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系统总结了刘勇教授对浊这一病理产物的认识与治疗方法,分析了浊与五脏的相关性,认为瘀互结是浊临床表现的常态,化痰浊首先应当健运脾胃。

  • 标签: 痰浊 治疗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尘肺患者施以排护理期间,分析体外振动排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尘肺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尘肺患者分组;对照组在实施排护理期间选择人工背部叩击排的方法;观察组在实施排护理期间选择体外振动排的方法;临床选择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问卷)方法以及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针对两组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价,对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第1天与第3天范围内,在排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增多幅度明显(P<0.05);在第5天与第6天范围内,在排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减少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尘肺患者CAT评分以及QOL-BREF评分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凸显优势显著(P<0.05)。结论对于尘肺患者,在开展排护理工作期间,有效应用体外振动排法,对于尘肺疾病症状可以保证获得确切改善,最终保证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优化。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尘肺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气道内栓和液滞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1例患者气道内栓和液滞留典型MSCT影像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后清晰显示气道内栓和液滞留部位、形态、范围和并发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明确诊断气道内栓和液滞留,有利于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 标签: 痰栓 痰液滞留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机在老年骨科卧床患者的应用。观察振动排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病人均采取常规抗感染、吸、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手叩法排治疗,治疗组采用振动排机行叩振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量、呼吸音、呼吸频率(R)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振动排机能更好的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振动排机有助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老年人 骨科卧床患者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G5振动排机在老年骨科卧床患者的应用。方法2012年1至2012年5月因髋关节骨折住院行保守治疗的2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排;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髋关节骨折住院行保护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并进行χ检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23.8%(5/21)低于对照组65.2%(15/23)肺部感染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结论G5振动排机有助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老年人 骨科卧床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结核菌抗酸染色操作,提高结核病检阳性检出率。方法总结18年的抗酸染色经验,分析各个染色环节的注意事项。结果规范化操作加之探究技巧,达到了质控要求。结论质控达标,提高了结核菌阳性检出率,发现了更多的传染源,使其得到及时的免费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液涂片镜检法与液罗氏培养检验法在结核病患者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80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早、、晚三次液进行检验,分别采用液涂片法和液罗氏培养法进行操作。将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0例患者通过涂片细菌检验,阳性537例(29.83%),阴性1263例(70.17%);通过液培养检验,阳性980例(54.44%),阴性820例(45.56%)。液培养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液涂片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培养与液涂片在结核病检验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是临床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痰液涂片 痰液罗氏培养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涂片和培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0例,其中200例为疑似肺结核病,另外400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病,对每个患者的涂片和培养进行检测,查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并查看培养和涂片的阳性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对比,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阳性率(P<0.05),但是在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涂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的阳性率(P<0.05)。结论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而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涂片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阳性率;培养的抗酸杆菌经过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涂片的抗酸杆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肺结核病 痰涂片 痰培养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涂片及分离培养抗酸杆菌情况,研究涂阳肺结核患者涂片与罗氏培养阳性率的差别,为确诊和治疗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核病定点门诊登记的疑似肺结核病人795例和期间确诊登记化疗的肺结核病人253例,共计1048例分别对每例就诊者进行涂片和培养检测。结果1048例就诊者查出抗酸杆菌阳性77例,总阳性率为7.34%(77/1048);其中培养阳性(培阳)61例,涂片阳性32例,阳性率分别为5.82%和3.05%.培阳高于涂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期间253例肺结核治疗者涂阳16例,培阳4例,阳性率分别6.32%(16/253)和1.58%(4/253),涂阳高于培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疑肺结核者培阳高于涂阳,而确诊化疗的肺结核病人涂阳高于培阳,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分离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痰检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吸管加热处理在小儿吸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吸管进行吸,观察组患儿采用加热处理后的吸管,对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患儿吸阻力以及黏膜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吸阻力为无阻力的患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膜损伤的患儿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儿吸护理中将吸管进行加热处理,能够减少患儿吸阻力,减轻患儿黏膜损伤情况,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吸痰护理 吸痰管 加热处理
  • 简介:摘要哮病,中医又名呷嗽、哮吼、肺痹。是一种发作性的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哮病的病机乃伏于肺,遇感引触以致壅气道,气机宣降功能失常。是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了整个病程。其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甚则及心。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祛痰法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哮病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小组活动在提高标本采集质量的作用。方法建立QC活动小组,分析影响标本采集合格率的因素,制订可行性对策并实施,解决住院患者标本采集送检率、合格率低的问题。结果QC小组活动后标本送检率为90.2%,合格率为82.7%,患者满意度为95.9%,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QC小组的活动形式能明显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是采集液标本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QC小组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出院的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培养所取标本合格程度,培养阳性率,以及所培养出的细菌与临床吻合度。结果对送检的458份标本进行分级结果A级标本128份,细菌培养阳性53份,阳性率41.41%,临床吻合率75.47%,B级标本140份,细菌培养阳性40份,阳性率28.57%,临床吻合率80.00%,C级标本123份,细菌培养阳性33份,阳性率26.83%,临床吻合率60.61%,D级标本67份,细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13.43%,临床吻合率66.67%,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最高,D组最低,四组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临床吻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有限,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痰培养 儿童 支气管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液粘稠度对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吸前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液粘稠度Ⅰ、Ⅱ、Ⅲ度设为A、B、C3组各30例,均进行常规吸,收集吸前、吸后5、10、15min患者呼吸及循环指标。结果3组患者吸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与吸前一致,B组患者除气道峰压高于吸前,其余各指标与吸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与C组吸后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动态肺顺应性值与吸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气管插管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液黏稠度为Ⅱ度时,吸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最小。

  • 标签: 心力衰竭 通气 机械 痰液粘稠度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分析不同时间采集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液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液的试验组阳性准确率(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液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液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率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的临床应用和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16日至2016年11月16日我院接收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法,治疗组采用膨肺吸法,比较两组的吸前后的血气分析值、机械通气时间及肺不张、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吸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吸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肺通气时间、肺不张、气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膨肺吸法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吸时的低氧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膨肺吸痰法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