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排与辅助机械排的排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住的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抗炎、翻身、雾化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叩击排法进行排,观察组治疗同对照组,采用振动排机进行排,观察两组患者的排量,对比两组患者排前后SaO2、PaO2、呼吸频率变化,对比护士的疲劳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量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O2、PaO2、呼吸频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SaO2、PaO2、呼吸频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且对照组护士的疲乏度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辅助机械排具有振动频率高,力度均匀等优点,排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叩击排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SaO2、PaO2,与呼吸频率,而且不需要人工持续操作,降低了护士的疲乏度,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传统排痰 辅助机械排痰 危重患者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法及密闭式吸在呼吸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2例患者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人工排、开放式吸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振动排法及密闭式吸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排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振动排法及密闭式吸在呼吸道护理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呼吸道指标,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密闭式吸痰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控式吸管采集标本法在婴幼儿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9月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住院后分别采用普通吸管和一次性可控式吸管两种方法采集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标本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结果普通吸管法吸477例,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5%和30.6%;可控式吸管法吸492例,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7%和66.5%,两种方法采集的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两种方法采集的标本,合格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合格标本(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可控式吸管吸能有效防止液污染,提高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优于使用普通吸管吸,有助于提高婴幼儿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及指导后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幼儿肺炎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培养样本采取不同标本留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通过不同标本留取方法将2015年11至2017年11月期间本院纳入分析的28例培养样本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以清水漱口处理后应用抗生素留取样本,实验组以4mL、10%氯化钠和6ml生理盐水形成4%高渗盐水且氧气雾化吸入诱导漱口处理后应用抗生素留取样本,比对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培养样本培养结果。结果实验组培养样本合格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比参照组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具有检验分析意义。结论将氧气雾化吸入诱导漱口后应用抗生素留取样本方法应用在培养样本的作用十分显著。

  • 标签: 痰标本 留取方法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吸刺激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吸效果。方法建立三个组别,4s组、6s组和8s组。将观察对象编号,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每天都对患者的组别进行分配。每组患者的每次吸刺激时间分别为4s、6s、8s。结果吸后三组患者的心率增加值、血压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鸣音改善、每日吸次数以及两次吸间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鸣音改善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量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总次数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每日吸总次数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吸间隔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两次吸间隔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刺激时间持续6s与8s的效果好,在相同效果下,推荐选用刺激时间为6s。

  • 标签: 吸痰 刺激时间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机配合常规雾化吸入对不能自主排患者的作用及护理。[方法]对106例患者伴意识障碍患者28例,长期卧床年老体弱伴呼吸系统疾病,无力咳嗽者77例均伴有肺部感染、液粘稠,听诊肺部大量的干、湿性罗音,通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振动排机合并氧气雾化吸入7---10天,效果105例效果明显,患者粘稠浓痰易排出,肺内液明显减少,呼吸音改变,1例治疗观察死亡。结论振动排机对排、保持气道通畅效果明显,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 标签: 不能自主排痰患者 震动排痰机排痰 有利痰液排出 气道通畅明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吸处理当中,不同深度密闭式吸对于患者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外科ICU病房内5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密闭式吸,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深度吸,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吸,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指标对比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远少于对照组,这一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外科ICU内接受机械通气与密闭式吸的患者而言,标准吸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 机械通气 ICU 密闭式吸痰 深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控式吸管采集标本在提高培养阳性率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11月住院婴儿进行普通吸管和可控式吸管采集标本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可控式吸管法阳性率47.8%,普通吸管法阳性率31.9%,P<0.05两种方法采集标本做培养检查阳性检出数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可控式吸管法致病菌检出率高,防污染性能强,明显优于普通吸管,有助于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儿 痰培养
  • 简介:摘要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机体内湿因素的产生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也逐渐引起重视,本文通过探讨中医湿因素的不断积聚与机体内脂肪不断沉积的过程,从中西医两方面阐释湿因素在RA发生发展进程的作用机制,提出湿內生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以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有所启迪。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痰湿 脂肪因子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排法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排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方法,观察组采用振动排机排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排量、肺部哆音情况以及排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总完成检测共680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排量、肺部哆音消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叩背后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振动排机进行排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呼吸功能。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人工叩击排痰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体外振动排和传统人工拍背排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排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ECOPD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拍背排,观察组采用体外振动排机振动排,两组均护理10d,比较两组排护理后患者的肺部湿啰音、量、颜色等。结果两组护理前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液量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变白时间及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体外振动排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拍背排,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患者乐意接受,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传统人工拍背排痰 AECOPD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胸痹心痛浊痹阻型患者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汤加减治疗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120例胸痹心痛浊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作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应用西药治疗,乙组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胸痛、胸闷以及心悸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的评分依次为(0.88±0.22)分、(1.12±0.20)分、(0.95±0.16)分,分别高于甲组的(1.52±0.50)分、(2.12±0.20)分、(1.65±0.15)分,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胸痹心痛浊痹阻型患者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改善胸痛、胸闷以及心悸症状,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该疗法的价值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胸痹心痛 痰浊痹阻型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浅层、深层吸深度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成年患者气道内吸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数据库,收集成年患者浅层、深层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文献2732篇,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相较深层吸,浅层吸法吸前后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幅度(Z=9.18,P<0.01)、潮气量的增加幅度(Z=2.43,P=0.02)较大,血压波动(Z=4.28,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Z=6.08,P<0.01)、刺激性咳嗽发生率(Z=3.23,P<0.01)较小,而两者在鸣音改善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气道峰压下降幅度、心率及VAP影响的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浅层吸法在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潮气量、减轻气道损伤等方面优于深层吸,但两者在气道峰压、鸣音、VAP发生等方面暂未发现差异,尚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浅层吸痰 深层吸痰 吸痰深度 人工气道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滌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阻络型中风后遗症32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4例风阻络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滌祛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淤证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淤证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滌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阻络型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滌痰祛瘀汤 针灸 风痰阻络型中风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吸护理应用气管内吸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均给予患儿常规对症治疗及吸护理,吸护理上,对照组采取传统经口或经鼻吸方法,观察组则实施气管内吸方法,观察两组患儿吸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吸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吸后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治疗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吸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的发生率(P<0.05)。结论小儿肺炎吸治疗时,采取气管内吸的方法安全可靠,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内吸痰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法及密闭式吸对ICU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振动排法及密闭式吸,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吸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指标数据情况、吸指标、VAP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SpO2、SaO2、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排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吸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液喷出、痂、VAP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2.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振动排法及密闭式吸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增加排量,减少VAP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密闭式吸痰 ICU患者 呼吸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