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唑来磷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来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3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对治疗组患者使用唑来磷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用生理盐水,口服D--cal。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检查所有患者的骨矿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端肽(CTX)、血清学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

  • 标签: 唑来磷酸盐 骨质疏松 骨矿密度 股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早期干预钙磷代谢对肾性骨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脏疾病患者96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早期干预,患者治疗目标为血钙、血磷和PTH维持在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目标范围内,在饮食控制方面应用碳酸钙降磷、骨化三醇控制PTH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以上相关干预,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和相关饮食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研究后血钙、血磷和PTH的平均值与临床研究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研究后血钙、血磷没有显著变化,但其PTH的平均值与临床研究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早期干预钙磷代谢,能够延缓钙磷沉积,控制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对于缓减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早期干预 钙磷代谢 肾性骨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0例明确诊断为GDM的孕妇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根据孕期分别结合孕前标准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监测饮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及婴儿出生体重。结果饮食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总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58±769)g,无巨大儿出生。结论饮食干预对GDM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血糖、血脂及营养代谢,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营养代谢 营养干预 妊娠结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脂类代谢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以126例分别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方法检查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水平,分析脂类代谢指标和抗病毒治疗中HBV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血脂对应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对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效果无影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血脂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00例遗传性代谢疾病高危儿童的干血滤纸片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比较。结果确诊患有有机酸血症的儿童患者有64例(占5.3%),其中甲基丙二酸尿症(MMA)26例,丙酸血症(PA)11例,生物素酶缺乏症5例,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10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2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2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3例,异戊酸血症(IVA)1例,戊二酸血症()GA-I型3例,戊二酸血症GA-II型1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在诊断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早期干预与预防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串联质谱 有机酸 酰基肉碱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量表对银川市96例代谢综合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社会支持、年龄、锻炼情况、职业、学历、饮酒指数与生存质量有显著相关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医疗保障制度,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代谢综合症 生存质量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54只成年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脑缺血再灌注3h、15h、27h动态观察各组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各造模组大鼠血浆SOD活性比正常组均有所降低,模型组与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造模组大鼠血浆MDA的含量比正常组均有所升高,模型组与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连锁反应的发生,提高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从而起到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 标签: 电针大鼠 缺血再灌注SODMD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与代谢性综合征的三个指标(腹部肥胖、高血压、血糖)的关系方法选取92名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为61岁—85岁,平均为66.4岁,其中80岁以上的8例。如有下情况者予以排除1前列腺癌或膀胱癌2神经源性膀胱3泌尿系感染4急性尿潴留。门诊的非前列腺增生患者92名作为对照组,年龄为58岁—82岁,平均67.5岁,其中80岁以上的6例。结果实验组的腹部肥胖,高血压,血糖等指标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的发病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的三个指标(腹部肥胖、高血压、血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代谢综合征 关系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省五莲县20岁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患病状况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乡镇(街道)共2127名2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五莲县20岁以上居民中MS的患病率为7.90%,男性(9.94%)显著高于女性(6.10%)(P〈0.05)。具有1种或2种代谢异常者占调查总人数的54.73%,MS中以高血压伴超重/肥胖及血脂紊乱的组合为主,占58.33%。结论调查地区MS的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但具有1种或2种代谢异常的比例较高,MS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及血清瘦素水平表达。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老年髋部骨折组)35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骨密度(BMD)、血钙(Ca2+)、血磷(P)、血骨钙素(BGP)、血碱性磷酸酶(AKP)及血清瘦素(LEP)水平检测,并与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上述相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的平均BMD、LE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BGP和AKP浓度则明显高于后者(P〈0.01或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明确BMD下降及外周血LEP低水平表达,并伴随着其他骨代谢指标增加。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血清瘦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发先兆子痫对母儿结局影响。方法按照是否并发先兆子痫将100例均分为对照组(无先兆子痫)与实验组(并发先兆子痫),两组各5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两组母婴并发症情况、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后出血、NR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酮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宫内感染以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早产率与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内死胎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先兆子痫的情况下,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临床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做好预防和干预,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 标签: 妊娠合并症 先兆子痫 糖代谢异常 母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的同步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2例MS伴左室肥厚患者(MS-LVH),69例MS不伴左室肥厚患者(MS-NLVH)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测量左心室6个壁12个节段心肌收缩速度和舒张速度达峰时间(Ts、Te),应用12个节段Ts、Te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diff、Te-diff)及标准差(Ts-SD、Te-SD)来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同步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NLVH组和MS-LVH组Ts-diff、Ts-SD、Te-diff、Te-Sd均显著增大,与MS-NLVH组相比,MS-LVH组Te-diff和Te-SD增大更加明显。结论MS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的异常,左室肥厚对舒张同步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奎硫平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奎硫平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齐拉西酮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增加(P>0.05),而奎硫平组空腹血糖、CHO和TG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奎硫平组空腹血糖、CHO、TG较齐拉西酮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可能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血脂有较多影响,而齐拉西酮几乎无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奎硫平 血糖 血脂
  • 简介: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或称G.intestinalis或G.duodenalis,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微需氧原虫。本虫引起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贾第虫病(giardiasis)。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贾第虫病的流行甚至爆发流行屡有报道。本病已被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贾第虫病也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有“旅游者腹泻”之称。近年来,贾第虫已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常在同性恋人群中传播并与艾滋病合并感染。

  • 标签: 蓝氏贾第鞭毛虫 代谢特征 旅游者腹泻 贾第虫病 致病性原虫 酶学
  • 简介:摘要各种资料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有着很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近些年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的最新进展,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新药开发,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吸收 分布 代谢
  • 简介:目的设计量化饮食与运动软件,将其应用于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治疗,评价该软件内容与常规饮食与运动治疗相比在M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5例MS患者均为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进行常规饮食与运动治疗;试验组61例,按照自行设计的软件内容量化饮食与运动,教会有微机的患者使用软件;两组患者均由已接受培训的干预者定期进行相应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期为6个月。健康教育频度为第1个月2次,第2~6个月每日1次。第6个月底进行复查,观察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别,评价该软件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CHO、TG、HDL、SBP、DBP、腰围、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FPG、GHbA1c、TG、SBP、DBP、腰围、体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O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FPG、GHbA1c、CHO、TG、HDL、SBP、DBP、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腰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软件 量化构效关系 代谢综合征X 运动疗法 饮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