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芯片(CMA)对于产前诊断发现染色核型异常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并发现染色核型异常且行CMA检测的胎儿共13例,并评估胎儿异常核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胎儿染色平衡易位、倒位、罗伯逊易位、小标记染色共8例,CMA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胎儿衍生染色、缺失、额外未知来源的染色片段共5例,4例经CMA检出致病性CNV,1例存在可能良性CNV。结论CMA可以评估胎儿异常染色核型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情况,对产前诊断的遗传咨询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超声异常种类与胎儿染色重复/缺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274例产前超声异常胎儿的aCGH检测结果及核型分析结果,分层统计不同系统超声异常种类检出染色异常的阳性率。结果常规染色核型分析检出9.2%胎儿染色异常,而aCGH检测检出13.8%染色异常。多系统结构畸形与多发非结构异常胎儿组检出染色异常〉20%,检出致病性染色重复/缺失10.3%~18.7%;单系统结构畸形与单发非结构指标异常胎儿组检出染色异常9.3%~11.3%,检出致病性染色重复/缺失3.6%。结论超声异常胎儿可检出9.3%~18.7%致病性染色重复/缺失,临床咨询中,应根据畸形情况合理推荐CMA检测,避免漏诊或过度检查。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超声异常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以FGR为指征行产前诊断的95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传统染色核型分析,68例行CMA检测。结果核型分析检测出8.42%(8/95)的异常,而CMA发现14.71%(10/68)的异常。在核型正常的FGR中,CMA额外检出8.33%的异常。CMA检测的异常包括2号染色单亲二和5q12.1、19p13.3p13.2和11p14.3等染色微缺失/微重复。相关基因包括PMP22、ERCC8和C3。结论CMA技术可以显著提高FGR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染色核型分析联合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46例孕妇的羊水同时进行G显带染色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共检出82例异常,其中43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包括21三14例、18三6例、13三1例、性染色数目异常14例、染色缺失4例、染色重复3例以及嵌合体1例。核型分析漏检15例,包括染色微缺失9例和染色微重复6例。CMA漏检16例,包括染色易位15例,性染色嵌合1例。有7例核型分析与CMA检测结果不一致。1例核型分析为标记染色,经CMA检测为9号染色p13.1p21.1重复。结论染色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可以提高染色异常的检出率,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在检测自然流产胚胎染色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对自然流产的女性进行样本收集,收集本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期间的样本共计768例,对胚胎绒毛组织实施染色微阵列分析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胚胎染色异常共计336例,异常率为43.75%,数目异常占比63.39%,染色结构异常占比36.61%;大于35岁的孕妇染色异常率更高,其中孕妇自然流产孕周在12周以内更易出现流产情况(P<0.05),流产次数与胚胎染色异常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染色微阵列分析技术实施自然流产胚胎检测,能够为临床病因分析提供重要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自然流产 胚胎染色体异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染色微阵列分析(CMA)在珠海市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5例同时接受CMA和核型分析的产前诊断孕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MA及核型分析均检出异常6.3%(38/605),CMA异常而核型分析正常4.6%(28/605),CMA正常而核型分析异常1.7%(10/605)。CMA总的异常检出率10.9%(66/605),核型分析总的异常检出率7.9%(48/605)。结论CMA较传统核型分析更敏感,能检出更多的染色异常,避免更多的缺陷儿出生,在珠海市产前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11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科室就诊的符合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 2870例,其中 168例同时实施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检查和染色微阵列检查。结果:核型分析阳性检出率约为 14.29%( 24/168),染色微阵列阳性检出率约为 20.24%( 34/168),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149),但是染色微阵列检出率更优;染色微阵列检出的染色数目异常及嵌合体,和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在染色核型分析正常案例中,染色微阵列阳性检出率为 11.11%( 16/144),其中致病性 CNVs检出率为 2.78%( 4/144);不明意义异常检出率为 7.64%( 11/144)。在染色微阵列分析结果正常案例中,染色核型分析检出平衡性结构异常检出率为 4.48%( 6/134)。结论:染色微阵列技术在染色片段缺失 /重复异常检测上,比染色核型分析更有优势,而染色核型分析可以弥补染色微阵列染色平衡易位和倒位检查中的不足。染色微阵列检测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染色核型分析,可提高异常检出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超声提示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的遗传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4例因产前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取其羊水或脐血行染色微阵列分析,其中111例病例同时行染色核型分析。并根据单一心脏结构畸形、多发心脏结构畸形不合并心外畸形、心内合并心外畸形分为3组。结果154例行染色微阵列检测的胎儿中,37例结果异常,总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的检出率为24.03%;111例核型分析结果中,共检测到13例异常结果,核型异常检出率为11.71%,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9)。单一心脏结构畸形组50例,多发心血管系统异常组57例,心内合并心外畸形组47例。3组染色微阵列分析结果异常率分别为2%(1/50)、31.58%(18/57)、38.30%(18/4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染色异常率分别为0%(0/39)、10.53%(4/38)、26.47%(9/34),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与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密切相关。与常规染色核型分析技术相比,染色微阵列分析技术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染色畸变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风险评估及遗传咨询。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在染色异常产前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3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神经系统畸形且行产前介入性诊断的胎儿,回顾其染色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根据是否合并神经系统外畸形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单纯性神经系统畸形组(84例)及合并神经系统外畸形组(47例)。结果单纯性神经系统畸形组和合并神经系统外畸形组染色G显带阳性率分别为2/84(2.4%)和15/47(31.9%),aCGH异常率分别为5/84(5.9%)和19/47(40.4%)。合并神经系统外畸形组染色G显带及aCGH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纯性神经系统畸形组。本研究染色异常的研究对象中,不同的神经系统畸形类型中阳性率最高的是Dandy-Walker综合征,为55.6%(5/9),其次为全前脑,为50.0%(4/8)。结论胎儿神经系统畸形染色异常率及aCGH异常率增高,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指征。当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时,染色异常率及aCGH异常率显著升高。当产前发现神经系统畸形时,都应建议其产前诊断,行核型分析及aCGH检查。

  • 标签: 神经系统畸形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aCGH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产前超声诊断为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胎儿的aCGH结果,所有病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且染色核型正常。结果87例胎儿aCGH结果中,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为5.7%(5/87),VOUS的检出率为3.4%(3/87),良性CNVs的检出率为91%(79/87)。单独泌尿系统结构异常aCGH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9%(2/70);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合并泌尿系统外超声结果异常CNVs的检出率为17.6%(3/17)。结论对于产前超声提示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胎儿,即使染色核型正常,aCGH也可能检出异常,对于产前超声提示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胎儿建议行aCGH检查。

  • 标签: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染色体微阵列 产前诊断
  • 简介:染色微阵列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全基因组范围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传统染色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的绝大多数染色不平衡,而且能检出亚显微水平的拷贝数变异。本文针对该技术的平台分类、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分类与解读,面临的挑战、临床适应证、伦理及遗传咨询方面做一概述。

  • 标签: 产前诊断 微阵列技术 染色体不平衡 遗传咨询 临床适应证 染色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在流产或死胎原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及流产或死胎与染色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CMA技术对流产绒毛或死胎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检测。结果824例流产或死胎样本检测成功率100%,染色异常381例(46.2%),其中数目异常312例(81.9%),结构异常66例(17.3%),单亲二倍(uniparental disomy, UPD)3例(0.8%)。数目异常中占比最大的为非整倍体,共287例(92.0%),以16-三和Turner综合征最为多见,分别为41例(13.1%)和63例(20.2%)。66例染色结构异常中,26例(39.4%)发生拷贝数重复,20例(30.3%)发生拷贝数缺失,20例(30.3%)发生拷贝数重复伴缺失,其中33例检出临床致病的可能性大。结论CMA是诊断流产或死胎病因的一种可靠、稳定、高分辨的技术。胚胎染色数目异常是引起临床流产的主要遗传因素,其中以非整倍体变异最为常见。

  • 标签: 流产物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 简介: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染色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染色组的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技术。CMA以其高分辨率、高效率、高自动化操作等优点,不仅能有效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技术所能检测的染色数目异常及非平衡性结构异常,还能检测染色组亚显微结构水平上不平衡重排引起的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成为现代临床遗传学常规诊断工具,并被引入到产前胎儿遗传疾病检测中。本文将就产前胎儿遗传病、胎儿遗传病检测的技术回顾、CMA技术的发展及在胎儿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等做一个详细的综述。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遗传病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duodenal obstruction,DO)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51例超声提示存在DO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对其进行CMA检测,并随访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在51例胎儿中共发现8例异常,检出率为15.7%,包括3例染色数目异常,5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重复综合征、13q21.33q31.1微缺失、13q21.32q22.3缺失、13q21.2q31.1缺失和1q43q44重复。13q的EDNRB及17q12的HNF1B为胎儿DO的候选基因。单纯DO组于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vs. 11.1%,P > 0.05)。39例活产,1例死胎,引产的11例中包括8例CMA结果异常者。结论DO与基因组拷贝数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须进行产前诊断。CMA不仅可以检测微缺失/微重复变异,同时具有发现可疑致病基因的能力,可为DO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十二指肠梗阻 染色体微阵列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高龄孕妇异常妊娠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2例高龄孕妇的CMA检测结果、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随访结果。结果在562份羊水样本中,共检出胎儿染色异常73例(12.99%),包括21例(3.73%)染色非整倍体和52例(9.25%)染色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其中包括病理性变异27例(4.80%)、可能致病变异4例(0.71%)、临床意义未知变异42例(7.47%)。与非高龄孕妇相比,在自愿检测、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无创产前检测异常指征下,高龄孕妇胎儿染色非整倍体的检出率均高于非高龄孕妇。在染色CNVs的检出率方面,高龄与非高龄孕妇、以及单纯高龄与非单纯高龄孕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随访552例(98.22%)孕妇。在CMA检测提示病理性和可能致病变异的31例孕妇中,25例终止妊娠,6例(19.35%)正常分娩且新生儿未见明显异常。CMA检测提示为临床意义未知变异的41例孕妇中,3例选择终止妊娠,1例胎儿出生后发现畸形。在CMA检测未见明显异常、且成功随访的480例孕妇中,5例(1.04%)出现妊娠异常或胎儿出生后发现畸形。结论通过CMA检测预测的妊娠结局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CMA检测提示为临床意义未知变异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高龄孕妇无论是否合并其他症状,均建议其接受CMA检测。CMA联合其他检测手段是为这类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趋势。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高龄孕妇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拷贝数变异
  • 简介:目的分析孕早期超声发现的单纯性淋巴水囊瘤胎儿的绒毛染色微阵列结果,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孕14周前超声诊断为单纯性淋巴水囊瘤并行绒毛穿刺产前诊断的单胎妊娠胎儿。回顾性分析染色微阵列结果。结果29例胎儿中,共有21例(72%)胎儿染色异常,其中18例为染色非整倍体异常,1例为环状染色,1例为染色易位,1例为染色部分重复。微阵列结果中,共有22例(76%)异常。结论早孕期超声诊断为单纯性淋巴水囊瘤胎儿染色异常率较高,array-CGH检查有助于明确染色异常中的具体片段及可能包含的致病基因。染色核型分析仍是单纯性淋巴水囊瘤胎儿查找病因的重要方式。

  • 标签: 淋巴水囊瘤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阵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B超提示异常的胎儿293例,包括结构异常168例及非结构异常125例。在排除常见的染色异常核型后,对其羊水行CMA检测。结果CMA共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s,pCNVs)16例,检出率为5.46%。在168例结构异常胎儿中检出pCNVs 10例,检出率为5.95%。在125例非结构异常胎儿中检出pCNVs 6例,检出率为4.80%。结论与传统的染色核型分析相比,CMA可以提高超声异常胎儿染色异常的检出率,可作为有效的产前诊断方法。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超声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核型分析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染色平衡易位/倒位携带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既往因自然流产(≥2次)、死胎、胎儿多发畸形或染色异常患儿生育史,夫妇双方行外周血染色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确诊夫妻一方为平衡易位/到位携带者,孕妇此次自然受孕并妊娠至18~25周(90例);以及因孕妇高龄、产前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和产前筛查高风险行胎儿染色核型分析发现胎儿染色结构异常后,夫妇行染色检查确诊为夫妻一方为易位/倒位携带者(27例)。这117例孕妇在孕18~25周行羊膜腔穿刺染色核型分析和CMA。比较并总结产前诊断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并总结产前诊断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0%(117/117)。染色核型分析检出6.0%(7/117)的胎儿携带不平衡易位/倒位,33.3%(39/117)携带平衡易位/倒位。CMA检出14例胎儿携带有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1例临床意义未明CNV,异常检出率为12.8%(15/117)。15例检出CNV胎儿中与父母易位/倒位相关的CNV有13例,新发变异1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Duchenne肌营养不良基因变异携带者1例。综合核型与CMA结果,最终确定携带有不平衡易位/倒位片段胎儿占10.3%(12/117),携带平衡易位/倒位胎儿占31.6%(37/117),染色正常胎儿占58.1%(68/117)。结论染色核型分析与CMA技术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当夫妻一方染色平衡易位/倒位携带时可提供更加准确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

  • 标签: 易位,遗传 核型分析 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HD技术平台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ome ana-lysis suite染色分析套件)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根据CHD患儿是否合并心外异常分为孤立型CHD组和综合征型CHD组;根据CHD患儿解剖学特点对2组患儿CHD表型进行分类,分为简单型CHD组和复杂型CHD组。结果在130例行CMA的CHD婴幼儿中,共在53例患儿中检出60个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CNVs),总体检出率为40.8%(53/130例),其中32例(24.6%)患儿的致病性CNVs<107 bp。检出染色微缺失/重复综合征29例(54.7%),其中最常见的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孤立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2.8%(30/70例),综合征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8.3%(23/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简单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4.4%(20/58例),复杂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5.8%(33/7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通过基因型与表型分析,发现SUZ12、DGCR6、YWHAE、CRKL、LZTR1、DLG1、ADAP2、TBX6基因是与CHD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结论CMA在婴幼儿CH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推荐CMA作为CHD婴幼儿临床一线遗传学检测技术,无论哪种类型CHD均应接受CMA检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微缺失/微重复 候选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染色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明显表型异常成年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进行的,无明显表型异常成人外周血CMA病例,共计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染色G显带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结果33例因产前诊断胎儿CMA阳性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10例,占总病例的30.3%,占家庭数的52.6%;76例因不良生育史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9例,占总病例的11.8%,占家庭数的16%;25例因夫妇一方染色异常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3例,占总病例的12%;2例因特殊家族史进行外周血CMA检测的,外周血CMA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于无明显表型异常的成年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CMA检测,可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从而提供更全面详细的细胞遗传学信息及遗传咨询。

  • 标签: 无表型异常成年人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