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监测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22年3月11日至14日对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 849例儿科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监测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监测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5.57±0.96)分、(11.24±1.25)分和(11.19±4.54)分,得分率分别为69.61%、74.95%和55.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务人员的年龄、从业年限、所在地区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学历、从业年限、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级别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态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年龄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行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脉搏血氧仪的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知信度,增加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普及推广脉搏血氧饱和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儿科医务人员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脉搏血氧仪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例;年龄为(61±8)岁。观察指标:(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采用灵敏、特异、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指标,可靠性评价采用准确和Kappa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值越大,提示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或)可靠性越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63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73例(真阴性300例、假阴性7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8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55例。(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特异、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2.41%(35/108)、84.51%(300/355)、38.89%(35/90)、80.43%(300/373)、0.169;准确为72.35%(335/463),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180(P<0.05)。(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的相关因素(χ²=7.65,6.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5,95%可信区间为1.23~3.43,P<0.05)。结论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有限,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3 - 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断为中重度AD且同时接受普利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评估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首次皮下注射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儿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峰值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AD积分指数(SCORAD)、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指数(DFI)变化情况,同时收集首次注射至4周后首次访视时的不良事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则采用符号秩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自身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这5种因素对普利尤单抗治疗后EASI50的影响。结果39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21例,女18例,2 ~ < 6岁21例,6 ~ < 18岁18例,年龄M(Q1,Q3)为65.0(53.0,111.0)个月。普利尤单抗单次皮下注射后4周,18例(84.85%)EASI评分下降≥ 50%,13例(60.61%)下降≥ 75%,18例(75.76%)峰值NRS下降≥ 4分,20例(81.82%)下降≥ 3分;15例(68.75%)SCORAD评分下降≥ 50%,7例(18.75%)下降≥ 75%。所有患儿注射普利尤单抗后至4周访视时,均未出现结膜炎、皮肤感染、注射部位反应等常见不良事件,亦无严重不良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水平、自身合并过敏性疾病史、家族成员过敏性疾病史对EASI50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单次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中重度AD患儿瘙痒症状、皮损严重程度,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短期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儿童 白细胞介素4受体α亚单位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度普利尤单抗 单次剂量
  • 作者: 陆秀娣 刘继华 罗禹 邹颖 宫琰 夏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天津市影像医学研究所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 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19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00,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434,天津市南开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氧饱和动态变化对梗死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基线)和接受卒中规范化治疗后2周内进行多模MR检查,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在SWI上观察入院时不对称突出皮层静脉(APCV)的显示程度,并计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梗死侧APCV区的静脉血氧饱和(SvO2)。将2次MR扫描获得的原始DWI和DSC-PWI图像导入软件,获得低灌注体积[达峰时间(Tmax)>6 s]和梗死核心体积(表观扩散系数值<620×10-6 mm2/s)。根据基线梗死灶(DWI-ASPECT)评分及随访(FUP-ASPECT)评分的对比,将所有患者分为梗死进展组(27例)与梗死无进展组(1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SvO2变化值、基线低灌注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梗死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SvO2变化值、低灌注体积变化值与梗死变化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低灌注区体积及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SvO2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11)%和(35±6)%,t=-2.56,P=0.0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O2变化值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影响因素(OR=0.872,95%CI 0.773~0.984,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248,95%CI 1.042~1.494,P=0.016)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SvO2变化值(OR=0.814,95%CI 0.688~0.964,P=0.017)是独立保护因素。SvO2变化值与梗死变化ASPECT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07)。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氧饱和变化值能够独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的进展,治疗后血氧饱和升高越多越有利于延缓梗死灶的进展。

  • 标签: 卒中 梗死 缺血性 磁共振成像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及满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综合性健康教育,包含简单的口头宣教头颈部功能锻炼;研究组在综合性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强化头颈部功能锻炼。两组干预时间5周。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自我超越评分和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满意率[94.55%(52/55)]高于对照组[78.18%(43/55)](Z=2.01,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及采取积极行动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均P < 0.05);研究组患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13.67±1.68)分]、与他人的亲密关系[(13.76±1.50)分]和采取积极行动评分[(13.87±1.18)分]高于对照组[(11.54±1.42)分、(11.98±1.24)分和(12.01±1.24)分](t=7.18、6.78、8.05,均P < 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HA)评分和抑郁(H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研究组患者HA评分[(6.87±1.68)分]和HD评分[(9.72±1.86)分]均低于对照组[(9.35±1.54)分、(13.24±2.45)分](t=8.07、8.48,均P < 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超越评分较干预前增加(P < 0.05);研究组患者自我超越评分[(40.98±2.78)分]高于对照组[(36.27±2.25)分](t=9.76,P < 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干预前增加(均P < 0.05);研究组患者KPS评分[(85.62±4.25)分]高于对照组[(78.98±3.86)分](t=8.57,P < 0.001)。结论头颈部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满意,改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头颈部 运动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预期,心理 病人满意度
  • 作者: 卢红梅 赵瑞 霍霞 李鹏阳 任红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6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一期临床研究中心,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的影响,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住院的682例临终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癌症临终医疗、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患者癌症疲乏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以及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癌因性疲乏各项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家庭支持、其他支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可以改善患者癌症疲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程度与护理满意

  • 标签: 肿瘤 安宁疗护 多学科协作 临终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2021年长三角地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及关联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76家医院,根据医院等级、工作岗位选择医务人员,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种意愿的关联因素。结果共1 332名医务人员接受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3.2,工作年限为(15.07±9.75)年,2019年接种过流感疫苗614名,接种率为46.09%,63.21%(842/1 332)的医务人员愿意接种流感疫苗。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一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种意愿高于二级医院(OR=0.573)和三级医院(OR=0.357);2019年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医务人员接种意愿高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OR=0.226)和接种史不详(OR=0.228)的医务人员;防保科、保健科、感染科的医务人员的接种意愿比预检处、内外科门急诊、儿科、呼吸科等科室高(OR=1.670)。结论长三角地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较高,但接种率较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流感免疫水平。

  • 标签: 流感疫苗 接种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汉密尔流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结果干预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19%)显著低于对照组(31.71%),干预组抢救成功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总满意率(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综合护理干预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出院准备、正念觉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日至2021年5月20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消化内科住院的216例克罗恩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BDQ)、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配偶,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居住在城市,有睡眠障碍,存在焦虑、抑郁,以及处于重度活动期的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差,IBDQ总分分别低于无配偶,初中至高中和高中以上学历,居住在乡镇和农村,无睡眠障碍,无焦虑,无抑郁,以及处于缓解期和轻、中度活动期者[(46.23±29.77)分比(117.45±42.23)分,11.00分(6.25分,30.75分)比79.00分(56.00分,113.00分)、114.00分(72.50分,157.50分),(37.12±30.67)分比(69.43±24.78)、(126.76±41.54)分,(42.67±23.18)分比(124.58±36.52)分,(50.35±27.23)分比(122.42±42.41)分,(51.97±37.29)分比(113.96±44.18)分,11.00分(6.75分,18.00分)比154.00分(135.50分,164.50分)、97.00分(79.00分,112.00分)、49.00分(36.75分,62.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H=60.56,F=117.61,t=-20.17、-15.20、-10.87,H=148.98;均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HDS得分与IBDQ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呈正相关(r=0.646~0.781,均P<0.001);MAAS得分与IBDQ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呈正相关(r=0.331~0.382,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准备、正念觉知水平、文化程度、居住地、睡眠情况、是否焦虑和疾病活动均是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t=4.19、5.38、2.36、2.88、2.85、3.11、-7.22,均P<0.05)。结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在城市、有睡眠障碍、存在焦虑、处于重度活动期、出院准备低和正念觉知水平低的克罗恩病患者生活质量差,医护人员应着重关注此类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克罗恩病 生活质量 出院准备度 正念觉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广州市13个社区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进行入户调查,使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并使用AMOS 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感得分(69.41±19.17)分,家庭关怀得分(6.42±2.56)分,生命意义感得分(42.96±7.61)分。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与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0.275,0.289,均P<0.01),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45,P<0.01)。生命意义感在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4.30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6%。结论家庭关怀可直接或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影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失能老人 家庭照顾者 生命意义感 家庭关怀度 主观幸福感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概念图结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对护理实习生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0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接受的护理实习生67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TBL教学,研究组采用概念图结合TBL教学;对比两组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使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与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研究组求知欲、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自信心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临床实践有应用价值、提高学习主动性、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及能够激发学习的竞争性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概念图结合TBL教学有利于护理实习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加教学满意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概念图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评判性思维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中的O型受者采用供者同型血浆置换进行预处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15例O型ABOi-KT受者预处理过程和术后3个月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预处理过程中血浆置换采用的血浆类型分为AB型组(8例)和供者同型组(7例),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血浆去除治疗(plasmapheresis,PP)次数以及血型抗体滴,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PP频率和术后血肌酐值。结果15例受者均预存高滴血型抗体(IgM或IgG滴≥1∶256)。预处理过程行PP(8.1±2.5)次,其中双重血浆滤过(4.0±1.4)次,血浆置换(4.1±2.0)次,PP频率为(0.8±0.1)次/d。供者同型组受者行供者同型血浆置换3~4次,共计24次,置换过程中未发生溶血等特殊副反应。两组受者血型抗体滴经预处理后均达到ABOi-KT手术标准(IgM和IgG滴均≤1∶8)并顺利手术。15例受者术后未发生血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良好。术后7 d、30 d和90 d,血肌酐值分别为(92.9±30.4)μmol/L、(96.2±25.9)μmol/L和(103.1±28.4)μmol/L,血型抗体IgM滴分别为1∶1~1∶32、1∶1~1∶64、1∶1~1∶32,血型抗体IgG滴分别为1∶1~1∶64、1∶1~1∶64、1∶1~1∶32。供者同型组与AB型组预处理中PP次数和频率以及各观察点血型抗体滴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BOi-KT预处理中采用供者同型血浆置换是安全可行的,其对预存高滴血型抗体的O型受者预处理效果良好,且能够保障手术安全和移植效果,但潜在风险和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究。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 血浆置换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关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的测量值(初始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在接受心肺复苏患者中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准则进行,检索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共8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期间进行NIRS监测的观察性研究,并排除病例报告、综述和研究样本量小于5例的研究。两名作者评估纳入文章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效应使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进行标准化。结果本综述纳入22项观察性研究,共计3 578例患者(304例患者发生院内CA,3 274例患者发生院外CA)。研究发现患者的NIRS rSO2初始值(SMD=0.72,95%CI: 0.50~0.94)、平均值(SMD=1.12,95%CI: 0.86~1.37)和最高值(SMD=1.86,95%CI: 0.77~2.96)均与患者发生ROSC相关,ROSC组具有较高的脑氧饱和测量值。不管是院外还是院内发生CA患者,其NIRS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均有关联性(SMD=0.94,95%CI: 0.68~1.19;SMD=1.65,95%CI: 0.85~2.45),院外发生CA患者与院内发生CA患者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不管是院内还是院外发生CA,恢复ROSC的患者在整个复苏过程中的NIRS脑血氧饱和均显著高于非ROSC患者,其中平均NIRS rSO2测定值与ROSC具有相对较强的关联。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配合常规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窒息患儿神经行为及家长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NICU窒息患儿1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9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袋鼠式护理配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神经行为及家长满意。结果研究组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95.70%)显著高于对照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ICU窒息患儿采用袋鼠式护理配合常规护理,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发育和提高家长满意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窒息 袋鼠式护理 神经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小儿骨折后心理状态、创伤性精神障碍及其家长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折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及其家长护理满意。结果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性情绪及抑郁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后应激障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小儿骨折后的心理状态,减少患儿的应激精神障碍表现,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

  • 标签: 互动式健康教育 小儿骨折 心理状态 创伤性精神障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双模态眼底照相机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及血管形态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5~ 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检查确诊的BRVO患者31例31只眼(BRVO组)和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2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BRVO组31例31只眼中,既往接受1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20例20只眼,未接受任何治疗11例11只眼;并据此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应用双模态眼底照相机采集视网膜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在黄斑感兴趣区域(MROI)分割动静脉;使用光密度比计算对照组受检眼、BRVO组患者受累侧和非受累侧视网膜血氧饱和(SO2 ),并计算MROI内动静脉直径、曲率、分形维数及密度。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RVO组患眼、对侧眼及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动脉SO2 (SO2-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5,P<0.001 );静脉SO2 (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7,P=0.178 )。未治疗组患者受累侧、非受累侧MROI内SO2-A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5,P=0.012);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7,P=0.550)。治疗组受累侧、非受累侧和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SO2-A、SO2-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59、1.701,P=0.854、0.197)。治疗组、未治疗组受累侧和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SO2-A、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53、0.265,P=0.088、0.546 )。未治疗组、治疗组患眼和对照组受检眼动脉直径、动脉曲率、动脉分形维数、静脉分形维数、动脉密度、静脉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7、3.322、7.251、26.128、4.782、5.612,P=0.047、0.044、0.002、<0.001、0.013、0.006);静脉直径、静脉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2、1.199,P=0.143、0.321 )。结论BRVO患者SO2-A较健康眼升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降低;SO2-V不变。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氧饱和度 血管形态学 深度学习 双模态眼底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式牙周夹板修复联合米诺环素对重度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标及牙齿美观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重度牙周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可摘式牙周夹板修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米诺环素。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状况[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龈沟液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舒适度及美观评分、治疗满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80.39%(41/51)](χ2=4.32,P < 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SBI(1.32±0.41、1.11±0.36)、PLI(1.51±0.44、1.32±0.51)、PD[(3.29±0.70)mm、(2.51±0.63)mm]低于对照组[(1.65±0.39、1.45±0.38、1.92±0.42、1.88±0.49、(5.05±0.79)mm、(3.82±0.86)mm](t=4.16、4.63、4.81、5.65、11.90、8.77,均P < 0.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龈沟液TGF-β均高于对照组,MMP-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龈沟液BGP均高于对照组,CTX均低于对照组(t=-9.97、-10.71、-5.77、-7.40、7.24、16.11,均P < 0.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舒适度评分、美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7.49、8.26、7.84、9.10,均P < 0.001)。研究组治疗满意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χ2=4.32,均P < 0.05)。结论可摘式牙周夹板修复联合米诺环素通过控制牙周炎症,调节骨代谢,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牙周状况,提高重度牙周病患者牙齿舒适度、美观及治疗满意

  • 标签: 牙周病学 牙周夹 牙周修复体 米诺环素 转化生长因子β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类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氧饱和(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影响。方法40例18~71岁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和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以CVP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其中S组通过桡动脉连接LiDCOrapidV2系统监测SVV和CI,C组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颈内静脉导管监测CVP。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气腹即刻(T1)、切肝前10 min(T2)、切肝后10 min(T3)、气腹结束即刻(T4)的MAP、心率、血乳酸(lactic acid, Lac)、血糖、rSO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T2、T3时,两组患者心率、MAP均低于T0(P<0.05),S组心率低于C组,MAP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C组T2、T3时血Lac及血糖升高(P<0.05),且T2、T3时C组高于S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r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总输液量、晶体液用量、出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降低(P<0.05),胶体液用量增加(P<0.05)。两组患者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以SVV和CI为指导的GDFT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患者短期转归较好,并能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 标签: 腹腔镜治疗术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每搏量变异度 心指数 血流动力学 脑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实施免费接种政策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流感疫苗的接种现状、接种意愿、推荐行为以及关联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基于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8家医院的3 16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关联因素的分析。结果2019—2020年,调查地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23.97%,2019—2020年医务人员推荐其他人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为25.69%。高职称、高学历、支持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研究对象,流感疫苗接种率高。医务人员不推荐其他人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为:担心患者误解有商业利益、担心推荐接种引起的可能纠纷、国家或单位没有要求推荐流感疫苗、担心流感疫苗有不良反应。结论免费政策下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推荐率相对较低。加强对医务人员流感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免费政策,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以及推动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等相关规定的出台,是提高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及推荐率的关键。

  • 标签: 流感疫苗 医务人员 接种率 预防接种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Tei指数联合校正QT离散(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和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评估无创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的胎龄28~32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根据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设置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分为低压组(≤6 cmH2O,1 cmH2O=0.098 kPa)、中压组(>6~<9 cmH2O)和高压组(≥9 cmH2O)。监测无创正压通气0~2 h内及使用稳定的MAP持续通气12 h后右心室Tei指数、QTcd和血BNP。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积矩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178例进入本研究,其中低压组75例,中压组62例,高压组41例。(2)使用稳定的MAP持续通气12 h后,高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大于中压组和低压组[Tei指数:(0.38±0.05)与(0.33±0.04)和(0.33±0.04),F=29.18;QTcd:(27.6±4.2)与(22.8±4.4)和(22.2±4.2)ms,F=23.26;P值均<0.001];中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与低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血BNP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1.33,P=0.267)。(3)与无创正压通气0~2 h内相比,使用稳定的MAP持续通气12 h后,高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增大[Tei指数:(0.38±0.05)与(0.34±0.04),t=-6.61;QTcd:(27.6±4.2)与(23.4±4.4)ms,t=-5.06,P值均<0.001];中压组与低压组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变化不明显(P值均>0.05);3组持续通气12 h后血BNP水平与0~2 h内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值均>0.05)。(4)右心室Tei指数和QTcd与MAP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6和0.50,P值均<0.001)。结论当MAP<9 cmH2O时,无创正压通气对RDS早产儿心功能无明显影响;较高压力(MAP≥9 cmH2O)、较长时间(>12 h)的无创正压通气,对RDS早产儿右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 标签: 正压呼吸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心电描记术 利钠肽,脑 婴儿,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