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四”话剧不仅是西方文学潮流涌入中国的直接产物,而且还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大标志。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的命运是非同寻常的。开始是伴随着强盗的枪炮声,把资本主义的文明强加在中国的头上;而“五·四”时期则不同了,一代仁人志士是自觉地吸收着外来的影响,在文学上也是这样。因之,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诸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新浪漫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流派都在一个时间里竞相迭次地涌进中国来了。在新兴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五·四 郭沫若 梅特林克 现实主义 田汉
  • 简介:西方女权主义戏剧理论的解构和建构实践张冲女权主义作为一种争取女性自由平等解放的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已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而将女权主义用于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则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1975年创立的(符号)杂志(1),后来成为主要的女权主义文...

  • 标签: 西方女权主义 戏剧理论 解构和建构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 简介:1981年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贝·亨利的戏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书写特征。然而,国外学界在“贝·亨利是否可以定义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义特色的南方戏剧家”这一命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以《贝·亨利戏剧集I:1980—1989》中的五部剧作为文本基础,笔者认为,她的剧作遵循一显一隐两条共时性创作线索:规训、荒诞、荣耀、缺席构成的明线背后,对应隐藏着剧作家对女性无罪、毁损、逃离、无权的愤慨控诉;这种隐性对峙的创作手法,体现了贝·亨利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由此,本文就四组隐性的对峙展开论述,详尽阐述具有贝·亨利特色的女性主义书写。

  • 标签: 贝思·亨利 女性书写 隐性对峙 南方 荒诞 权力
  • 简介:二罗馬戏剧理论罗馬的戏剧和戏剧理論,不及希腊发达。罗馬戏剧起源于庆祝丰收的典礼,那时村民盛服化装,表演歌舞。約在公元前四世紀时,逐漸形成杂剧(Satura)——用对白和歌舞表演簡单滑稽的情节。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出现民間滑稽喜剧亚特兰那(Atallana)。公元前二四○年,希腊脫籍奴隶安德罗尼柯斯(Audronicus,約公元前280—204)翻譯希腊悲剧和喜剧井旦演出,这就使罗馬戏剧走上一个新的阶段。罗馬剧作家最初摹仿希腊,后来逐步改造而有某种民族特色。喜剧方面成就較高。普劳图斯(Plautus,公元前220—168)将希腊喜剧和罗馬民間喜剧亚特兰那結合起来,受到平民热烈欢迎。罗馬喜剧艺术并不受到貴族重视,演员都是脫籍奴隶或奴隶,社会地位极低,演出没有固定场所,直到公元前五五年至五二年间,罗馬才建筑一所石造剧场。在戏剧理論方面,直到罗馬内

  • 标签: 喜剧艺术 希腊喜剧 普劳图斯 希腊悲剧 亚特兰 公元前三世纪
  • 简介:本文以巴洛克晚期到古典主义时期为例,通过该时间段西方社会事件与西方音乐事件的在时间轴上的分布,结合这个时期代表作曲家的音乐语言、风格的转型,尝试从中分析出两类事件之间的潜在关系,试图从大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解读不同时期的音乐生活和音乐风格。

  • 标签: 巴洛克晚期 古典主义音乐 文化转型 音乐史的发展
  • 简介:1.问题的提出西方现代悲剧问题是西方现代戏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课题。它至今仍在争论之中。有人否定现代悲剧的存在,有人则肯定存在现代悲剧,各执一端,相持不下。本论文旨在将西方现代悲剧现象作为一个自身完整的系统,置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刷发展演变的历史之流中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力图作出肯定的论证。

  • 标签: 现代悲剧 西方 戏剧研究 悲剧现象 发展演变 古希腊
  • 简介: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的翅翼覆盖着欧美舞台,幻觉主义流行,戏剧追求对生活的表面模仿,观众进入剧场,似乎可以心安理得地欣赏那些海市蜃楼式的华丽布景和貌似真实的生活再现。但二十世纪经历了两次规模巨大的惨酷战争,随着战争的创伤、社会的变革、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在舞台上平庸地再现生活,而是

  • 标签: 审美趣味 十九世纪 思想观念 传统束缚 现场表演 意识流动
  • 简介:每个时代的音乐都以其特殊的材料和方式记录下该时代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不同时期的音乐所表达出来的风格差异,是不同时期精神的体现。

  • 标签: 乐派 音乐 实践 形态
  • 简介:西方宗教传承绘画题材在进入现代以来,从数量到被人关注的程度都发生退化。现代绘画大师们以其个性解放,不断在感觉与理性结构整合的状态下,努力表现出现代社会结构下的个性自由。不同的艺术流派不断摆脱传统绘画内容的束缚,也不断建立着新审美的价值取向。但是随着绘画表象创新成为普遍现象,艺术家们越来越不满足对绘画感知的表象形式张扬,

  • 标签: 宗教绘画 西方宗教 绘画题材 个性解放 现代绘画 结构整合
  • 简介:陈世雄在《艺苑》(2008/12)上发表了文章:《从现代到后现代——战后西方戏剧的转向》。文章认为,“后现代”并不意味着与“现代”截然分开,它“无疑是现代的一部分”,意味着“从以前的方向转到新的方向”。人们不得不用“后现代”这个词是因为找不到一个更确切的词来取代它。

  • 标签: 后现代转向 西方戏剧 战后 “后现代” “现代” 文章
  • 简介:西方戏剧经典一直是中国戏剧展开其艺术想象的资源之一。它是一面镜子,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焦虑和中国戏剧的焦虑。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国戏剧舞台所上演的西方戏剧经典,发掘其内在的前提和依据,并对这种想象的历史和现实提出我的看法和解释,同时展望中国戏剧在下一个百年的进路。其中将涉及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西方戏剧经典在中国的演出以及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经典的复排和改编。

  • 标签: 话剧的真精神 西方戏剧经典 现代性 民族国家想象
  • 简介:马克主义、宣传与萧伯纳:早期多种多样的易卜生批评“我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让人们能了解我们的易卜生多一点,”艾琳娜·马克在1885年12月底写给哈维洛克·艾利斯的一封信里曾这样说道,于是邀请函就这样发往了“几个懂得欣赏娜拉的人”。1886年1月15日,卡尔·马克的小女儿和她研究习惯法的丈夫爱德华·埃夫林,在他们位于大罗素街的寓所里,主持了易卜生戏剧在英国的首场诵读会——这次他们挑选的剧目是《玩偶之家》,用的是汉妮塔·弗朗西丝·罗德的译本。

  • 标签: 易卜生 二十世纪 批评 马克思主义 西方 《玩偶之家》
  • 简介:西方传统马戏团中,动物表演曾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所有的权威辞典对“马戏团”的定义都离不开“杂技、小丑和动物”这几个关键词。几十年前,马戏团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就会成为当地的文化娱乐大事,报纸上纷纷打出《马戏团来了!》这样的大标题以吸引读者。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传统马戏团被动物保护组织和动物权利保护者们不断地推向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见诸报端的不乏《禁止动物马戏团》之类的大标题。

  • 标签: 动物权利 西方传统 马戏团 解析 90年代以来 文化娱乐
  • 简介:西方艺术由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实践,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也就不同,其艺术特点相差甚大.代表东方体系的中国文化总体上持一种"天人合一"的终级宇宙观.是由儒、道、禅三家的精神主干而共同构成的.中国艺术的形上学的最重要特色,即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对象,而是通过"写意"的意象性造型和意向性色彩运用毛笔、宣纸、墨色等中国画的特有工具材料,借笔墨的无穷变化写胸中逸气,所以中国画不重视具体物象的逼肖,而用笔墨来表达人的性格,心情与意境.

  • 标签: 东方艺术 西方艺术 艺术差异 审美实践 审美观念 审美趣味
  • 简介:当代英国批评家约翰·奥尔在《悲剧与现代社会:从1870年到现在的社会和戏剧文学理论研究》(1985)的导言中说,西方悲剧发展史上有三大时期,第一是古希腊悲剧时期,第二是莎士比亚悲剧和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时期,第三就是从易卜生以来的现代悲剧时期。

  • 标签: 现代悲剧 西方悲剧 世界 文学理论研究 莎士比亚悲剧 现代社会
  • 简介:几个星期前,《图兰朵》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的翌日早上,我重返这个宏伟的建筑,参与一场另类的“演出”。这个场合正是《图兰朵》歌剧制作的“研讨会”(seminar)。我觉得这个研讨会更像一个交流平台(diplomaticforum)与自我批评的混合体。有意思的是,研讨会有时实在很有趣——有一些地方比观赏演出本身更有趣,更有收获。

  • 标签: 《图兰朵》 东西方 国家大剧院 交流平台 自我批评 演出本
  • 简介:  新春佳节,天气晴和.早饭后,我和工人朋友小白结伴去游王宝钏的寒窑.我们骑自行车出西安古城南门,过了大雁塔,向东南方向,穿过曲江村小街,稍行片刻就到了目的地.……

  • 标签: 寒窑游 游思
  • 简介:本文呈现艺术历史学家沃尔特?洛考,对艺术家马克?路弗教授在德国玛利安?海勒画廊的展览中所展出的精致、几近古迹遗物的作品所做的评论,同时描述并评论路弗在中国的两件装置艺术“性灵”,接着以路弗访谈选录,呈现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及教学理念、个人史、美学、当代陶瓷艺术和陶瓷艺术市场的想法。

  • 标签: 马克·路弗 沃尔特·洛考 形式 装置艺术“性灵” 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