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流指标在临床疾病中的检查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所接收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同时纳入7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研究对象的血流检查指标。结果经过试验的开展以及数据的统计,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黏度、TG、CHO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正常人员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相关指标的检查,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观察与正常人的区别,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可以强化在这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血流变检查 血浆黏度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学检测作为目前健康与亚健康量化分辨的最具特异性的指标在健康体检中作为常规指标的实在意义。方法采集2456例健康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其中年龄23~60岁,男性1792例,女性664例。采血后4h内在赛科希德SA-6000全自动血流仪上测定指标如下全血粘度(4个切变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高切和低切相对指数。结果血液流变学异常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且在50岁以上人群表现更明显,男性比女性明显。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熬夜,脂质代谢紊乱及情绪紧张等诸多因素都可引起血液流变特性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多项生理功能也随之逐渐减退,其中肝、肾功能及糖代谢、微循环等必然受到影响,血流指标往往在疾病尚未发生的渐变过程中已经异常了,血流指标在疾病发生前的异常往往具有敏感可逆,定向面广的特点,所以血流学检验指标是一个理想的健康管理和亚健康筛查的体检常规指标。

  • 标签: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流检查中三种测定红细胞压积方法的结果差异。方法采集我院门诊患者共230例血流学标本,分别用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同一份血液样本,肝素钠抗凝血用温氏法(A组)及SysmexXT-1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B组)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枸橼酸钠抗凝血用普利生XC-40全自动血沉压积仪(C组)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所测结果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肝素钠抗凝的血细胞分析仪法(B组)、枸橼酸钠抗凝的全自动血沉压积仪法(C组)与肝素钠抗凝的温氏法(A组)所测得的红细胞压积(HCT)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流检查中,肝素钠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全自动血沉压积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可以替代经典的温氏法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其中肝素钠抗凝标本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结果因其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及干扰因素少,可作为血流检查中红细胞压积(HCT)测定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红细胞压积 抗凝剂 血细胞分析仪 全自动血沉压积仪 温氏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80例正常体检血流检测结果的分析,观察血流检测对正常人群健康状况的意义。方法采集5ml肝素抗凝空腹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EDTA二钾抗凝血、采血后4小时内全自动血流仪测定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果男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比女性高,正常30-50岁的男性的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比正常50-70岁的男性高,女性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定期检测30-50岁群人尤其是男性血液流变学对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流变 全血高切 中切 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检测在血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析两组患者在血流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在全血高、低切粘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检测结果上,血栓组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在血流检测指标上,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指数一般高于健康群体,因此血栓高危人群可以通过血流检测来对疾病状况做诊断。

  • 标签: 血流变检测 血栓性疾病 健康人群
  • 简介:血流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而粘度测定是血流检测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粘度的两种检测方法(毛细管法、旋转法)作以评价,比较在不同方法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及粘度测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流变学 血液粘度 方法评估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与血脂、血流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我院2407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学指标,应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应用北京赛科希德SA-9000锥板式自动血流仪检测血流各项指标。并将其分为血糖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血糖正常对照组(P<0.05,P<0.05,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血糖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P<0.01,P<0.01)。空腹血糖受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高、中、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升高(P<0.05,P<0.05,P<0.05)。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高、中、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与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血脂和血流的改变,其异常结果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持续进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血糖异常患者定期监测血脂和血流学指标,对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糖 血脂 血流变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方法分别对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3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MCI)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NC)组进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D组和VaMCI组与对照组相比;VD组与VaMCI组相比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局部脑血流灌注减少(P<0.05).尤以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最为显著(P<0.01),额叶、颞叶血流灌注减低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间呈正相关(r额=0.981,P<0.01,r颞=0.76,P<0.05),尤以额叶更显著.结论SPECT对VD患者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即使对VaMCI患者SPECT也同样敏感.其对于VD的预测、早期治疗以及VCI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鉴别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灌注显像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 简介: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高血压组经使用改善血液粘度状态、血脂药物治疗后,本报告20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液粘度、血脂与健康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 标签: 患者监测 监测血流变 血流变血脂
  • 简介:【摘要】血流可以反映出血液黏度参数,从而更加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体内血液的情况。本研究针对民航总医院2020年体检人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5ml肝素抗凝空腹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采血后2小时内全自动血流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女性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全血粘度(切变率30/s)、全血粘度(切变率50/s)、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男性两组比较,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流检测结果可以为我们提示检测者身体中隐藏的问题,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血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纤维蛋白原(Fg)与血流结果异常分析,去探索其与“中风”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检测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8例异常及64例正常人进行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及血流检测,然后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异常组中,其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除公认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可引起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外,还与血粘度异常有关。故临床诊断应根据多项指标去探索“中风”的存在。正确认识血液流变性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血流变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流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伴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血流检测指标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全血切变率和血液黏度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栓性疾病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压积全部为正相关,与血沉为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流检测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一定程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流变检测 血栓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武穴市正常孕妇、胎儿各53例及健康非孕妇女50例九种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孕妇血锌含量明显低于胎儿及非孕妇;胎儿脐血铜的含量明显低于孕妇及非孕妇;孕妇铬、钙、镁的含量亦明显低于非孕妇,但三组镍、锶、锰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了解微量元素变化,对加强产前保健,指导孕妇合理摄取必要营养,是当前幼保健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微量元素 母血 脐血
  • 简介:目的对有无剖宫产史孕妇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进行比较研究:子宫动脉血流量(Qutaml/min)、子宫动脉血管阻力(RutammHg/ml/min)、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aPI值)和母亲的心输出量(CO)到子宫胎盘循环的百分比。方法运用横向观察研究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有剖宫产史的43例孕妇为实验组,45例没有剖宫产史的孕妇为对照组进行试验。实验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来检测16一18周妊娠的子宫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阻抗法用来评估产妇血流动力学。结果实验组Quta平均值为(346.59±236.47)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72.36±204.35)ml/min(P〈0.05)。实验组Ruta平均值为(0.34±0.37)mmHg/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0.21±0.28)mmHg/ml/min(P〈0.05)。实验组CO值的百分比值为(4.32±3.28)%,明显低于对照组(9.01±6.93)%(P〈0.05)。结论在妊娠16-18周时,有剖宫产史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动脉血流量和心输出量的分数分布以及母体的子宫胎盘循环较低,子宫血管阻力较高(与UtaPI无关)。

  • 标签: 瘢痕子宫 瘢痕子宫动脉血流 子宫动脉多普勒
  • 简介:摘要血流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而粘度测定是血流检测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粘度的两种检测方法(毛细管法、旋转法)作以评价,比较在不同方法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及粘度测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流变学 血液粘度 方法评估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胶囊治疗给予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祛痰化瘀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胶囊(淀粉),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 标签: 祛痰化瘀 血脂异常 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