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的13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研究组65例患者,在对照组使用的方案基础上应用低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体征症状改善时间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护理中,可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危重症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对护士的护理技能和能力也提出更高的需求.呼吸与危重症科的护理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复杂性,而风险管理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呼吸与危重症科为例,主要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策略,对护理工作进行细致入微,系统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之后,呼吸与危重症科的护理事件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病人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护士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其对护理风险更加敏感,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同时,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升.总结可知,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护理误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也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从而有效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整体发展.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护理 病人安全 护理质量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对于重症医学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为研究年限,共计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室中的20名护理人员、50例患者。以随机化分组模式均分入观察组(n=10、n=25)和对照组(n=10、n=25)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理念,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记录2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人性化管理实施前,2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程度不具有差异性(P>0.05);实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程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重症医学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经验。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2015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各50例,分别列为对照组(未接受护理风险管理)与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X2=6.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X2=2.57)。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大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尤其对心血管等严重性疾病患者而言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重症监护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30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2例,对照组15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回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回访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肿瘤患者中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监护 效果
  • 简介:摘要主要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一般护理风险原因与风险管控措施。应用方法把入住我医院内科的心血管重症病患1625名,依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802名,实验组823名,均予以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管理。观测两组病患意外事件发生于其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显然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重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明显。

  • 标签: 。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用于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B组患者采取基于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对比A组和B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从实验结果来看,B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满意度,A组患者满意度为75%,B组患者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重症监护室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率,保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监护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对50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应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25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5例患者;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的血气指标与通气功能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血气指标与通气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应急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加强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作用。方法 入组 86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 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病例划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组 43例。对比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对急诊护理环节加强管理。分析加强 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作用。结果 两种管理方式效果对比,研究组接诊到确诊时间和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都比对比组短(P<0.05)。 预后情况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比组短(P<0.05),研究组好转率高于对比组( P<0.05),死亡率低于对比组( P<0.05)。 结论 加强加强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的管理,可以节省急救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急诊 急救护理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 100例患者;对照组为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的患者;研究组则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患者;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不良护理风险的总发生率中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在针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良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肝炎患者的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管理的措施。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7月我院收治的 85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 42例)和观察组( 43例)。对照组给予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传染消毒隔离措施,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采取传染消毒隔离措施,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重症肝炎 传染消毒隔离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内本院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心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探究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间接收的120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这120例患者的资料,探讨患者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患者经过详细的护理之后,我院这12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有45例,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抑制。结论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无法完全规避,但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感染情况的出现。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具有病因繁多、病情严重、治疗过程相对复杂的特点,并且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护理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了护理风险管理方式,旨在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进而实现对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数量的控制。为此,本次实验选取92危重症患者,展开了关于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的研究。

  • 标签: ICU危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从而提高ICU危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ICU危重症患者(n=80),进行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n=40)ICU危重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n=40)危重症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2组ICU危重症患者相关因素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试验组ICU重症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评分、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影响患者安全的风险因素,从而稳定患者心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ICU危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风险因素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ICU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记录,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结果护理风险源主要包括系统缺陷、护理人员、患者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护理风险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位人群、高危时段、高危部位以及高位环节四个方面,以上均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结论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存在的范围较为广泛,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应该积极完善管理制度,将护理风险的发生灭杀于其萌芽状态,尽可能的避免ICU危重症患者发生护理风险。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人中随机选取200名,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及发生率,并调查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其中用药错误2例,输血错误1例,导管脱落1例,意外伤害2例,纠纷事件1例,其他1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共发生15例,其中用药错误3例,输血错误3例,导管脱落2例,意外伤害3例,纠纷事件2例,其他2例,发生率为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评分表中,观察组满意人数64人,一般26人,不满意人数10人,满意度为64%;对照组共42人满意,40人一般,18人不满意,满意度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