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鉴别肿瘤复发和胶质术后的临床难题。方法为防止肿瘤复发,分别于术后6个月、11个月及13个月进行3个疗程放射治疗,采用MRI和PET在鉴别脑肿瘤假性进展中的作用。结论在遇到疑似假性进展的患者时,对化疗方案是否更换要慎重,而是否手术干预,更要综合考虑,多在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才考虑手术。而密切的动态观察是最重要鉴别假性进展的方式。

  • 标签: 胶质瘤 假性进展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级别人脑胶质MMP-9、E-cad、nm23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人脑胶质组织中MMP-9、E-cad、nm23的表达。按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分级:Ⅰ级4例,Ⅱ级35例,Ⅲ级27例,Ⅳ级30例。另选取5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均为非颅内疾病死亡的尸检标本。结果随着胶质病理级别增高,MMP-9表达显著增加(rs=-0.322,P〈0.01),nm23表达显著降低(rs=-0.355,P〈0.05)。E-cad阳性表达与胶质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与E-cad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440,P〈0.01),E-cad与nm2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325,P〈0.01)。结论MMP-9、E-cad、nm23在不同级别胶质中表达水平不一样。

  • 标签: 胶质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9 E-钙粘蛋白 NM23
  • 简介:摘要恶性胶质是很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理解的深入,分子靶向疗法渐成热点。这一新疗法能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属于肿瘤的生物治疗范畴。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成为除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脑恶性胶质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原理主要是针对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干预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它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攻克胶质带来了新的希望。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胶质瘤
  • 简介: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很差,目前恶性胶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少于15个月。免疫治疗通过激发和补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轻和长期记忆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对胶质的被动免疫治疗中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
  • 简介:胶质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尽管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恶性胶质的发病率、致死率仍很高;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也只有平均12—16个月的生存期。肿瘤细胞的能量异常是肿瘤本身的10个基本特征之一,代谢的改变可能为细胞提供了增强其抵抗凋亡、促进侵袭等能力,被认为是胶质发生、发展和难治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脑组织几乎以葡萄糖为唯一供能物质,因此讨论胶质细胞糖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对胶质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Warburg效应 糖酵解
  • 简介:胶质为颅内原发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可出现颅内局部复发或颅内转移,发生颅外转移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脑胶质患者,手术后发生脊柱转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胶质瘤 颅外转移
  • 简介:大脑胶质病(gliomatosiscerebri,GC)是一种罕见的以神经胶质细胞弥漫侵袭性生长为特点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其预后较差.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目前大脑胶质暂无标准治疗方案.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我科近期收治了一例大脑胶质患者.经联合治疗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

  • 标签: 大脑胶质瘤病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恶性胶质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异常表现是能量代谢的改变。从而使肿瘤细胞保持更强的增殖、侵袭及在不利环境中存活的能力。其能量代谢的特征是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也主要采用糖酵解的方式产生能量.这一过程受一系列的基因调节,并促使肿瘤细胞表现出恶性特征。所以,针对恶性胶质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的治疗为胶质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恶性胶质细胞能量代谢的特征、调节、生物学改变及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能量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神经胶质组织中p57^kip2/p21^cip1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57^kip2/p21^cip1mRNA在68例脑胶质组织和16例非肿瘤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①p57^kip2mRNA在脑胶质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肿瘤脑组织(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s=-0.495;P〈0.01)。②p21^cip1mRNA在脑胶质中的表达水平与非肿瘤脑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s=-0.615;P〈0.01)。结论p57^kip2/p21^cip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人脑胶质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GPR56及其mRNA在胶质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分析GPR56表达程度与胶质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8例胶质患者标本,以6例脑外伤患者切除组织为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半定量检测法检测GPR56及其mRNA在胶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GPR56在胶质母细胞表达的阳性率为90%(18/20),星形胶质细胞Ⅰ~Ⅲ级阳性率为100%(18/18),正常脑组织中阳性率为0;38例脑胶质中GPR56mRNA的表达为84%(32/38);且GPR56mRNA的表达在低级别高级胶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PR56在胶质中高表达,且胶质标本中GPR56mRNA的表达比较稳定,可作为一种标记物。

  • 标签:
  • 简介:胶质是中枢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恶性胶质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0—14个月。技术进步,胶质的治疗逐步深入到肿瘤生长、血管生成、侵袭迁移、凋亡等分子水平。所谓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这些生物学事件进行分子水平的干预与调控。

  • 标签: 胶质瘤 靶向治疗 信号通路 进展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神经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了颅内原发肿瘤的35%-60%。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0)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分为Ⅰ-Ⅳ级,其中Ⅲ、Ⅳ级为恶性胶质,大约占所有胶质的77.5%。目前对神经胶质的临床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存在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问题,总体预后仍然较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生素C(VC)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日益进展,国外的医疗工作者已将其作为肿瘤治疗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之一.并报道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神经胶质、卵巢癌、肾细胞癌、乳腺癌、大肠癌、非霍奇金淋巴、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的临床病例,认为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就维生素C对神经胶质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神经胶质瘤 过氧化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活检上皮内高级的临床病理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某医院中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高级的患者56例,并利用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形态,在此基础上将其和手术切除的病理切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接受诊治的56例患者中,经术后切片检查后有8例没有发现组织癌变,有48例经诊断后被证实为进展期或早期胃癌。结论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有85.7%的患者在胃镜活检被诊断为上皮内高级时,术后都被确诊为胃癌,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利用胃镜活检进行诊断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方面还需要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术来降低失误率。而影响胃镜活检的主要因素包括检查部位和检查深度两个方面,其中纤维间质反应则是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 标签: 胃镜活检 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临床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术后行化疗同步放疗治疗的应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脑恶性胶质术后病例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1例和治疗组31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单纯行放射治疗;联合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化学疗法。化疗与放疗同步进行,两组对比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联合组12、24、36月生存率分别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联合组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迅速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胶质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比术后单纯放疗治疗脑胶质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胶质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CT灌注成像在诊断脑胶质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进行脑胶质检查的60例患者。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按照诊断标准分为两组高级胶质组与低级别胶质组,最后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所有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都进行了CT灌注扫描,并且在重建的CT灌注的图像上对患者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的时间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病理标本中患者的微血管的密度采取了测量。结果患者通过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发现,高级胶质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以及PS均值与低级别胶质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平均通过时间方面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Spearman的相关分析,发现高级与低级别胶质组在CT灌注成像的参数方面差异较明显,并且脑血流容积值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现正相关性。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脑胶质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恶性胶质颅外转移非常罕见,转移通常发生在神经轴,但颅外转移到肝、脾、肺、腹膜、淋巴结也可发生。不同于许多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恶性胶质的治疗失败原因主要是局部未控。患者最终死于局部病灶进展或大脑重要区域的复发或无法控制的颅高压。绝大多数脑胶质复发发生在距原发灶2cm内的区域。我科从2010年到2011年共收治了2例该类患者,现结合文献对脑胶质颅外转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转移分布、自然病史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一报道。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颅外转移 文献复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胃黏膜高级上皮内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EN)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将62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胃黏膜高级上皮内变与其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相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2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为HGIEN的患者,经术后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维持HGIEN诊断的有8例(12.9%),其余54例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22例(35.5%),进展期胃癌32例(51.6%)。结论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在HGIEN的诊断中,需要对取材严格把关,并行多点取材,准确判断,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胃肠内镜 活组织检查 上皮内瘤变 胃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胶质术后低蛋白血症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老年胶质手术病人分别于术前、术日、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7天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分析记录,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结果老年胶质术后病人血液白蛋白均明显低于正常,尤以术日最低。结论通过监测病人血常规、白蛋白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面进行调节,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预防作用。

  • 标签: 老年 胶质瘤术后 低蛋白血症 护理
  • 简介:1概况国家干旱政策高级会议于2013年3月1l~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由wMO、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举办。此次会议分为科学会议和高层政策会议两部分。共有300多位代表出席了科学会议,深入探讨了与干旱及其风险管理有关的科学问题,研究应对干旱的多种策略和行动。来自尼日尔、荷兰、瑞士、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部长,以及wMO、UNCCD、FAO等联合国机构的行政首脑出席了高层政策会议,与此前参加科学会议的代表团和科学家们共同通过了“国家干旱政策高级会议宣言”。

  • 标签: 干旱 会议简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机构 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