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机体的耐力和血浆的SOD活力降低(P<0.01),机体的耐力和血浆的SOD活力也增强(P<0.05或P<0.01),模型组的血浆SOD活力比对照组下降

  • 标签: 小鼠神经 神经行为 螺旋藻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2年—2013年对产科3154例和新生儿科480例新生儿的行为神经测定的结果,探讨早期行为神经测定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和新生儿科的足月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分为A、B两组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评分38.31±0.01分,高于B组评分33.24±0.18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顺产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评分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而男童评分高于女童,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男女性别对评分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而顺产评分高于剖宫产评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窒息、高胆红素脑病、先天发育畸形的患儿评分低于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羊水咽下综合征的患儿,P<0.01。结论新生儿行为测定对评估新生儿早期发育水平及筛查高危儿并对今后指导康复计划极其重要,而分娩方式和不同疾病对高危儿的早期发育存在不同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行为神经测定 高危儿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不同剂量脑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用60^Co作10Gy,30Gy单次照射大鼠脑,利用自发活动实验、Morris水迷官分别对照射后7d、1mo和6mo的大鼠神经行为进行测定。结果照射7d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30Gy组少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照射1mo和6mo后,大鼠自发活动增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30Gy组高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才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照射后引起神经行为改变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有关,自发活动改变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神经行为 大鼠剂量
  • 简介:摘要: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关联一直是神经科学和发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了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了新生儿行为表现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密切联系,包括出生时的自主行为、感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运动技能的习得。我们重点关注了环境因素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探讨了母婴互动、早期刺激以及社会环境对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复杂关系。

  • 标签: 新生儿行为 神经发育 环境因素 母婴互动 早期刺激
  • 简介:摘要神经行为障碍是一类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器质性行为障碍。本文就脑损伤后神经行为障碍的分类、流行病学、神经损伤机制、康复评估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行为障碍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效果。方法将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4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实验组从生后24小时开始实施抚触。两组均在生后第28天,第90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测定和婴幼儿智能发育评估。结果抚触后的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测定评分高于非抚触组(P<0.05)。结论抚触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抚触 神经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的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的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镉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的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的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镉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的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斑马鱼 氯化镉 毒性 神经行为 视频跟踪 幼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亮氨酸丰富重复激酶2(LRRK2)对大鼠脑出血神经行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通过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模型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假手术组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干预组在造模6 h前腹腔注射LRRK2抑制剂GNE-7915。造模后第3 d,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各组神经行为学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LRRK2蛋白表达量,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大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LRRK2蛋白表达量、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阳性细胞数[(2.62±0.86)、(4.49±1.23)分、(6.22±2.48)个/视野]高于假手术组[(0.45±0.09)、(0.60±0.07)分、(0.92±0.06)个/视野](P<0.05),干预组LRRK2蛋白表达量、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阳性细胞数[(1.53±0.45)、(2.25±0.69)分、(3.59±1.45)个/视野]低于模型组[(2.62±0.86)、(4.49±1.23)分、(6.22±2.48)个/视野](P<0.05);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大小[(200.41±23.30)μm2]低于假手术组[(302.48±48.87)μm2](P<0.05),干预组神经元细胞大小[(248.36±32.26)μm2]高于模型组[(200.41±23.30)μm2](P<0.05)。结论抑制LRRK2能够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行为学能力。

  • 标签: 亮氨酸丰富重复激酶2 脑出血 神经行为学 神经元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硝酸钇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和受试物低、中、高4个试验组,20只/组。从孕期第6天(GD6)至分娩后第21天(PND21),受试物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硝酸钇溶液5、15、45mg/kgBW,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断乳后,继续给予子鼠原剂量受试物直至PND63天。观察不同剂量硝酸钇对子鼠生长发育、脏器组织和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在PND21天时,雄鼠低、中、高3个剂量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PND42天开始至试验结束,雄性高剂量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导致高剂量组雄鼠总增重和总进食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食物利用率无变化。PND42天时雌鼠低剂量组体重和雄鼠高剂量组脑体比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认为有生物学意义。Morris水迷宫试验中仅高剂量组雌鼠第5天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神经行为试验结果均未见差异。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乳后持续给予硝酸钇受试物会导致高剂量组雄性子鼠的体重下降,但不会影响脑组织重量,也不会在成年早期对子鼠的痛觉、运动活力和认知能力等神经行为造成影响。

  • 标签: 硝酸钇 神经发育 神经行为 稀土 毒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铅染毒是否会导致斑马鱼焦虑的发生,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于2020年5月,收集受精后4 h(4hpf)的斑马鱼胚胎,以E3培养液作为对照组,不同的铅染毒浓度(6、12、24、48 μmol/L)作为染毒组,染毒时间为140 h。计算144 hpf斑马鱼的胚胎死亡率、胚胎孵化率和幼鱼畸形率;观察144 hpf幼鱼的行为学变化(运动速度、移动距离、活跃度、绝对转角、光照惊恐反应、黑暗逃避反应和趋触性)。并且检测斑马鱼幼鱼头部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表达量。结果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高于对照组,胚胎孵化率低于对照组,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斑马鱼幼鱼畸形率高于对照组(P<0.01);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运动速度、活跃度和趋触性低于对照组,绝对转角高于对照组,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移动距离和黑暗逃避反应低于对照组,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的光照惊恐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ROS水平和MD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12、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NA和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24和48 μmol/L铅染毒组幼鱼头部5-HT和CRH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铅对斑马鱼有一定的胚胎发育毒性,且可导致斑马鱼发生焦虑样神经行为神经递质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的发生。

  • 标签: 斑马鱼 运动能力 焦虑样行为
  • 简介:摘要母亲围产期抑郁除对自身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会导致子代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损伤,进而对其神经行为发育产生近期和远期的影响。本文综述围产期抑郁的现状,及其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和表观遗传学2个方面阐述其影响机制。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抑郁症,产后 神经行为学表现 婴儿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行为认知治疗对神经症的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间来院治疗的 86 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43 例,给予行为认知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 A 组的疗效为 95.35% , B 组为 81.40% ;治疗后, A 组的神经症状评分低于 B 组( P < 0.05 )。 结论:为神经症患者实施行为认知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行为认知治疗 神经症 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统计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4d和28d神经行为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新生儿 神经行为 不良事件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行为认知治疗对神经症的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本研究 对象 为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间来院治疗的 86 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43 例,给予行为认知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 A 组的疗效为 95.35% , B 组为 81.40% ;治疗后, A 组的神经症状评分低于 B 组( P < 0.05 )。 结论:为神经症患者实施行为认知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行为认知治疗 神经症 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由于神经保护药的临床研究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开展卒中临床前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之间的桥梁,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极具参考价值。但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卒中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行为学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评分方法也是各有侧重点,测评时容易产生分歧,或量表本身存在不足导致评分不准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后续研究的开展。文章对非人灵长类动物卒中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行为学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神经病学检查 行为评定量表 疾病模型,动物 灵长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对其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I组、CCI+毁损组。用CB-HRP追踪标记远位触液神经元,以经典的CCI为疼痛模型,同时利用红藻氨酸毁损远位触液神经元,用PWT和PWL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行为学表现。结果CCI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天,与CCI组相比,CCI+毁损组的行为学评分PWL和PWT值明显降低(P<0.05);CCI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毁损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可增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达,提示这些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调控。

  • 标签: 远位触液神经元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 简介:论述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体机能行为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决定着机能行为,机能行为反过来又影响神经系统结构的发育。

  • 标签: 神经系统 机能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体重变化及其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的足月新生儿126例,为观察组,新生儿从出生后4~5小时开始进行游泳,住院期间游泳每天2次(总共≥10次),出院后每周游泳≥3次。对照组为同期行剖宫产的64例新生儿,单纯沐浴。出生第42天测新生儿体重并进行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游泳组新生儿第42天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17,P<0.05);游泳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43,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能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有利于神经行为的改善。

  • 标签: 新生儿 游泳 神经行为评分 新生儿体重Study of influence of infants swimming to their weight and 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价预测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新生儿596例,在出生后2-5天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行为神经评价预测听力筛查结果,并与瞬态声耳声发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行为神经评价和瞬态声耳声发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行为神经评价预测用于听力筛查有一定的实用性,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价预测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新生儿596例,在出生后2-5天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行为神经评价预测听力筛查结果,并与瞬态声耳声发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行为神经评价和瞬态声耳声发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行为神经评价预测用于听力筛查有一定的实用性,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婴幼儿重度以上听力障碍的发病率约为0.1%。听力存在障碍将直接影响语言的形成。临床上常表现为发音不清,严重时可导致聋哑。而且存在语言障碍将直接影响新生儿今后的心理、社交以及智力的发展,成为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1。1999年我国首次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项目,《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也有明确规定。目前,临床上常以瞬态声耳声发射的方法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要方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化以及医学的学科的发展,需要一种能够适用于普查,既经济又实用的听力筛查方法2。本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新生儿600例,分别采用瞬态耳声发射法和行为神经评价预测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行为神经评价预测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