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德国统一后的对外政策存在摇摆和多面性的特点.除强调多边主义、推动欧洲一体化外,德国的对外政策也越来越体现出很强的地缘特色,这种更加本质性的东西来源于于它自身的定位,特别是在地缘和文化层面的定位.统一以后,德国的身份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定位已经基本成型.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德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并进而影响大国关系全局.

  • 标签: 中欧 德国 外交战略 身份定位 中间人 对外政策
  • 简介:南极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主权的大陆。领土主权问题始终贯穿着南极地缘政治发展与国际治理的构建进程。历史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挪威、阿根廷、智利等7个国家都曾对南极地区提出了领土主权要求。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暂时冻结了南极的领土主权问题,避免了南极领土被瓜分殆尽的悲剧。南极的领土主权问题虽得以搁置,但因条约未完全明确南极的法律定位,南极究竟是一个无主地还是一个公有地,国际社会存在不同的解读。

  • 标签: 南极地区 国际治理 法律定位 《南极条约》 领土主权 主权问题
  • 简介:读者对象的确定可以简称为读者定位,即读物是给什么人读的。刊物的读者定位问题应该在办刊之初就予以解决。因为刊物的读者定位与刊物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对整个的编辑工作都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刊物的读者定位不明确,其余的工作,例如组稿、改稿等工作都不太好展开。所以,读者定位应该是非常慎重的事。

  • 标签: 读者对象 教辅期刊 读者定位 定位问题 编辑工作 刊物
  • 简介:历史教训使欧洲人正积极联合起来,力争在未来世界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到目前为止,其经济一体化的努力已卓有成效,但政治一体化却步履艰难。美国把欧洲联合视为“心头之患”,将加紧对其遏制。

  • 标签: 世界中 中寻找 多极化世界
  • 简介:澜湄合作是在中国-东盟基本区域认同架构下的次区域合作实践,是中国在东南亚践行“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为中国一东盟合作增添新内涵,目的是推动澜湄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大国担当和负责任精神。老挝位于澜湄流域的核心位置,是连接澜湄六国的重要关联方,国内政局相对稳定,中老关系持续稳定交好,政治互信程度高,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官员都积极响应澜湄合作机制的建设,这一切使得老挝在以中国为主导推动的澜湄合作机制中能够扮演关键的支点国家角色。

  • 标签: 澜湄合作 老挝 “一带一路”
  • 简介:本文以重新定位中菲仲裁案之后的中国南海政策为主线而展开:首先.探讨中菲仲裁案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回顾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以期对其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准确的认识;然后,讨论中国南海政策在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在中菲仲裁案中所体现出来的南海政策的新特点;最后,在比较中国全球战略与南海政策的基础上,就中菲仲裁案之后的中国南海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南海政策 仲裁案 再定位 中国外交战略 全球战略
  • 简介:Thereformandopening-upisagreatchangeincontemporaryChinesesociety.ItnotonlybroughtabouttremendouschangestoChina,butalsoprofoundlychangedtherelationsbetweenChinaandtheworld.Inthediplomaticfield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guidedbytheideologicallineof“liberatingthemindandseekingtruthfromfacts,”Chinahasadheredtoscientificjudgmentoftheinternationalsituationandtheexternalenvironment,keepinginmindbothinternalandinternationalimperatives,andhasbrokennewgroundamidreformandinnovation.AsChinabecomesmoreintegratedwiththeworldinacomprehensiveandin-depthway,Chinahassignificantlychangeditsdiplomaticconcepts,policies,patternsandstyles.Atthesametime,Chinaretainsthestabilityandcontinuityofitsoverallstrategy.China’sinternationalpositioning,whichhasalwaysbeenacriticalpremisefortheformulationofChina’sdiplomaticstrategy,playsanimportantroleinthisduality.“

  • 标签: 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 BETWEEN 国际 the MIND
  • 简介:哈尔滨市作为东北的重要工业城市,要想摆脱发展缓慢、后劲不足的困境,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就是进一步利用其优势,大力发展对俄罗斯贸易,这样不仅可以把哈尔滨市地产品打入俄罗斯市场,同时还可以刺激本市的工业生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 标签: 哈尔滨市 对外经贸 自我发展 活动增强 俄罗斯市场 现汇贸易
  • 简介:本文聚焦2016年7月13日至28日美国全国性和地方媒体对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114篇,通过分析样本在呈现南海仲裁结果的过程中的媒介框架的运用,考察了其是如何在报道南海仲裁案中差异化地建构美、中两国的"我—他"国家身份。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将"自我"再现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正义的"我者",扶正了本国在亚太区域的作为"霸权国"身份的合法性;同时通过负面化地将中国建构为"规则的破坏者"、危险/不确定的"他者",定义了中国作为区域秩序"挑战国"的身份。其中,美国媒体在建构"自我"与"他者"的两类国家身份建构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美国"霸权国"国家身份对现行秩序结构的建设性功能;二是建构中国这一新兴力量在观念意图上与国际现行主导性规范的对立性;三是强调东南亚盟友的弱国身份,强调"自我"作为区域平衡力量的重要性。在市场利益之外,美国媒体对于国际事件进行框架化报道也是国家行为体基于对于某种国际或国内构成性规范的认同,通过国际传播新闻框架来建构和强化规范共识的过程。

  • 标签: 美国媒体 国家身份 南海仲裁 新闻框架
  • 简介: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充分发挥传媒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传媒在CAFTA建设中的经济和文化作用,从而丰富和深化对自由贸易区建设产业内涵及动力机制的理解。

  • 标签: 传媒 CAFTA 角色定位 功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