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银鲑幼鱼以全长74mm为生长拐点,生长拐点前为幼鱼Ⅰ,生长拐点后为幼鱼Ⅱ.银鲑幼鱼Ⅰ(44~74mm)和幼鱼Ⅱ(74~103mm)全长与日龄均呈线性相关,银鲑幼鱼Ⅰ和幼鱼Ⅱ体重与日龄均呈幂函数相关,幼鱼Ⅰ生长快于幼鱼Ⅱ,同期内体重增长始终比体长增长较为明显.

  • 标签: 人工饲养 银鲑 幼鱼 生长 摄食习性
  • 简介:斑鳢(Channamaculatus)在华南及港澳被视为名贵鱼类,十年来,由于各地注重捕捉,其资源日趋减少,而养殖产量有限,场需求。因此,进一步开展斑鳢养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近远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因此,进一步开展斑鳢养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斑鳢 幼鱼 饵料 食性 消化率 水温
  • 简介:研究了不同强度捕捞胁迫对体重为(7.30±1.48)g红鲫幼鱼的体长、体重、肥满度、摄食率、特异生长率、食物转化率、肠道蛋白酶、淀粉酶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捕捞胁迫对红鲫幼鱼的体长、体重、肥满度、摄食率、特异生长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幅度的加剧,抑制作用加大。捕捞胁迫能升高红鲫幼鱼的食物转化率,但不同强度的胁迫对其影响差别不显著。其对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初期降低,随后升高,最终与对照组水平趋于一致。高胁迫组加速了幼鱼肠道内淀粉酶活性的下降。胁迫使红鲫幼鱼免疫球蛋白数量明显增高,但随胁迫时间延长,增高现象消失。

  • 标签: 红鲫幼鱼 捕捞胁迫 影响
  • 简介:枝角类动物通称水蚤,广泛分布在各淡水水域中,是浮游动物主要成员之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枝角类作为稚幼鱼和虾、蟹幼体重要的中后期动物性饵料,它是否稳定充足,是育苗成功的关键环节.现将其室内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 标签: 枝角类 天然饵料 室内培育技术 动物性饵料 淡水水域 浮游动物
  • 简介:在28±1℃水温下,利用自制鱼类游泳行为试验装置,采用流速递增法,研究了体长5.0~15.0cm草鱼幼鱼的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结果表明:该体长范围内的草鱼幼鱼临界游速在68—100cm/s之间,临界游速基本随鱼类体长增加而线性增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根据鱼类对水流流速的游泳行为响应,鱼类的摆尾频率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整个游泳过程分为4个阶段,每个游泳阶段的最大流速依次为临界游速的45.6%、82.8%、95.9%和100%。本研究成果可为四大家鱼游泳能力进行有益补充,也可为鱼道流速设计提供游泳能力参数。

  • 标签: 游泳能力 游泳行为 草鱼幼鱼 临界游泳速度 鱼道
  • 简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对白斑狗鱼幼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性效应与氨氮浓度和中毒时间呈正相关,氨氮对白斑狗鱼幼鱼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4.36mg·L-1、28.99mg·L-1、24.68mg·L-1、20.31mg·L-1,对应的非离子氮分别为1.355mg·L-1、1.143mg·L-1、0.973mg·L-1、0.801mg·L-1,氨氮的安全浓度为2.031mg·L-1,对应非离子氮浓度为0.080mg·L-1。

  • 标签: 白斑狗鱼 氨氮 非离子氨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 简介:为了丰富鲟鱼养殖种类,特引进了闪光鲟(Acipenserstellatus)、欧鳇(Husohuso)、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A.gueldenstaeti♀)受精卵,在直径2m的玻璃钢池中进行驯养和流水养殖,水温16-22℃,溶氧5-7mg·L-1。定期测定了上述4种鲟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孵出的闪光鲟、欧鳇、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鱼苗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01349g、0.02818g、0.02016g,及0.02416g,经过60d驯化养殖,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3.80g、11.22g、7.85g,及4.19g;平均体长分别达10.61cm、13.37cm、12.98cm,及9.78cm。全长与日龄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R2〉0.9,全长日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闪光鲟〉杂交鲟;体质量均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且R2〉0.9,体质量日均增长量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杂交鲟〉闪光鲟;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中b〈3,均呈异速生长;肥满度分别变动在0.67~0.30、0.86~0.47、0.58~0.35,及0.71~0.44之间,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个时期欧鳇肥满度最高;驯化期结束后30~40日龄生长离散最明显。

  • 标签: 闪光鲟 欧鳇 生长特性
  • 简介:经人工孵化的同亲本史氏鲟鱼苗,用水蚯蚓饲养20天后,直接转入水簇箱内(水体100×25×40cm)进行配合饲料饲养试验。试验设3个不同蛋白质梯度的配合饲料组(1号料、2号料、3号料)和一个投喂水蚯蚓的对照组,每组放鱼100尾,试验期为30天,30天后试验各组幼鲟体重分别为5.01g、4.74g、4.91g和4.08g。存活率分别为82%、86%、75%和95%。试验结果表明:用活饵喂养一段时间的史氏鲟幼鱼仍可直接采用配合饲料喂养,无需进行过渡驯饲,同时指出适合于幼鲟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仍需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 标签: 史氏鲟 配合饲料 存活 生长
  • 简介: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的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的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的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镉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的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的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镉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的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斑马鱼 氯化镉 毒性 神经行为 视频跟踪 幼鱼
  • 简介:本试验对匙吻鲟的孵化及仔幼鱼培育时期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匙吻鲟鱼苗孵出后经6d培育,开口摄食,再经35d培育,全长可达100mm.在养殖过程中匙吻鲟均游动在水体中上层,易自残.主要摄食轮虫和枝角类,对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不喜食.匙吻鲟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且不耐低氧.

  • 标签: 匙吻鲟鱼 幼鱼培育 发眼卵 摄食 人工配合饲料 养殖过程
  • 简介: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细鳞鱼 水温 消化酶活性
  • 简介:在流水条件下,对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和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60d饲养,杂交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5g增至120.0g,最大个体重180.0g,体长42.0cm;氏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3g增至68.2g,最大个体重120.0g,体长31.0cm;本文还就体长与体重关系作了初步分析,并测得杂交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杂=4.417G^0.4482(r=0.9604),史氏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史=5.9402G^0.3757(r=0.9847)。

  • 标签: 杂交鲟 史氏鲟 生长方程 幼鱼 体长 平均体重
  • 简介:在人工养殖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马来西亚吉罗鱼幼鱼(-2月龄)的生长状况,并对其14月龄个体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幼鱼早期生长迅速,日平均增长为0.41mm,体重呈指数生长,日平均增重0.61g;②14月龄幼鱼可量性状特征为全长/体长1.24、体长/体高2.33、体长/头长5.66、体长/尾柄长3.66、体长/眼间距18.64、体长/尾柄高7.00、体高/尾柄高3.01,全长/体长、体长/体高及体长/头长三个参数比值相对稳定.初步揭示了马来西亚吉罗鱼的早期生长规律和种质特征,为该鱼的规模化养殖和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马来西亚吉罗鱼 生长 形态性状 种质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讨纳米氧化铝对斑马鱼幼鱼早期运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将受精后6h(6hpf)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3培养液)、纳米氧化铝组(12.5、25、50、100μg·mL^-1)。采用6孔板染毒,每组160颗卵,共8个孔,每孔20颗卵/10mL试液,染毒液更新周期为1d。观察急性毒性和运动行为。结果显示,各纳米氧化铝组无明显的急性毒性;运动行为检测发现,25、50、100μg·mL^-1纳米氧化铝组受精后6d幼鱼(6dpf)黑暗状态下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趋触性程度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在6dpf幼鱼对强光刺激的惊恐逃避反射试验中发现,各组幼鱼在光照1min内运动速度较光照前的黑暗期均明显下降(P〈0.05),但25μg·mL^-1和100μg·mL^-1浓度组在光照时速度下降得更慢(P〈0.05);关闭光源后,各组幼鱼的运动速度都会上升,但25μg·mL^-1和100μg·mL^-1浓度组在打开光源后速度上升得更慢(P〈0.05)。上述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可以影响斑马鱼幼鱼早期的运动行为。

  • 标签: 纳米氧化铝 斑马鱼 运动行为
  • 简介:在水温为16~19℃的条件下,进行了敌百虫(90%晶体)、NaCl、ClO2、甲醛、CuSO4和FeSO4合剂(5∶2)对湖白鲑幼鱼(22~74mm)的耐受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湖白鲑幼鱼对5种水产常用药物敏感性的大小顺序为:敌百虫(90%晶体)>CuSO4和FeSO4(5∶2)合剂>甲醛>ClO2>NaCl.NaCl、ClO2、甲醛、CuSO4和FeSO4合剂(5∶2)可以作为湖白鲑的鱼病防治药物使用,敌百虫(90%晶体)不能作为湖白鲑的鱼病防治药物使用.

  • 标签: 湖白鲑 幼鱼 水产药物 敏感性 耐受性
  • 简介:池塘饲养的湖白鲑,其幼鱼的体长与日龄呈直线相关,体重与日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相关.此外,还对湖白鲑幼鱼做了食性的分析:湖白鲑幼鱼阶段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

  • 标签: 湖白鲑 幼鱼 生长 食性 池塘养殖
  • 简介:在水温(16±0.5)℃下,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体质量(35.8±9.6)g的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幼鱼鳃和肝脏的急性毒性,铜离子浓度为24h半致死浓度(LC_(50))的1/4倍、1/2倍,及1倍。结果表明:铜胁迫初期细鳞鲑幼鱼的鳃充血而颜色而变暗,后期鳃血管和细胞病变,颜色变浅。鳃丝先弯曲,然后溃烂,最后脱落;肝脏出血、肿大,切片显示肝脏细胞空泡化,后期可以看到坏死的细胞核。铜离子对细鳞鲑幼鱼的鳃和肝脏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是铜急性中毒致死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细鳞鲑 急性毒性
  • 简介: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星斑川鲽(Platichthysstellatus)幼鱼(10.6±0.27g)的存活率,摄食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星斑川鲽幼鱼从盐度为32的海水中直接移入低盐水中,在各个盐度下96h后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42d的各组鱼成活率也为100%。盐度0,8,1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24和32组;摄食率32时最高,16时最低;饵料转化效率16时最高24时最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实验表明低盐度有利于星斑川鲽白化病的康复。

  • 标签: 星斑川鲽 盐度 存活率 摄食 生长
  • 简介:在水温23±5℃下,将平均体质量10.3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放养在27个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喂3个蛋白质水平(32.0%、40.0%、48.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3.0%、10.0%和17.0%)的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在3.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0.0%蛋白质的饲料时,平均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降低(P〈0.05)。在10.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饲料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摄食含40.0%的蛋白质饲料次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与3.0%脂肪饲料组和40.0%蛋白质与10.0%脂肪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蛋白质消化率在48.0%蛋白质与3.0%脂肪达到最高(P〈0.01),脂肪消化率均在40.0%蛋白质与10.0%脂肪达到最高(P〈0.01)。实验表明,黄颡鱼幼鱼较为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40.0%和10.0%。

  • 标签: 黄颡鱼 脂肪 蛋白质 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