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1)基因表达对肺癌细胞凋亡、ROS含量和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PBX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PBX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肺癌A549、SPC-A1、SK-MES-1和H1299细胞株中PBX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脂质体法转染空白对照(空白组)、阴性对照(阴性组)和PBX1小干扰RNA(siPBX1组)至A549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BX1、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PBX1信使RNA的表达水平(2.36±0.23)高于癌旁组织(1.0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X1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PBX1蛋白在人肺癌A549、SPC-A1、SK-MES-1和H129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54±0.038、0.403±0.034、0.311±0.028和0.377±0.035,与人正常肺MRC-5细胞(0.041±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染PBX1 siRNA的A549细胞中,PBX1蛋白的表达水平(0.082±0.010)低于空白组(0.704±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PBX1组细胞的凋亡率和ROS含量分别为(30.78±3.64)%和51.55±5.03,与空白组[分别为(3.92±0.27)%和22.36±1.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TAT3、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51±0.006、0.202±0.018和0.068±0.008,与空白组(分别为0.172±0.010、0.425±0.041和0.196±0.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制PBX1基因的表达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ROS产生和STAT3信号的下调有关。

  • 标签: 肺肿瘤 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基因 凋亡 活性氧含量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转录组学作为生物表型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转录组学研究伴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数据量的增加使得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不易被发现,将大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形无疑是展示数据中隐藏信息的最直观的方法。本文将对转录组学研究中韦恩图、热图、火山图、主成分分析散点图、富集分析图、时间序列分析图等常用图形进行介绍解读,以帮助读者在研究中合理运用。

  • 标签: 转录组 大数据 可视化
  • 简介:摘要转录调控是人类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是转录调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芯片技术(ChIP-ch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ChIP-seq)的开发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相关数据,由此产生了许多转录因子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对基因转录调控及TF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本文针对目前较为著名的人类TF相关的数据库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明转录因子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转录因子 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现代临床实践表明,从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如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和多肽类等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于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种类以及天然抗肿瘤多肽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红细胞是重要的血液组成成分,其在健康成年人体内主要由骨髓产生,通过参与O2和CO2运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红细胞生成涉及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转录调控对于红细胞生成至关重要,对红系谱系确立、红细胞分化、成熟,以及血红蛋白(Hb)生成等,均发挥重要作用。此过程涉及GATA转录因子、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及叉头转录因子等多种重要转录因子。笔者拟就上述转录因子在红细胞生成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生成 转录因子 GATA转录因子类 Kruppel样转录因子类 叉头转录因子类
  • 简介:【 摘要 】 板蓝根为祖国传统医学预防、调理和治疗疾病较常用的一种传统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indigoticaFort. )的干燥根。查阅资料发现,中医治疗该疾病主要应用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即现代医学中的抗病毒治疗。伴随着现代化学技术和化学工艺的发展,板蓝根中多种化学成分被发现,各种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也逐渐被提取和应用。与此同时,通过实践研究也发现,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并不是发现的所有化学成分均具有积极的作用机制,部分化学成分也可能发挥毒性作用。因此,即使该药物具有药性温和的特点,在提取各种活性成分应用于临床时也应保持高度谨慎。本文在查阅资料,对板蓝根的主要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加深医疗领域对该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将该药物合理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调理和治疗中,使该药物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造福患者。

  • 标签: 板蓝根 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 抗病毒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瘢痕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的病理过程,创面愈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瘢痕形成的机理很多。作者认为真皮缺失、炎症、细胞生物行为是瘢痕形成主要原因。生物材料可以通过真皮替代,创面微环境炎症的调节,愈合细胞的行为学调控在创面修复期来抑制瘢痕的形成,达到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损伤 创面修复 瘢痕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Treg)是机体维持免疫耐受不可或缺的T细胞亚群。Treg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自身稳态产生破坏。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等转录因子在T细胞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NFAT、BLIMP-1、IRF4对Treg的发育和功能亦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拟就NFAT、BLIMP-1、IRF4对Treg的调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活化T细胞核因子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 干扰素调节因子4
  • 简介:摘要近年来转录组学快速发展,成为探索生殖细胞和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的重要手段,其中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更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生殖细胞水平,卵母细胞中RNA的稳定对于受精后胚胎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项研究表明精子中存在着复杂的RNA分子调控系统,可能与精子异常密切相关。精卵结合后,受精卵的激活和分化发育涉及多个基因适时的激活和转录表达,为后期着床进行铺垫。最新的技术能够同时对同一细胞进行多层面检测,也深入揭示了甲基化与转录、遗传之间的关系。而随着“无创”概念深入人心,囊胚培养液的检测愈发受到重视,其中多个转录因子被证实与胚胎发育相关,有可能成为优质胚胎新的评价体系。

  • 标签: 转录组学 胚胎 发育潜能
  • 简介:摘要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ATF4)是一种含碱性区域亮氨酸拉链的应激反应因子。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表达升高的ATF4通过与细胞转录因子结合,继而调控相应下游靶基因,从而启动细胞应答。脑缺血后,ATF4通过参与调控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炎症反应、血管再生和突触可塑性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ATF4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一个新靶点。

  • 标签: 脑缺血 转录激活因子4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炎症 线粒体自噬 神经元可塑性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易转移、易复发、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众多学者发现转录因子在结直肠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转录因子广泛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参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耐药。这些转录因子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这些转录因子发挥调控作用的具体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对与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转录因子 耐药 转移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是采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细胞群体中每一个细胞的转录组进行高分辨率检测,以揭示生物组织中细胞的异质性。该技术在鉴定特定细胞标志物、发现细胞亚群和稀有细胞以及分析微环境中细胞间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在肿瘤、发育、干细胞、微生物、神经科学等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胰腺 单细胞分析 转录组 RNA-Seq 异质性 糖尿病 肿瘤 发育
  • 简介:摘要:环肽为植物来源,在稳定上方面比较明显。环肽属于有氨基酸在肽键连接状态下形成的化合物,化合物为环状,在自然界当中普遍存在,将环肽与其它肽之间比较,由于其形成结构较为独特,可以利用较强稳定性,并将其替换结构的实际耐受性作为依据,运用在药物设计框架当中,本文主要分析生物活性环肽以及其药学实际进展。

  • 标签: 生物活性环肽 药学进展 结构独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各脑区转录组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在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搜索抑郁症病例-对照设计并含有原始数据的研究,设定物种为人。以各数据集所有转录组基因为观察变量,利用在线软件Network Analyst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整体评估抑郁症患者各个脑区(包括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相对正常人各脑区的转录组改变差异的程度。利用limma算法分别筛选倍数变化为1.2倍、1.5倍、2.0倍的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来源于不同数据集不同脑区的差异基因进行维恩分析,以获取该脑区稳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在线软件对稳定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的GO功能及KEGG通路的改变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各个脑区(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相对健康对照各个脑区的转录组整体水平改变程度较轻,基于转录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的主成分分析无法有效区分健康-疾病状态;几乎不存在倍数变化大于2.0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维恩分析结果提示不同脑区的多个数据集差异基因无交集;倍数变化大于1.2倍相对稳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与抑郁症无直接关联。结论抑郁症疾病状态下,患者脑组织转录组水平改变微乎其微,因多方面限制识别抑郁症易感特定基因仍具有挑战性。

  • 标签: 抑郁症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富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TRAP酶活检测、qPCR实验及骨板吸收试验,检测MTF-1功能抑制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处理后1d,RAW264.7细胞的MTF-1表达水平升高达5.13倍。LOR-253下调MTF-1转录活性后,RANKL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F=686.079,P<0.05),对照组为(74.6±3.2)个,50 nmol/L组为(35.2±1.7)个,100 nmol/L组为(9.2±0.7)个;TRAP酶活性也显著降低(F=2 119.937,P<0.05);骨板吸收面积明显减少(F=463.123,P<0.05),对照组为(75.0±6.3)%,50 nmol/L组为(49.7±3.4)%,100 nmol/L组为(15.9±1.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分化调控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50 nmol/L组分别为0.70±0.02、0.65±0.02、0.34±0.01、0.80±0.01,100 nmol/L组分别为0.60±0.01、0.40±0.02、0.30±0.01、0.75±0.01(F=780.000、1 735.929、6 954.000、787.500,P<0.05)。结论采用LOR-253抑制MTF-1转录活性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而NFATC1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 简介:摘要肝纤维化为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代谢失调,肝星状细胞激活与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密切相关,而这其中涉及大量信号通路的调节。叉头转录因子(Fox)通路对细胞代谢、存活、增殖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对Fox家族参与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叉头转录因子 肝星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IRES末端序列的不同,构建4个GFP表达强度不同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后续流式检测或成像提供基础。方法利用脑心肌炎病毒IRES的转录效率依赖于其末端的基因序列,通过重叠PCR方法将IRES与EGFP融合成4个不同连接方式的片段,然后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中;PCR扩增NGFR片段,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IRES-EGFP前面;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IRES-EGFP转染293T细胞,分析EGFP的表达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MFI),同时分析NGFR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4个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IRES-EGFP;在293T细胞转染4个逆转录病毒载体,24 h和48 h时EGFP的表达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荧光强度却有明显不同,同时NGFR的表达没有明显不同,说明IRES与EGFP之间加入不同的核苷酸序列,会使EGFP的荧光强度呈现明显差异。结论EGFP的表达强度受IRES与EGFP之间序列的影响,不同强度EGFP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实验要求。

  • 标签: 翻译起始 真核生物mRNA 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 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包括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相关组织中Runx2蛋白的表达,对Runx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unx2蛋白在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unx2蛋白高表达与浸润性腺癌(26/34,76.47%)、有淋巴结转移(13/15,86.67%)、低分化(14/14,100%)、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转移(8/8,100%)显著相关(P<0.001,P=0.006,P=0.006,P=0.007)。结论肺腺癌组织中Runx2蛋白高表达,且与肿瘤的低分化、高侵袭转移特性及复发的关系密切。

  • 标签: 肺腺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鉴定和区分白癜风皮损真表皮细胞亚群,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9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2例健康人(无免疫及系统性疾病)正常皮肤和2例非节段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损样本,采用10 × Genomics单细胞RNA-Seq技术检测,对所有样本的11 000个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通过Seurat软件分析、筛选和统计细胞亚群。结果对2例正常皮肤基因表达的聚类分析发现包括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及黑素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干细胞和以树突细胞及T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群。2例白癜风皮损中分化和数量异常的有成纤维细胞和4类角质形成细胞亚群,其中,成纤维细胞占比为0,低于正常皮肤(0.4%),角质形成细胞亚群5、6、10、12占比(8.03%、7.36%、3.52%、0.91%)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4.47%、3.53%、2.69%、0.28%,均P<0.01)。上述亚群的角质形成细胞处于细胞分化的末端,同时还具有极显著且特异的标记基因,分析显示,标记基因主要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稳态密切有关,GO和KEGG分析显示,角质形成细胞亚群5、6主要与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黏附及细胞骨架功能相关,角质形成细胞亚群10与细胞稳态紧密相关。结论国内首次报道通过单细胞测序手段研究白癜风皮损的转录表达谱,初步发现4群数量及功能差异的角质形成细胞,提示角质形成细胞亚群的异常分化与功能异常可能影响白癜风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白癜风 单细胞分析 转录组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非节段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