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语用学与修辞学都以语言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可以并且应该积极互动以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门学科。但就我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而言,语用修辞学者的交流合作并不显得特别活跃,说两个领域在学术探索中基本上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缺乏深入了解

  • 标签: 学术探索 PRAGMATIC 语言层面 弃如敝屣 理论探讨 学科关系
  • 简介:本文拟对反语、移就及夸张三种修辞方法中对语用交际原则的悖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语用修辞中合作原则在适用性及在增强交流效果方面的独特作用。

  • 标签: 合作原则 质准则 方式准则 反语 移就 夸张
  • 简介:  一、引言  歧义是自然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的歧义研究主要从语言层面探讨一种歧义语言形式表达多种意义.然而,意义不仅仅存在于语言的形式之中,而且存在于它的使用之中.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从语用的角度对歧义进行动态研究,即展开语用歧义的研究.……

  • 标签: 修辞功能 歧义修辞 语用歧义
  • 简介:语言变异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违背语言组句的常规,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策略。广告语言变异具有商业目的性强、语言使用特殊化以及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典型特征。广告语言变异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交际策略,它充分体现出广告创作者特殊的语用目的和意图。日语广告借助语言变异、词汇变异、语用变异等手段达到特殊的广告效果

  • 标签: 日语广告 语言变异 语用效果
  • 简介:陈望道于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虽然强调了内容、形式或思想及其表达方式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但他关于修辞研究的“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两分法使得修辞研究把重心放在后者,即修辞格,其前提在于寻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积极修辞”的含义是把言语行为分为修辞行为和非修辞行为。在西方现代修辞学和语用学影响下,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在表达之前所形成的思想就已经是修辞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属于修辞行为。本文旨在通过对《修辞学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及某些有影响的修辞学著作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来探讨中国的修辞研究从表达效果到交际效果变化的轨迹。

  • 标签: 修辞研究 表达效果 交际效果
  • 简介:语用否定是居于得体修辞下追求话语得体性表达的意义建构策略。文章拟从语用主体的角度,把说话主体分为附和者、发话者、应答者三种类型,并借助逻辑推理方法及互动的语用修辞理念对语用主体语用否定的话语生成和话语推理机理作一定程度的探视。

  • 标签: 语用否定 得体修辞 逻辑 话语生成 话语推理
  • 简介:传统的修辞学大都注重从运用的角度阐释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喻体和风格等研究,很少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去研究修辞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的角度来分析修辞格中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用法,以发现修辞学和语用学之间的联系。

  • 标签: 语用学 合作原则 修辞格
  • 简介: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分析了其语用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它具有扩大语用修辞空间的意义.

  • 标签: 词类转换 语用 修辞
  • 简介:语用学是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关于语用学的定义,现在人们一直沿用莫利斯的说法,认为它是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关系的学科。不难看出,作为符号学分支的语用学,把语言的研究范围从抽象结构扩大到语言的具体使用,它所关心的是流动着的语言,即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为不同的目的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

  • 标签: 语用学 修辞学 语言使用 简论 新兴学科 七十年代
  • 简介:作为对司法过程中价值因素予以较多关注的法律修辞方法,其本身修辞论证过程就是一种建立在语用学转向基础之上的说服性实践论辩。因为无论微观修辞技巧还是宏观修辞论证,都是一种语用型式的表达,论辩中的语用有效性是修辞说服的主要理论依据。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拓展着有效性概念的理解,使对案件的分析由静态关注转向动态研究;二是主体间性共识的达成,保证判决得出作为“好论证”而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

  • 标签: 法律方法 法律修辞 语用-论辩 语用有效性
  • 简介:在考察“没A没B”结构语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没A没B”结构的语用修辞价值。“没A没B”结构所表达的具体语义内涵随着它相配合的A、B两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在语用修辞价值上,“没A没B”结构具有概括性、开放性和能产性等特点,具有比喻、夸张义,带有说话人或褒或贬的感情倾向。

  • 标签: “没A没B”结构 语义特征 语用修辞价值
  • 简介:移就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它是把修饰语从合适的名词移置到实际上并不归属的另一个名词上面去的一种修辞格。移就修辞格在语言的运用上开拓了新的天地。这种看似悖逆逻辑、违背了常规模式给人以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诗意和美的心理感受。

  • 标签: 移就修辞 修辞效果 联想 语言美
  • 简介:作为当代修辞学观念基础的“不合作原则”以交流初始听话人是否与说话人合作作为区分标准,确定语用修辞的分野。“不合作原则”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合作修辞”是一种矛盾提法;以“不合作原则”作为语用修辞的分水岭有利于学术分工与合作。提高学术产能。从“不合作原则”看语用修辞的关系,尤其是观照关联理论.将其与关联理论中“关联的交际原则”及“关联的认知原则”这两大基础原则加以对照.有助于促进学科相互发明,加深对两门学科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丰富对语言运用的认识。

  • 标签: 语用 修辞 不合作原则 关联原则
  • 简介:国内广告语用学研究已经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部分研究因种种原因将广告的生效错误地解读为受众自动实现自我说服的过程。这一误区在其他一些研究中则得到有效避免。事实上,多位语用学界重要学者均认识到广告在对受众进行说服的过程中所必然遭遇的抵制或阻抗,并主张将诉诸情感作为重要实现手段。对受众的有效“说服”以及受众在实际上遵循的“不合作原则”历来是西方修辞的基础观念设定。广告语用学研究的理论趋势与西方修辞相关核心思想的不期而遇,呼唤着两个学科“合作性竞争”局面的打开。

  • 标签: 广告 语用学 西方修辞 说服 诉诸情感
  • 简介:选取《红楼梦》前五十回中关于语音、语形和语义修辞的句子为语料,采用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英译本,以认知语用学中关联理论为视角,对比分析两个译本在修辞翻译方面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差异,以及原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三者关联程度的差异。最后得出在关联理论视角下,霍译本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原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三者关联程度更高。

  • 标签: 《红楼梦》 修辞 翻译 关联理论
  • 简介:因为篇幅限制,新闻语篇应该简洁、易懂。各种新闻修辞的运用能将新闻信息更有效地传达给新闻受众。数字修辞是新闻修辞的其中一种修辞方式,其运用能使新闻语篇简洁、精炼并更加凸显其新闻信息。

  • 标签: 英语灾难性新闻 数字词 修辞 语用功能
  • 简介:手机短信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本文运用修辞学和语用学观点,对手机短信息的修辞手法和语用原则进行浅要地阐述与分析。

  • 标签: 手机短信 修辞手法 语用原则
  • 简介:当下,学校教育面临诸多方面的合法性危机,面对这一“社会事实”,学校采取各种方式维护其合法性地位与声望,其中之一便是启用话语修辞的策略,“学校是家”尤其成为维护学校合法性的首选话语。“学校是家”选择性地使用“家”这一我们文化中具有特殊性涵义的概念,将“家”之结构、观念与伦理关系置于“学校”之中,混淆二者的根本区别,将“家文化”泛化到学校这一社会机构中,导致“家文化”的负面影响亦随之渗透到学校之中,即家庭/学校之内无个人,家庭/学校之外无社会之恶状。

  • 标签: “学校是家” 合法性 语用 语用修辞
  • 简介:冗余信息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差的表现之一,它同语言的经济原则相对立,又会反作用于正常的信息传输.简短、精练、准确等修辞学原则和语用学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若干准则,都是针对冗余提出的.但是从语义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矛盾和语言规律来看,不应该片面地排除英语中的冗余现象,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和充分地利用冗余规律.具体而言,就是依据修辞学分析语言性语境的冗余现象,依据语用学分析非语言性语境的冗余现象.

  • 标签: 英语冗余现象 修辞学 语用法 语言性语境 非语言性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