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丰子义在5月1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民族主义常常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健康的民族主义可以振兴一个民族,消极的、病态的民族主义则会葬送一个民族。因此,在民族精神建设问题上,不能无原则地强调民族主义,应当坚持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进步和人类进步的民族主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冲破狭隘的民族视野。

  • 标签: 民族主义 健康 中华民族精神 《北京日报》 弘扬和培育 人类进步
  • 简介:<正>一、什么是"文化消费主义"?文化从作为资本、生产、流通到日常生活消费,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物质实践活动对应,也就是文化横跨社会精神一物质两大文明领域。消费属日常生活与市场行为。消费文化或文化消费也就是文化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入日常生活。约翰·费斯克指出,仅用财经术语是不能充分描写文化商品的,对其"大众性"起关键作用的流通发生在与其对应的经济之中,即"文化经济"。这里所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消费主义与经济学上的供应学派相反,强

  • 标签: 文化进步 市场行为 文化经济 社会精神 需求结构 利润最大化原则
  • 简介: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从古代到1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现代(职业化历史学时期,即18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和后现代(20世纪70年代后)三个阶段,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有鉴于此,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而实验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实验环境即阅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 标签: 实验史学 后现代主义 历史认识 历史学
  • 简介: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课程观之间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在课程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差异表现为: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个人经验和种族经验、教材心理学化和逻辑组织等方面;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差异,是由于他们在认识论、人性观和社会观等方面存在着分歧;分析和借鉴两者课程观的差异,对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进步主义 要素主义 课程观 当代价值
  • 简介:<正>人类社会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社会的运动是在一个封闭的圆圈内往复循环还是呈不断发展进步的趋势?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哲学命题,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斗争的一个焦点。事实上,每一位历史学家不论是否情愿都无法迴避这个问题。纵观西方史学思想的变化,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本身就构成了一部丰富的历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西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勾勒出西方历史观发展的大致轮廓。

  • 标签: 历史进步观 历史循环论 西方史学思想 历史学家 唯物史观 历史观
  • 简介: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盛行的教育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进步主义教育者一向崇奉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杜威也似乎始终是进步主义教育的标签。从杜威与进步主义在教育思想上的分歧以及杜威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评价来重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杜威 进步主义教育 关系
  • 简介:摘要古典史学中的人文主义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滥觞,然而起源于古希腊古典史学中的人文主义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就其发展阶段而言,经历了荷马时代的神话英雄主义、希罗多德的人本主义历史叙事,最终才在修昔底德对于人“决定性作用”的认同上发展完善。“人事”自此压倒“神事”构成了历史叙事的主体,古典史学中的人文主义自此奠定了其基础。

  • 标签: 古典史学 人文主义 历史叙事 神本史观 人本史观。
  • 简介:20世纪初期,美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其国内兴起了以改革为目的的进步主义运动,黑幕揭发作为一场社会批判运动为进步主义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黑幕揭发运动的主要发动者和参加者是一批新闻记者,他们通过实地调查,大胆揭露了美国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使进步主义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法令的颁布及实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和持续性的影响。

  • 标签: 美国 黑幕揭发运动 进步主义改革 历史背景 发展 影响
  • 简介:<正>社会主义既是当今世界最新、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学说,虽然从马克思、恩格斯就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列宁又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但是,由于前人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且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条件不同,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为固定条框生搬硬套。各国无产阶级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本国革命与建设时,都必须有也必然有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认识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十年,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四十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

  • 标签: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人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简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不少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著作已在台湾地区翻译出版,引起一些史学家高度关注.杜维运系统批判后现代主义,晚年流露出强烈的担忧乃至憎恶.汪荣祖、古伟瀛、黄进兴、孙隆基等,也论述过后现代主义史学.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台湾地区史学实践,20世纪末台湾地区学者历史著作就有后现代主义倾向,到了21世纪,更多的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著作面世了,其一些历史认识确系新见.无论学界怎样评价,后现代主义治学精神、根本理念与传统学术并无二致,乘势而用,将会对台湾地区史学界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史学 台湾地区
  • 简介:在20世纪前期,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给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沉重伤害,本雅明从历史灾难学的理论视角深刻批判了历史主义进步观,不仅向迷信历史进步的现代人表明了历史主义进步观是一种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现代性灾难的思想根源,而且揭露出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惯常地处于一种废墟堆积、灾难重重的"紧急状态"。在批判历史主义进步观的同时,本雅明还从主体、内容、概念、本质四个层面上,重新建构了一种辩证的、反进步主义的历史进步观,力图打断资本主义历史连续进步的史诗般进程,促使人类走出历史灾难的深渊,实现人类的彻底救赎和历史的真正进步。本雅明对历史主义进步观的批判与重建,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立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本雅明 历史主义进步观 历史灾难 辩证的历史进步观 现代性批判
  • 简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给传统史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鲜明的批判和质疑精神,解构了近代以来形成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学术话语,给史学研究带来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迪,推动着当代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历史 史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
  • 简介:追求进步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人类史就是进步史。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逐渐进步。当前,资本主义正与比其自身进步的社会主义文明平行向前,面对这一历史奇观,我们要在肯定资本主义先进文明的基础上,透过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主义进步性的集中体现;对旧制度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对平等公正的维护、对富足生活的追求、对先进文明的传承都是诠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性;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和实践就是对进步社会的探索和构建。

  • 标签: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进步 发展
  • 简介:《为历史学辩护》(InDefenseofHistory)①是剑桥大学近代史教授、德国史专家理查德.J.埃文思(RichardJ.Evans)的主要作品之一。埃文思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从一种中庸的立场出发,来为历史学辩护。他拒绝偏激的观点,不但批评了保守派史学家如埃尔顿(G.R.Elton),同时也对极端的后现代史学理论进行了批评。此书继卡尔的《什么是历史?》(WhatisHistory?)和埃尔顿的《历史学的实践》(ThePracticeofHistory)这两部20世纪60年代论述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之后,成为英国大学历史教学的标准教材。《为历史学辩护》已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台湾也出了中文版(《为史学辩护》②),从该书出版到1999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出现了不少于30篇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批评之声。一些评论者认为埃文思没有公正地对待后现代理论。针对这种批评和指责,埃文思做了回应(http://www.history.ac.uk/discourse/mo-evans.html),他的回应后被纳入到该著作的最新版中。本文将相关批评与回应介绍如下。

  • 标签: 历史学辩护 辩护后现代主义
  • 简介:<正>如何深入认识封建专制主义史学,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文试从历史和史学发展的角度,就关于封建专制主义史学的确立及其特点和作用,谈点个人的体会。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空前统一、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汉承秦制”之后,虽然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分裂割据的局面,但这

  • 标签: 封建专制主义 史学观点 两汉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正统论 司马迁
  • 简介:张舜徽先生早年治学,循着清人"由小学入经学"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后,在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他实事求是,在以阶级分析学说研究古文字、考证劳动人民史事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其经世致用思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张舜徽 经史考证 经世致用 马克思主义史学
  • 简介:尚钺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但在1960年被冠以"修正主义"遭受批判。这场批判起源于学者之间的一场学术论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逐渐由学术批评发展成为政治批判。先是他的著作被批评犯有"教条主义"错误,随后他的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被指责为推翻和修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他为自己的观点和处境申辩时,又被当作"修正主义"加以批判。这是教条化的理论和"左"倾政治联合制造的悲剧。

  • 标签: 尚钺 批判 教条主义 修正主义
  • 简介:关于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进步前哨》,有如下三个问题有待于廓清:康拉德究竟想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对马可拉这一人物应该作什么样的评价?另一人物凯亦兹的死因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应该从对“进步”话语的质疑这一语境中去寻找。盲目地接受“进步”话语,然后又盲目地走上“进步前哨”,这就是所有殖民主义者的心灵轨迹。离开这一轨迹去分析所谓的“黑暗人性”,难免会导致对小说主题的误读。

  • 标签: 康拉德 《进步前哨》 话语权 殖民主义者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