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疾病逐渐增多,缺血性肠病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血管介入以及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效果并不让人十分满意,而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在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近年来,随着生物疗法的不断拓展,干细胞移植为缺血性肠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脐血干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作为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免疫紊乱,引起免疫损伤,导致胰岛炎及自身抗体的产生,胰岛β细胞被破坏,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至绝对缺乏。虽然目前1型糖尿病尚无有效根治办法,但关于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越来越多。作为干细胞的重要来源,未来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手段。该文就1型糖尿病免疫损伤机制及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1型糖尿病 免疫损伤 脐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体外增殖和成管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S-Ⅳ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奠定基础。方法从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中提取并传代培养得到hUCBMSCs,分别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同时对hUCBMSCs表面抗原CD44,CD73,CD105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将鉴定成功的hUCBMSCs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AS-Ⅳ(0、50、100、200、300、400 mg/L)干预下培养,确定AS-Ⅳ促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hUCBMS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最佳浓度的AS-Ⅳ干预,对照组用等体积的PBS液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AS-Ⅳ对hUCBMSCs增殖的影响,另通过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AS-Ⅳ对hUCBMSCs成管分化的影响,并用免疫荧光检测hUC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后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hUCBMSCs细胞边缘清晰,排列整齐,呈典型的长梭状结构。流式细胞仪证实hUCBMSCs细胞表面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AS-Ⅳ促进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300 mg/L。对照组和实验组的OD值分别为(0.51±0.01)和(0.9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6,P<0.05),显示实验组增殖能力增强。Matrigel成管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外成管密度更大,体外形成管网状结构的长度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9.80±52.94)mm vs (110.36±13.19)mm,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S-Ⅳ诱导hUCBMSCs成管分化后CD31和vWF的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13.18,P<0.05)。结论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无毒性,且能改善其增殖功能,并诱导hUCBMSCs向内皮细胞成管分化。

  • 标签: 黄芪甲苷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成管分化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体外增殖和成管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S-Ⅳ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奠定基础。方法从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中提取并传代培养得到hUCBMSCs,分别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同时对hUCBMSCs表面抗原CD44,CD73,CD105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将鉴定成功的hUCBMSCs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AS-Ⅳ(0、50、100、200、300、400 mg/L)干预下培养,确定AS-Ⅳ促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hUCBMS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最佳浓度的AS-Ⅳ干预,对照组用等体积的PBS液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AS-Ⅳ对hUCBMSCs增殖的影响,另通过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AS-Ⅳ对hUCBMSCs成管分化的影响,并用免疫荧光检测hUC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后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hUCBMSCs细胞边缘清晰,排列整齐,呈典型的长梭状结构。流式细胞仪证实hUCBMSCs细胞表面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AS-Ⅳ促进hUCB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为300 mg/L。对照组和实验组的OD值分别为(0.51±0.01)和(0.9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6,P<0.05),显示实验组增殖能力增强。Matrigel成管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外成管密度更大,体外形成管网状结构的长度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9.80±52.94)mm vs (110.36±13.19)mm,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S-Ⅳ诱导hUCBMSCs成管分化后CD31和vWF的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13.18,P<0.05)。结论AS-Ⅳ对人间充质干细胞无毒性,且能改善其增殖功能,并诱导hUCBMSCs向内皮细胞成管分化。

  • 标签: 黄芪甲苷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成管分化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4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我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2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1min、出生5min时进行Apgar评分,并在胎儿娩出尚未呼吸前,采集动脉检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值及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分析及乳酸水平变化及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Apgar评分、PaO2、pH值低于对照组,PaCO2、乳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PaO2、pH值低于轻度窒息,PaCO2、乳酸高于轻度窒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PaCO2、PaO2、pH值及乳酸测定可直接反映新生儿缺氧状况,且窒息程度越高上述指标变化越大,可为早期明确新生儿窒息诊断提供充足证据。

  • 标签: [] 新生儿窒息 脐动脉血 血气分析 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份非血缘移植(UCBT)治疗成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7例应用单份UCBT治疗成人PNH受者的临床资料。7例受者中6例重度PNH,1例极重度PNH。原发性PNH 4例,PNH-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综合征3例。男性5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29岁(20~47岁),中位体重60 kg(50~71 kg),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为62.5个月(7.7~171个月),全部受者均伴输血依赖。预处理方案:清髓性6例,减低强度1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均为环孢素A联合短程吗替麦考酚酯,均未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输入有核细胞的中位数为2.4×107/kg(1.71~4.28×107/kg),其中输入CD34+细胞中位数为1.58×105/kg(0.88~3.02×105/kg)。结果所有受者均获得髓系及红系植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17 d(15~21 d),网织红细胞计数≥1%的中位时间27 d(22~45 d)。6例受者获得血小板植入,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37 d(25~101 d),血小板≥50×109/L中位时间62 d(27~157 d)。100 d急性GVHD发生率28.6%(95%CI 0~55.3%),其中2例Ⅱ度急性GVHD,仅1例受者发生局限慢性GVHD。全部受者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3~71.4个月),6例受者存活,1例PNH-AA综合征伴铁过载受者死于消化道出血。2年总存活率为83.3%(95%CI 27.3~97.5%)。结论单份UCBT治疗PNH,可获得很好的植入率及存活率,PNH-AA综合征伴铁过载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脐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测调节性T细胞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出生时检测早产儿调节性T细胞数量,根据早产儿出院时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为2组,对比分析BPD组和非BPD组患儿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程度BPD间的差异。结果 BPD组早产儿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BPD组,BPD组早产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非BPD组,械通气和吸氧时间明显长于非BPD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脐血调节性T细胞,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部愈合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新生儿组成,对照组新生儿断后通过0.5%碘伏对残端消毒,纱布覆盖包扎,观察组新生儿断后,严格按照无菌暴露残端,直到残端自行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第1-3d经皮胆红素以及第30d经皮胆红素水平;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11.46±5.87)d,对照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14.82±5.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3d经皮胆红素以及第30d经皮胆红素水平分别为:(78.86±31.16)μmol/L、(141.29±39.19)μmol/L、(182.46±35.43)μmol/L、(118.26±50.26)μmol/L,和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0.0%(0/30),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断后,自然干燥,能够减少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影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 脐部愈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8例动脉栓塞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妊娠并发症、产前超声提示动脉情况等)、妊娠结局(分娩方式、胎儿或新生儿结局等)及胎盘病理检查资料。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单位动脉栓塞的产前检出率为0.062%(18/29 130)。18例孕妇年龄(30.1±6.1)岁,其中4例高龄产妇(年龄≥35岁),1例<18岁;17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之一。超声首次提示单动脉或可疑动脉栓塞的孕周为(35.1±2.6)周,其中16例孕晚期超声提示单动脉,2例可疑动脉栓塞。18例患者的妊娠并发症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8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和脐带插入点异常(3例)。(2)18例中的16例活产孕妇均为剖宫产分娩,产妇结局均良好;2例胎儿宫内死亡。16例活产新生儿中,早产9例,足月产7例;平均出生体重(2 434±816) g;4例为小于胎龄儿;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例新生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其中5例存在脑损伤。(3)18例中,17例胎盘病理检查提示2条动脉中的1条血栓形成,1例合并静脉血栓。11例脐带过度扭转,3例脐带插入点异常。1例拒绝胎盘病理检查。结论妊娠晚期超声首次提示单动脉时,应警惕血管栓塞。分娩时机应综合考虑早产及突发不良事件的风险。分娩方式建议考虑剖宫产。

  • 标签: 脐动脉 血栓栓塞 脐带 异常扭转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痛经症状属于女性独有疾病,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因寒凉、免疫等多种因素所影响,而出现的下腹坠痛、痛胀以及腰部酸软等症状,而且当患者痛经表现稍许严重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主要讨论灸治疗痛经的疗效。

  • 标签: 脐灸 治疗痛经 疗效
  • 简介:摘要:易医针是由齐永教授发明创造,以易医理论为核心,结合河图、洛书、八卦、阴阳五行、经络等知识,在部实行针刺的一种全息疗法。针打破了传统针刺的定点治疗方法,独取“神阙”一穴,“一穴多治、一穴多针、一穴多效、内外兼治”,以“实用、简便、快速、高效”的临床效果获得患者认可。

  • 标签: 脐针 临床 初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阑尾炎患者接受经周切口与经切口微创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70例阑尾炎患者,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随机分组,35例经周切口微创手术纳入对照组,35例经切口微创手术纳入观察组,对手术疗效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手术疗效差异,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外观及愈合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经周切口与经切口微创手术疗效相当,经切口微创手术切口外观与愈合情况具有优势。

  • 标签: 阑尾炎 经脐周切口微创手术 经脐切口微创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断联合暴露法对新生儿部感染及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晚断联合暴露法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情况、脐带残端脱离时间、残端创面干燥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残端创面干燥情况和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基于对《周易》的研读和理解,通过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新型针灸疗法,目前在临床上正逐步被接纳和使用。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均较为显著。单独应用该疗法的临床研究较少,临床上多配合其他疗法如针刺、艾灸、中药等,来达到治愈目的。针与针刺配合应用,主治疾病种类广泛;与艾灸配合则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与中药结合则主治内科疾病。有关针疗法尚缺少系统性研究及统一的疗效标准,且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和危险,故而发展受限。而在治未病方面的研究亦较少。今后的研究应在坚持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克服操作困难,开展系统性研究。

  • 标签: 针灸疗法 易医脐针疗法 《周易》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采取经切口与经周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经周切口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切口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外观以及愈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周切口与经切口微创手术在阑尾炎的治疗中存在的效果相当,但经切口手术存在切口小、愈合良好的优势。

  • 标签: 阑尾炎 经脐周切口 并发症 经脐切口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