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推动我国静脉治疗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问题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中广泛征求意见,达成本共识。本共识旨在制定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输注,静脉内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临床上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广泛应用于输注静脉高营养液、化疗药物和快速输液、输血等,CVAD长时间留置于患者的血管里,虽然在静脉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与之相关的风险,近20年来有很多研究关注CVAD对血管损伤的机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在病理生理这一微观的层面探讨其机制。本文将从CVAD置管对血管的急性损伤与留置导管引起的慢性改变、CVAD对血管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CVAD置管引起血管损伤的研究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静脉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心静脉 血管通路装置 血管损伤 修复
  • 简介:摘要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在提高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血管通路临床监测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尚不能达到精准监测。随着国内外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血管通路的临床监测需要规范化,以利于早期精确发现血管通路狭窄及闭塞等,及时处理并有效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从而最终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综述体格检查、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早期血管穿刺时机、心功能与血管通路的关系等介绍国内外血管通路临床监测的最新进展,希望为血管通路医师提供临床指导。

  • 标签: 血管通路 监测方法 穿刺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关于预防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CVAD-MARSI)的相关证据,进行最佳证据的分析及总结,为建立健全的静脉输液治疗体系及CVAD-MARSI管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按照"6S"模型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学院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Cochrane Library、美国输液护士协会、PubMed、医脉通指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关于预防CVAD-MARSI的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2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3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最佳证据涵盖患者评估、皮肤准备、敷料使用、提高舒适度及组织管理5个方面,共26条证据。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可从患者评估、皮肤准备、敷料使用、提高舒适度、组织管理方面采取措施。证据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情境,选择有针对性的最佳证据,以减少CVAD-MARSI对患者的危害。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预防 血管通路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通路方式的现状,分析影响血管通路选择的因素及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所有开展血液净化治疗的医疗机构网上直报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入选者血管通路信息明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法分析MHD患者血管通路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0 236例MHD患者入选本研究,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为血管通路者9 130例(89.2%),首次透析选择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NCC)者5 138例(占5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0.517,95% CI 0.281~0.796,P<0.001)、透析龄<1年(OR=0.483,95% CI 0.219~0.811,P<0.001)是MHD患者不选择AVF方式透析的影响因素。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2.242,95% CI 1.816~2.828,P<0.001)、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OR=1.785,95% CI 1.237~2.579,P<0.001)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省MHD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方式为AVF,使用NCC作为首次透析的血管通路的占比较高。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透析龄<1年是MHD患者不选择AVF方式的影响因素。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可增加MHD患者的死亡风险。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影响因素分析 血管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在透析通路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因血透通路血栓行Angiojet血栓清除治疗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临床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2±21)min。抽吸时间(35±18)s,内瘘闭塞长度(8±5)cm,所有患者均在抽吸后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首次透析流量平均(270±15)ml/min;平均住院时间(2.0±1.5)d。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及其他严重合并症。5例患者扩张后造影可见扩张局部假性动脉瘤形成,无特殊处理。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85%,次级通畅率87%。结论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进行透析通路的血栓清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可反复进行。

  • 标签: 透析 血栓形成 通路
  • 作者: 刘寒月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405200
  • 简介:目的: 探究人造血管移植对于患者血透通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进行人造血管移植的10位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栓发生率等情况来看,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通关过人造血管移植来对患者进行血透通路,手术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优化之处,值得展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人造血管移植;血液透析通路;应用研究
  • 作者: 田怀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 405200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及透析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4至2022年10月为样本,共126名透析病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名,6个月透析后对透析质量及透析风险进行比较。结果: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血液透析6个月结束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患者透析前、尿酸(UA)和尿素减减率(URR)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感染性(1.58%(1/63)比对照组(4.76%(3/63)低,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 AVF血管途径进行血液透析,可为肾衰病人提供人工动静脉通道,以改善其肾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 标签: 血管通路;血液透析;透析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儿童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使用现状,为儿科患者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规范化使用、专业护理提供借鉴,为儿科静脉治疗管理提供支持与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18年7月23—31日,选取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成员医院及医联体的31家儿童专科医院、设置儿科的妇幼保健院及综合医院,对所有使用中心血管通路的患儿,采用研究小组自制儿童中心血管通路使用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共采集1 333份调查表,有效1 288份,有效率96.62%。结果31家医院中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9家,1 288例使用中心血管通路输液的患儿中,PICC 860例,占66.77%,中心静脉置管(CVC) 342例,占26.55%,输液港(PORT) 77例,占5.98%,脐静脉置管9例,占0.70%;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血液肿瘤科、ICU、儿外科、心血管科、新生儿科;PICC、CVC、PORT置管部位分别以上肢(90.00%,774例)、颈内静脉(73.39%,251例)、胸部(96.10%,74例)为主;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维护中,存在多种敷料并存现象。结论中心血管通路在儿科患者群体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较为规范,但在管路的维护、敷料的使用、输液接头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儿科护理专业人员及护理管理者,进一步强化中心血管通路置管及维护的相关知识,依照国际及国家静脉输液治疗指南及标准加大管理及督促力度,进一步降低儿科患者中心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儿科 并发症 中心血管通路 导管维护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与带袖套隧道导管(central venous tunnel catheter, CTC)两种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与血脂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通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63例采取AVF血管通路,对照组63例采取CTC血管通路,对比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的透析质量、肾功能、透析风险。结果透析6个月末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个月末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尿素降低率(U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末血清BUN、Cr、UA水平较透析前降低。观察组透析6个月末尿素清除指数(Kt/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1.59%(1/63)]低于对照组[4.76%(3/63)],血栓栓塞率[3.17%(2/63)]低于对照组[6.35%(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AVF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可通过建立人工动静脉间直接的管道以改善肾功能水平,避免感染及血栓栓塞的发生,提升血液透析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质量 透析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的构建及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构建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实施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路构成、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通路为中心静脉导管率较低,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构建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实施专科护理并将其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总体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通路核心护理团队 血液净化 并发症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调节因子,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TGF-β可通过介导Smad依赖通路和非Smad依赖通路参与多种遗传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如CADASIL、CARASIL、HTRA1基因突变相关CSVD(症状携带者)、Fabry病等的发生发展。TGF-β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壁结构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等导致CSVD。但此通路的调节异常不能作为一元论来解释CSVD的发生。本文将对TGF-β蛋白家族及其受体,TGF-β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转导机制,TGF-β信号通路与遗传性CSVD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操作之一。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技术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用超声引导技术选择腋静脉穿刺置管,获得了更高的穿刺成功率和更低的并发生发生率。本文就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超声引导技术及穿刺部位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肾脏集合管,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通过AVP-血管加压素受体2(vasopressin type 2 receptor,V2R)-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调控通路引起AQP2表达改变,实现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参与人体水电解质的调节机制改变。膜迷路积水是梅尼埃病的重要病理特征,AVP-AQP2调控通路功能失常与膜迷路积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VP-AQP2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其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本科自制简易单孔腹腔镜装置相对一次性单孔多通道装置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推广其在基层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妇科自制单孔腹腔镜装置在147例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中的应用情况,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为指标,对此装置的可行性做详细评估。结果14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7例于下腹部增加1~2个常规穿刺器,手术时间40~200 min,术中出血10~200 ml,术后排气时间1~2 d,术后住院时间1~5 d。结论自制单孔腹腔镜通路装置在妇科普通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单孔装置 单孔腹腔镜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 recepor, VEGFR)结合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通路,也是疾病基础研究的重点及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丹参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丹酚酸B在不同疾病中对VEGF/VEGFR信号通路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可通过该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该通路促进血管生成。

  • 标签: 丹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6a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26a组。miR-NC组和miR-26a组分别侧脑室注射5 μl miR-26a模拟物阴性质控品和miR-26a模拟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只插线不结扎。各组大鼠各取5只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1次/d,连续7 d。将体外培养并转染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分为对照组、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组、miR-NC组和miR-26a组。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6a对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PTEN)的调控作用。应用Longa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分别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染色法、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和小管形成实验测定BMECs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血脑组织及BMECs miR-26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BrdU/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检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PTEN、PI3K、AKT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及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26a对PTEN的靶向调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miR-NC组缺血脑组织miR-26a、VEGF、bFGF、Ang-2、PI3K、AKT表达和BrdU+/vWF+细胞数量增加,而PTEN表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miR-26a组各项指标效果更加显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OGD组和miR-NC组BMECs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显著增强,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均<0.05);与OGD组比较,miR-26a组各项指标效果更加显著(P均<0.05)。结论miR-26a能靶向抑制PTEN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和Ang-2),促进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 标签: 脑缺血 微RNAs 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磷脂酰肌醇3-激酶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 PTEN磷酸水解酶 疾病模型,动物 内皮,血管 细胞,培养的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MRI观察不同表面电荷Fe3O4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的传输行为。材料与方法6~7周龄SD大鼠12只,分为电中性组、正电荷组和负电荷组,每组4只,以下肢太溪穴为注射位点,分别于注射前后用MRI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3组大鼠的磁共振图像,通过计算、分析注射后其信号降低的体素点数目、位移和速度的变化来显示传输行为。结果经普鲁士蓝染色病理切片验证。结果注射后,电中性组、正电荷组和负电荷组的磁共振图像中均出现明显信号降低的区域;其中信号降低的体积随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3组信号降低区域增加的速度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3组之间信号降低区域增加的速度明显不同(P<0.05 ),其中,负电荷组的平均速度明显低于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3组信号降低区域的累计位移随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药物组间与观测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时间的延长,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的累计位移长于负电荷组。普鲁士蓝染色证实Fe3O4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传输。结论正电荷和电中性的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的传输速度高于负电荷,研究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作为给药途径时应考虑表面电荷的影响。

  • 标签: 血管外膜 表面电荷 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失功(vascular access failure,VAF)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5例,根据有无出现VAF将患者分为血管通路失功发生组(VAF+组)和血管通路失功未发生组(VAF-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17例患者出现≥1次VAF事件。VAF+组患者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血管VAF-组[(65.61±4.01) g/L与( 68.98±5.66) g/L,P=0.021]。VAF+组男性比例低于VAF-组(29.41%与53.41%,P=0.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F+组、VAF-组患者hs-CRP年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3±5.49) mg/L与(0.57±4.45) mg/L,P=0.840]。总蛋白水平是VAF的独立性保护因素(OR值为0.889,95%CI 0.797~0.991,P=0.034);hs-CRP水平与血管通路事件无相关(OR值为1.018,95%CI 0.926~1.119,P=0.713)。结论hs-CRP与VAF之间无相关,血管内膜增生中微炎症的确切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液透析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通路失功 总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肝癌人源肿瘤异体移植(PDX)模型进行索拉非尼药效筛选和验证;采用小动物B型超声和活体激光共聚焦观察PDX 血管生成;采用免疫组化观察PDX组织增殖、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PDX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表达;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4例PDX进行索拉非尼药效筛选,PDX1对索拉非尼有明显应答,抑制率为68.07%;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明显抑制PDX1相对肿瘤体积(5.76±2.14比11.71±2.87,P<0.05);细胞分裂指数(39.50±7.72比67.10±9.14,P<0.05)以及Ki67表达明显降低(288.60±43.40比531.70±55.60,P<0.05);小动物超声可以检测到PDX1肿瘤有明显血流信号;活体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索拉非尼能明显减低PDX1肿瘤的总血管长度(1 573.00±236.21比2 675.03±162.00, P<0.05)和面积(11 145.33±1 931.97比20 105.37±885.93,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显著下调CD34(27.55±3.76比45.47±5.57,P<0.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33±2.86比22.77±3.20,P<0.05)蛋白表达以及减少微血管密度(38.75±6.01比55.50±8.61,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明显上调RUNX3基因表达(2.14±0.71比1.00±0.36,P<0.05),索拉非尼组RUNX3基因表达量与VEGF阳性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2=0.5097)。结论索拉非尼可能通过调控RUNX3-VEGF通路抑制肝癌PDX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肝癌生长。

  • 标签: 索拉非尼 肝癌 血管生成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人源肿瘤异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