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科学界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国有学者有过精辟的论述:"学科成长的规律表明,任何一门科学要想在学科之林中谋得自己的独立地位,以求进一步的发展,其首要的条件是必须明确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当一门科学学科尚未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相邻学科的研究对象区别开来时,其自我意识必然是相当肤浅的、幼稚的,常常会把一些不切实际的使命强加在自己虚弱的肩上。这时候,该学科通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犯罪现象 犯罪原因 预防犯罪 科学学科 犯罪行为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理解》和《侵权责任法》先后实施,直接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情形下的侵权补充责任。但是,安全保障义务这一特殊情形下的侵权责任如何适用?希冀从安全保障义务出发力图对侵权补充责任作以深入阐述,重新思考我国现行立法,并从实证角度作了简要分析,认为应扩大对安全保障义务人范围。

  • 标签: 不真正连带债务 侵权行为 补充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
  • 简介:事实收养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收养要件,在法律的形式要件或实质要件上有所欠缺的收养.事实收养由于符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而广泛存在,同时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法律效力难以确定.在事实收养的法律效力上,可以分为无效和有效两种类型.在事实收养瑕疵的解决路径上,应当放宽收养条件,认可共同生活5年以上的事实收养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类似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效力,并赋予法院对事实收养效力的司法审查权力.

  • 标签: 事实收养 效力 儿童利益 收养条件 解决路径
  • 简介:在澳门《司法组织纲要法》中规定的'统一司法见解'是一种判例。判例这个法律术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葡萄牙最早可追溯至十六世纪葡萄牙国王曼努埃一世所颁布的《许可令》中以强制力的司法见解出现。自此判例就一直被采用。到了1822年,由于首部葡萄牙宪法的规定,判例一词在其后一段长时间内消失于葡萄牙法当中,这样,直到1927年判例才重新被采用。1966年《葡萄牙民法典》第2条进一步确立了判例具普遍的约束力,但没想到的是,这个规定却导致了判例的没落。随着1967年《葡萄牙共和国宪法》的生效,具普遍约束力的判例受到是否违宪的质疑,并最终在1993年被宪法法院裁定违宪。自此,判例这个术语便不再在葡萄牙法中被使用。作为解决方法,葡萄牙法把这个重任交给《民事诉讼法典》中的'统一司法见解'制度。澳门现行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也是以葡萄牙这个制度为蓝本作出。

  • 标签: 判例 统一司法见解 葡萄牙法 对上诉之扩大审判 违宪
  • 简介: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使之成为广受关注的对象。网络是否需要管制,如果需要管制又如何管制是我们当前所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认为网络应该管制,而管制主要以立法的途径进行。论文从行政法的角度对网络管制立法的特点、原则、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当前网络管制立法的缺陷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指出要完善我国网络管制立法,必须考虑到立法模式的选择和相关原则的修正,同时还必须注意机构的设置、管制对象的选择、市场作用和技术因素的发挥、责任和救济体系的完善和国际网络管制发展趋势的重视等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最后试拟了一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作为全文的总结。

  • 标签: 互联网 管制 网络管制立法
  • 简介:体育赌博犯罪是以体育比赛的结果论输赢,从而决定财物得失的特殊赌博犯罪。犯罪组织是层级代理的"金字塔形"结构,依靠网络等科技手段较隐蔽。我国体育赌博犯罪具有深刻的社会转型与体育改制等背景。体育赌博犯罪具有全球化、集团化、智能化、多样化和巨额化等特征。其危害性除了败坏社会风气、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危害金融安全,还破坏了体育公平竞争原则、造成体育竞技水平下降和冲击体育彩票事业。

  • 标签: 体育赌博犯罪 网络赌博 赌球
  • 简介:融入法益理念的伤害原则构成了犯罪化的起点,与其存在着严重冲突的家长主义,很难证立刑法。相对于道义论,结果主义更符合法益保护原则和最后的手段原则的趣旨,故可以成为划分刑法边界的道德理论。根据功利主义,刑法与侵权法的划分标准有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加害行为及行为人的发现率、受害人主张权利的积极性、行为人的破产风险等;刑法与行政法的划分标准有处罚措施、污名、执法合作的可能性和危害性等。当然,功利主义的标准还需受到规则结果主义的限制。根据刑法的边界理论,诸如通奸、乱伦等行为,都不应当被犯罪化处理。

  • 标签: 法益 伤害原则 道义论 功利主义 刑法 侵权法
  • 简介:<正>《海商法研究》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海商法研究中心主办的定期出版物,从1999年创刊以来,现已出版三辑。《海商法研究》设有专论、论坛、学位论文、新书评介、海外视角、海商动态和北大课堂等栏目,广泛吸收来自干立法机关、海事法院、运输公司、保险公司和教学研

  • 标签: 海商法 北京大学 出版物 学位论文 法学院 研究中心
  • 简介:单位具有区别于其工作人员的独立意志,但是单位的意志和行为又具有间接性。由于在单位犯罪中犯罪单位本身就应当具有犯罪的主观心态,因此,我们不能将单位工作人员所有的罪过全部都直接转嫁为单位的罪过,但是单位罪过的形成、实现又离不开单位的工作人员。单位犯罪意志的本质特征是整体性。单位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决定了单位犯罪意志的独立性和双重性。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有两种形式:(1)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员决定;(2)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为了单位的利益作出决定。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就是单位工作人员的意志上升为单位意志,与单位工作人员的人身相分离,又传达、贯彻、演变为单位工作人员的意志,得到单位工作人员的认同、服从的过程。由于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形式不同,因此其实现机制也有所区别。

  • 标签: 单位犯罪 犯罪意志 单位犯罪意志 直接责任人员
  • 简介:<正>在民事法律规范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变动之设计,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可自成体系能够独立存在之制度,如法律行为、时效及民事责任等;其二为必须与相关制度相结合方能起到应有之作用,而不能自成体系之制度,如不可抗力、善意恶意等。由于善意制度本身不能自成体系,具有依附性,我国很少有学者对其作出系统之研究,但现代民事立法之价值取向为交易安全之保护。而善意制度为保

  • 标签: 善意取得制度 交易安全 诚信原则 德国民法典 制度研究 法律行为
  • 简介:本文认为,对大陆法系行政程序法和英美法系行政程序法的认识,不能局限于规范分析,而应将其放在各自法律文化的背景中考察。从法律文化上考察,大陆法系行政程序法原于行政法的范畴,是行政机关的自律法,是一种权利法和成文法;英美法系行政程序法却原于宪法的范畴,是控制行政权的法,是一种补救法和判例法。认识两大法系行政程序法之间的这些差异性,对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时正确借鉴外国经验,合理地处理香港、澳门和我国大陆行政程序法之间的冲突,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 标签: 行政法学 控权论 行政权力 行政程序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行政机关
  • 简介:<正>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及意义我国的司法改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作为司法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由于与国计民生关系紧密,更是成为举国上下、媒体民众关注的焦点,吸引了无数“眼球”。在这种众望所归之下,不仅仅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成为法学界研究发掘的“金山”,诸多学者们见仁见智地著书立说和发表高见,而且作为法律实务界主导力量的各地法院也竞相推出各种民事审判改革的举措,可以说,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相关学界知识积累和司法能动创造性相互碰撞下建构的成果。

  • 标签: 证据开示 证据规则 地区法院 律师执业 审前准备程序 民事程序
  • 简介:一、关于引渡请求的提出途径引渡是一国应他国的请求,将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移交给请求国处理的国家行为。因此,引渡必须先由一国提出引渡请求。从国际惯例看,引渡请求一般均由请求国的司法部或其他行政部门,通过外交途径,向被请求国提出。一般引渡条约也作如此规定,如欧洲引渡公约第12条规定:引渡请求必须以书面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有的国内法也有明文规定,如法国引渡法第9条规定:所有引渡请求均应通过外交途径向法国政府提出。有些国家之间的引

  • 标签: 引渡条约 国家行为 司法机关 引渡示范条约 行政审查 逮捕措施
  • 简介:尽管农产品贸易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但《农业协定》毕竟通过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减让农业支持和补贴等制度,确定了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并为其逐步自由化留下较大发展空间。中国在经济腾飞中付出了农业发展滞后的代价,现在正处于调整国内农业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关键时期,需要利用协定的抽象模糊性,适时完善农业立法及其配套规则,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工农业均衡发展。

  • 标签: WTO 农业协定 中国农业 立法完善
  • 简介:侦查终结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功能。在对两大法系侦查终结的立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检讨了我国现行立法在侦查终结的条件及处理方式上的制度缺陷,提出了侦查终结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的设想,这对于我国侦查终结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侦查终结 立法模式 条件 处理方式 监督和制约机制
  • 简介:本书对中国的各位能够发挥多大作用,我完全无从得知。估计是和我一样学习刑法学的人,或者稍广一些,学习法律学的人,特别是打算做法律研究者,或者现在就是法律研究者的人,对他们或许可以作为直接参考。的确,各位所处的时代已经和我作为研究者成长时期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即便如此,特别是本书的主题,'人生,越重大的事越是偶然决定。那么,人生该怎样去活?'这样一种问题意识,我认为应该是共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不仅对法律家,即使对于一般读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指

  • 标签: 刑法研究
  • 简介:<正>一、案例及问题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田某因在一次考试中携带记有公式的字条而被监考老师停止考试,后学校教务处以考试作弊为由,依据学校关于严格考试纪律的文件对田某作出退学处理。但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在此后的两年中,田某以一名正常学生的身份继续使用学校各项设施,包括校医院、图书馆、教室,继续享受学校补助金,也交纳了学费,修完了所

  • 标签: 公务法人 特别权力关系 内部规则 行政法律关系 处理决定 事业法人
  • 简介:姓与名如何择取,属于个人受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姓名权的行使方式是姓名登记。对公安机关而言姓名登记应该是无自由裁量权的羁束行政行为。导致它沦为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称姓与取名等事项未作具体规定。统一规范姓名登记、保障姓名权,已是时代发展之必需。对姓名用字、第三姓、抚养方变更未成年子女姓名、基于主观价值判断的姓名变更、姓名变更次数等议题,未来立法都应持宽松和开放态度,以充分保障个人尤其是少数人的姓名权。姓名权对姓名登记具有防御权功能,对姓名登记过程中的侵害姓名权现象,法院可对登记行为实施司法审查。

  • 标签: 姓名权 姓名登记 姓名变更 司法审查
  • 简介:海盗是公认的国际犯罪,已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许多国家的国内法所规定,且国内法对海盗罪的认定范围一般比国际法更广。学说上多认为我国刑法应当增设海盗罪,就具体罪名而言既包括国际法上的海盗罪也包括国内法上的海上武装劫掠罪,前者适用于公海上的行为,后者适用于领海上的行为,在构成要件上稍有不同。由于国际法上的海盗罪适用普遍管辖而国内法上的海上武装劫掠不适用该原则,设立海盗罪时应对两者分别规定不同的罪状。

  • 标签: 海盗 海上武装劫掠 罪名 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