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收治的13例患者中以黄疸、消瘦、消化道症状为多,收治过13例胆管患者(后均在省级医院经ERCP确诊),因患者黄疸深、消瘦、衰竭

  • 标签: 胆管癌诊治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的应用超声检查的图像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其间收治的肝外胆管患者67例,超声诊断结果与价值。结果肝外胆管患者经超声诊断60例,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乳头型,符合率为100%;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结节型,符合率为100%;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截状型符合率为81.82%;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狭窄型,符合率为42.86%;总符合率89.55%(60/67),超声没有确诊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结论超声诊断对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的诊断率高,对胆管扩张的检出率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外胆管癌 应用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对肝内胆管肿瘤扩展的精确定位,减少应用PTC。方法采用AlOka-7/AlOka-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检查前1天素食,清晨空腹(禁食8小时以上)常规腹部扫查,通过多体位、多断面联合运用完整显示胆道系统及毗邻脏器。结果超检查对肿瘤定位及沿着左右肝管内胆管扩散、侵及肝门部血管、肝和腹膜转移均具有重要价值,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技术是首选使用的检查方法,而血管造影应该在超声检查后或者超声检查结果不能肯定的情况下进行,从面达到减少应用PTC的目的。

  • 标签: 超声肝门部胆管癌运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胆管中应用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开展CT诊断胆管患者88例进行观察,入院日期为编号对患者分组,对照组(44例,单号,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4例,双号,采取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碘海醇渗漏率。结果研究组满意度93.17%高于对照组72.73%,有差异性(P<0.05),碘海醇渗漏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5.91%,有差异性(P<0.05)。结论CT诊断胆管中采取细节护理干预,满意度高,碘海醇渗漏率低,护理价值高。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CT诊断 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胆细胞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 2017年 7月到 2018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0例肝胆细胞 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手术诊断,观察组( n=35)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并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的创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肝胆细胞的临床诊断上,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获得理想效果,安全性较高,可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胆管细胞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胆管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行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介入防止并发症护理干预。对两组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感染、切口渗液、腹腔内出血等)。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在并发症的表现上,干预组感染5(例)、切口渗液6(例)、腹腔内出血7(例)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8(例)、9(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预防胆管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同时优化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胆管癌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肝胆囊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本文对本院1例肝胆囊腺进行全程跟踪分析结合既往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归纳,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胆管囊腺癌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未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肝方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5.00%远远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方叶切除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并肝胆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狭窄 肝方叶切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共计 40例肝胆狭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 20人,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与肝胆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胆肠吻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胆结石胆管狭窄的残石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残石率等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肝胆吻合手术的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肝胆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胆吻合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肝胆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共计40例肝胆狭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20人,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与肝胆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胆肠吻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胆结石胆管狭窄的残石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残石率等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胆吻合手术的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肝胆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胆吻合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术前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门胆管4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18例,年龄分布52.6±24.4岁。对该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癌症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结果原发性胆管、肝部肿瘤转移以及肝血管肿瘤的平扫中发现去病灶多为低密度病灶,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原发性胆管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多为不均匀强化,肝转移瘤多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血管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结节样强化。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肝门胆管的增强扫描可以对于占位性病变的一些特征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且得到一定的与病理学符合的特征,这样对于手术时间的选择就有了更加好的把握,并且对于手术的选择也能起到一定的应用价值,总而言之,该CT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术前评价的价值很大。

  • 标签: 63排CT 三维重建 增强扫描 胆管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胆管时采取细节护理对诊断的意义以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CT诊断的胆管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于CT诊断时给予不同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碘海醇渗漏情况及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碘海醇渗漏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在胆管患者行CT诊断时给予细节护理,可减少造影剂渗漏情况,降低造影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细节护理,CT诊断,胆管癌,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肝门部胆管患者根治术切除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60例肝门部胆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参考组(30例),参考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肝门部胆管根治切除术围术期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激发其生存希望,对疼痛缓解及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围术期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酸脱氢酶在肝外胆管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外胆管患者肿瘤组织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正常组织标本40例为对照组,分析肝外胆管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低表达25.00%,中表达35.00%,高表达40.00%,其谷氨酸脱氢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42.50%、2.50%,且低表达、中表达及高表达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0.00%、35.71%、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酸脱氢酶表达水平在肝外胆管肿瘤组织中存在明显增长,有望成为今后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谷氨酸脱氢酶 肝外胆管癌 肿瘤组织 表达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结石病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胆结石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观察组运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率上,观察组为90%和12.5%,对照组为72.5%和3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结石病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手术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精准肝切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肝切除在肝胆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肝胆结石病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结石清除率、胆漏率、感染率、胸腔积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354.58±6.58)min、出血(512.69±9.25)ml、术后(2.15±0.18)d下床、术后(1.54±0.05)d排气、结石清除率96%、胆漏率为0、感染率4%、胸腔积液发生率4%。对照组手术(283.51±9.88)min、出血(710.52±9.75)ml、术后(4.15±0.29)d下床、术后(2.69±0.84)d排气、结石清除率76%、胆漏率为12%、感染率16%、胸腔积液发生率1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结石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预防胸腔积液及胆漏,提高结石清除率,有效率较高。

  • 标签: 肝切除 肝胆管结石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肝切除在肝胆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收治的 50例肝胆结石病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结石清除率、胆漏率、感染率、胸腔积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 354.58±6.58) min、出血( 512.69±9.25) ml、术后( 2.15±0.18) d下床、术后( 1.54±0.05) d排气、结石清除率 96%、胆漏率为 0、感染率 4%、胸腔积液发生率 4%。对照组手术( 283.51±9.88) min、出血( 710.52±9.75) ml、术后( 4.15±0.29) d下床、术后( 2.69±0.84) d排气、结石清除率 76%、胆漏率为 12%、感染率 16%、胸腔积液发生率 1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结石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预防胸腔积液及胆漏,提高结石清除率,有效率较高。

  • 标签: 肝切除 肝胆管结石病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