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特伦斯土地权属登记制度(TorrensLandTitleRegistrationSystem)是19世纪澳大利亚对地产权的产生和变更进行公示的主要方式。它被许多普通法国家采纳。它的核心是保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体社会效益。它把登记行为从记录权利上升到产生权利的高度,从而使登记在册的权利具有了不可推翻性。其异议备案制度也远比我国目前的异议登记制度所保护的权益宽泛得多。而我国《物权法》关于异议登记的规定过于简单,这是与其制度本意适得其反的做法。

  • 标签: 异议登记 可异议权益 特伦斯土地登记制度
  • 简介:预告登记,是指当不动产发生变动时,为防止物权登记名义人对权利人请求权的侵害,保障权利人请求权的实现,由国家法定的登记机关根据权利人的申请,依法对其请求权进行登记的行为。预告登记具有保全权利、保全顺位、破产保护及对抗公权力的效力。其价值在于平衡利益关系、维护交易秩序、规制交易行为和保护弱者利益。

  • 标签: 预告登记 物权请求权 效力 价值
  • 简介:本论文在第15届马来西亚法学会议和澳大利亚财产法教师会议上第一次提交,后发表在2011年第19期《澳大利亚财产法期刊》上。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土地欺诈案例的考察,论证了有关直接的绝对拥有权的概念相较于延后的绝对拥有权会导致更多的欺诈的假设是过于简单的。与之相反,这篇论文主张,土地交易实践中交易文书的签署见证、获得所有权替代文书的程序以及鉴定程序等很多方面在防止欺诈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托伦斯 土地欺诈 直接的绝对拥有权 延后的绝对拥有权
  • 简介:在信托法上,信托登记是信托制度最为重要的公示方法,是实务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公示原则管窥信托登记的功能,结合现行法律反思信托登记的效力,结合我国国情探讨登记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同时,公法"谦抑"的观念表彰、公法与私法的柔性调和,可为信托登记制度的构建提供行之有效的思维进路。

  • 标签: 信托财产 登记 公法
  • 简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现实要求重塑登记制度,以服务理念为导引规范登记程序,以立法的形式引入信用机制,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现行商事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有待于进行深入探讨和继续改进。

  • 标签: 商事登记 分离主义 形式审查
  • 简介:1994年起实行的分税制,使地方财政来源渠道大受制约,而支出责任却在不断增火。在这种压力下,运用手中的土地实际控制权,通过土地出让增加本地财政的实际可支配量,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这种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桐关税费的现象被学术界称为“十地财政”。显然七地财政实质是地方政府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十地资本化过程进行的大规模融资现象。应当说,十地财政对地方发展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 标签: “土地财政” 制度 地方政府 土地出让 实际控制权 城市化进程
  • 简介:近日,工信部先后对外发布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和《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按照规定要求,自今年9月1日起,用户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等入网时,须进行实名制登记

  • 标签: 电话用户 登记制度 入网 个人信息保护 互联网用户 无线上网卡
  • 简介: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土地制度是维护农民权益的法律与制度基础,合理的农村土地制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但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土地征用纠纷,农村土地被抛荒、闲置.土地功能弱化.土地使用管理混乱,违法使用土地等现象逐年增加.如何对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完善,以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 标签: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土地征用 农业发展水平
  • 简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土地征收补偿成为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主要难题,严重影响农民生存、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极不完善。法务会计使命在于维护主体财产安全、保值与增值,具有防范舞弊、计量损失、诉讼支持、专家证人、治理侵占等特定功能,致力于反舞弊、反假账、反侵占、反腐败,对防控农民土地征收补偿舞弊、被非法侵占和农民合法权益诉讼救济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成为维护农民土地征收补偿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

  • 标签: 农民土地征收补偿 制度完善 法务会计 防范舞弊 计量损失 城镇化
  • 简介:土地发展权是指土地开发的权利,具有支配性、绝对性、排他性等特征。英国和美国是实施土地发展权制度较早的国家,为各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典范。我国在保证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土地发展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

  • 标签: 城镇化 土地发展权 增值收益
  • 简介:全面回顾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重要成果,科学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缺陷,明确指出今后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制度的焦点,既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

  • 标签: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研究 述评 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
  • 简介:一、现行征地和土地出让制度弊病很大其一,宪法规定农村土地为农村集体所有,而现行征地制度由政府低价征地、高价卖地,收入归政府,这与宪法相悖,侵占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政府与老百姓之间频繁发生利益冲突。

  • 标签: 土地出让制度 制度改革 土地征用 征地制度 农村土地 集体所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的一个基础制度是以地利共享为核心的土地制度,当前中国土地制度包括征地制度的基本方面具有合理性,土地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应在保持地利共享的基础上进行。

  • 标签: 土地征收制度 共享 地利 土地制度 基础制度 经济发展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发布于1982年1月1日,这一文件首次肯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3年1月发布的第二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起,中央在全国推广这一新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若干年实践,《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8月29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自此,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实现了法制化。1986年6月2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土地管理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分别于1988年、2004年进行了修正)。自此,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上升为法律。

  • 标签: 农村土地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三农”问题
  • 简介: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城市土地问题已成了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分析目前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过度管制,土地产权缺失等制度原因,以期对科学合理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持续地利用土地以及构建节约型城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城市 土地利用 制度分析
  • 简介:土地发展权的国际实践对于中国构建科学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价值。论文对英国土地发展权国有化制度、美国土地发展权的征购和移转制度、法国法定上限密度限制制度,以及台湾地区的容积移转制度等国际主流模式,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式既在立法依据、设置背景和法律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又在权益归属、适用范围和实现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中国应充分借鉴这些经验做法,以立法形式确立土地发展权,明确土地发展权的归属,构建土地发展权流转制度

  • 标签: 土地发展权 国际实践 比较 借鉴
  • 简介:珠海商事登记立法与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日渐完备,包含了珠海经济特区立法规定的企业主体资格登记与经营项目许可相分离的登记制度、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企业主体资格登记与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审批相分离的登记制度、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珠海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论证了通过特区立法途径借鉴移植新加坡、香港商事登记制度的可行性,在全国推广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做法。

  • 标签: 商事登记制度立法 工商登记 注册资本 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简介:土地资本化就是在土地流转起来后,实现自身增值的过程。为此,应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其一,要转变土地立法属性;其二,要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其三,要完善土地评估制度;其四,要平等保护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权利;其五,要明确农民主体权利;其六,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其七,要构建农地资本化配套措施,如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机构和土地金融机构。

  • 标签: 国有土地 集体土地 利益分配 土地资本化 法律思考
  • 简介: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前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土地储备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有着相同的文化传承和理念,在其实施城市化的过程中运用的市地重划和区段征收制度,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土地储备制度 征收制度 台湾地区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借鉴 城镇化建设
  • 简介: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土地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土地收费法律制度。分配正义的含义、性质、特点和内容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或者在同一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学者间对分配正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分配正义的涵义可从六个方面进行界定。“土地财政”法律制度改革欲达致的目标是分配正义,具体而言,应以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公平、土地出让收益分配的程序正义、土地资源及土地收益的代际分配正义、土地税的分配正义为目标。

  • 标签: 分配正义 “土地财政” 程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