • 标签: 狂犬病 防制对策 病原学 流行病学
  • 简介:2016年6月初,丰南区某羊场突然有4羊发病(公羊一只,母羊3),4羊均为成年羊,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停止,便秘,后期运动失调,常做跳跃状或向前呆望,喜卧,病羊身体各部肌肉出现痉挛性收缩,个别羊只后期表现剧痒症状,被毛擦落,皮肤擦破,流血,仍不停地摩擦。

  • 标签: 公羊 诊断治疗 伪狂犬病 运动失调 成年羊 温升高
  • 简介:在进行狂犬病免疫预防时必须特别注意的是所使用的狂犬疫苗、抗狂犬病血清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制品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预期效果。一旦被带毒动物致伤感染,病毒便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病毒与外周神经结合,便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出现症状,死亡几乎不可避免。没有被动物咬伤前进行的免疫称为暴露前免疫,被动物咬伤后的免疫称为暴露后处理。

  • 标签: 狂犬病疫苗 免疫预防 预防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球蛋白 国家标准
  • 简介:摘要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文对仔猪的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诊断方法和具体的防治措施。

  • 标签: 仔猪 猪伪狂犬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温血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病变的急性、接触性、高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危害人及家畜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者几乎100%死亡。本文重点论述了狂犬病流行现状原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狂犬病 症状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疫苗(Vero细胞)以不同免疫程序在9~65岁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于2015年3月,在河南省登封市和泌阳县招募9~65岁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 956名受试者,按1∶1∶1随机分配至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和5剂试验组,每组652名。5剂对照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对照疫苗,4剂试验组按照0、7、21 d免疫程序(2-1-1程序)接种试验疫苗,5剂试验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试验疫苗。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首针疫苗接种至全程疫苗接种后30 d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于免疫前、首针接种后7 d、首针接种后14 d和全程接种后14 d采集静脉血,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计算血清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5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87%(273/652)、35.43%(231/652)、34.97%(228/652),4剂试验组和5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5剂对照组(P<0.05)。局部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瘙痒、肿胀和发红;全身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和肌肉痛;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均以轻度(1级)为主,分别占各组不良反应总例次数的85.33%(518/607)、89.02%(373/419)和88.96%(427/480)。三组的首针免后14 d和全程免后14 d抗体阳转率均为100%;在首针免后7、14 d和全程免后14 d,三组抗体GMC分别为0.60、0.72、0.59 IU/ml,20.42、23.99、24.38 IU/ml和22.95、23.52、24.72 IU/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冻干人用狂犬疫苗(Vero细胞)按照5剂免疫程序和4剂免疫程序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标签: 狂犬病疫苗 随机对照试验 免疫程序 安全性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从牛痘疫苗的发明至今,疫苗的研发经历了数个里程碑式的革新,疫苗的种类从传统灭活、减毒活疫苗发展到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疫苗接种显著地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人类寿命明显延长。疫苗接种率是传染病预防的关键,得益于儿童免疫规划,目前全球儿童疫苗覆盖率为85%,而成人疫苗接种现况不容乐观。当前疫苗研发仍面临许多挑战,一些重大传染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尚无有效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大流行则考验着疫苗研发的速度。

  • 标签: 传染病 疫苗,灭活 疫苗,减毒 基因工程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