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对粮食非常重视。三年困难时期,他辛勤操劳,呕心沥血地主持制定了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国家和人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 标签: 周恩来 粮食部门 困难时期 粮食问题 粮食工作 大跃进
  • 简介:在第二次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国民党军队对江西工农红军组织第一次围剿、根据地军民正准备反“围剿”前夕,在中国的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却发生了一起“神秘”的重大事件——它就是“AB团事件”。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此事并非当时“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所为,而是根据地内部自己的肃反扩大化所致。

  • 标签: 重大事件 红军时期 国民党军队 革命根据地 反“围剿” 战争初期
  • 简介:贵州明清两代,为科举人才辈出时期,全省显现6000举人700进士状况,超胜前代。盘县建置久远,人才叠出,明清以科举进仕者亦近200人。本文仅作一简要介绍,立足于深入研究,可作现今地方人才和政府公务员任用之借鉴,并提供研究者参考。

  • 标签: 盘县 明清 人才 状况初探
  • 简介: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等南下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批割据政权,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对经济、文化造成严重破壤。伴随着这些政权的兴灭,引起各族民家主动或被动的大规模流动迁徙。这一时朝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时期。其时佛教在中国漠地弘传已有相当基础,这些政权大都优遇僧人.礼佛斋僧,盛建塔寺,组织佛典翻译,支持佛教发展。这样,民族迁徙与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兴旺,为此後中国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而佛教又成为联结与融合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各少数民族接受汉地先进文化的津梁,从而对於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对於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巩固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民族迁徙 佛教传播 民族融合
  • 简介:咸同时期湖湘士人的古文实践与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曾国藩开创的湘乡文派是建立在湖南固有的“情韵”和“义理”两个文学传统基础之上,也取决于湖南地域独特的地理和风俗。湖南士人事功视野中的天下意识、政治自觉和义贞独立之精神对湖湘古文产生了极大影响。

  • 标签: 湖南 古文 士人 事功 文学传统 “义理”
  • 简介:在中国寺庙宫观的香火背后,在聚礼共拜的清真寺和敲响祈祷钟声的教堂之外,还有一个分布在全国各地数以亿计的民间信仰群体。这个庞大的多民族群体中的普通民众,分别以家族、宗亲、村寨乡里为根基,世代传承着他们的信仰观念、信仰习俗,度过他们异常纷繁复杂的信仰生活。复杂多样的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是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来民间文化空前繁荣的组成部分,它们实际上是宋代以来民间文化高潮的延续。这里所谓的民间信仰,指的是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神灵信仰,包括围绕这些信仰而建立的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它往往没有组织系统、教义、教规,既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民间信仰 明清时期 张掖 碑刻 民族群体 日常生活
  • 简介:宋神宗、哲宗时期,随着熙宁、绍圣的开边拓土,蕃汉民族交往日益增加,土地关系、民族关系以及新旧归附区社会稳定等诸多新问题接踵而至。为了保障西北边疆政策的顺利贯彻,政府强调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西北蕃部的治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西北蕃部各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对于处理西北边地各族矛盾和纠纷、打击西北缘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西北蕃部民族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神宗哲宗时期 西北蕃部 民族立法
  • 简介:明清时期,在河湟地区(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与青海省东部一带)活跃着一支以回族为主的穆斯林商帮。这一商帮虽然在清代十大商帮中未占据一席之地,仅仅是晋陕商帮中的一个分支,但他们在河湟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术界对于河州商帮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党诚恩、陈宝生主编的《甘肃民族贸易史稿》;李清凌主编的《甘肃经济史》和李清凌著《西北经济史》,以及高占福《明代的甘肃回族及其社会经济发展》、赖存理《清代回族商业经济初探》等文,

  • 标签: 明清时期 穆斯林 商帮 临夏回族自治州 河州 社会经济发展
  • 简介:针对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学者提出了“文明对话”的理念,认为建立在文明多样性和生活方式多元化基础上的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实际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历史上从来未曾间断过,正是这种对话和交流滋养和丰富了人类文明。本文欲从“文明对话”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回、儒哲学思想的沟通情况进行初步的探析。

  • 标签: 伊斯兰文化 儒学 哲学思想 文明对话
  • 简介:盛世才是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新疆历史上复杂的政治人物。他主政新疆11年,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管理措施。这些举措,不仅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起到了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标签: 盛世才 新疆 行政 措施
  • 简介:魏晋南北朝,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一共369年,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变化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仍,皇朝更迭如同走马灯;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反复破坏与重建,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情景。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民族发展和中国服饰演变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服饰 中国古代史 玄学 统一全国 社会经济
  • 简介:庞中华,重庆市人,一度被誉为硬笔书法教育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自1980年以来,庞中华有一百多种字帖和专著出版发行,其图书总印数已突破亿册。他还应邀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办《硬笔书法讲座》、《庞中华硬笔书法艺术讲座》等,听众数以千万计。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学员一百二十余万人。

  • 标签: 硬笔书法 成功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华 中央电视台 当代中国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城市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第二条战线。当年,我在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现福州一中)读书,有幸投身这一洪流,经受了革命锻炼。2008年是福州一中爱国民主运动60周年,也是我入党60周年。回忆这一段历史,禁不住心潮澎湃,感触万千。

  • 标签: 爱国民主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 福州市 国民党军 学生运动 第二条战线
  • 简介:古代两河流域银贷业商人的苏美尔文为dam-gàr,他们是从事借贷和买卖获利的专业人员。本文根据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原始经济档案研究了7个主要商人的借据档案,总结了有息和无息贷款、大麦借贷的基本高利率,大麦和其他物品的一般价格,以及银钱和大麦转换借贷形式等规律,并对散乱发表的出土借据中的7个主要商人的文件进行了档案重建,进而为理解古代两河经济领域中货币形式、银贷利率、商人职能等金融和商业规律提供第一手史料。

  • 标签: 尼普尔 乌尔第三王朝 商人 银钱借贷 利息 限期
  • 简介:西晋末年,益州刺史赵廞据蜀叛乱,利用先世同为张鲁旧民并信奉天师道的关陇流民为羽翼。但其合作很快破裂,赵廞旋即败亡。其后不久,以李雄为首的关陇流民与同奉天师道的范长生集团合作,却成功地割据巴蜀,建立了成汉政权。本文通过考察曹魏西晋时期天师道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和分化,指出赵废所信仰的天师道不同于关陇流民,不再具有张鲁时期整合夷夏贵贱,结成政教合一共同体的能力,这是促成赵、李据蜀一成一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师道 范长生 关陇 曹魏时期 西晋末 州刺史
  • 简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银贷业十分发达。本文根据4本汇集了全部出土于宗教中心尼普尔城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经济档案文件的原文集,以出土借据中的落款日期和商人的名字为序列,对7个主要商人的文件进行了档案重建,进而为理解古代两河经济领域中货币形式、银贷利率、商人职能等金融和商业规律提供第一手史料。

  • 标签: 尼普尔 乌尔第三王朝 商人 银钱与粮食麦借贷 泥板文书 档案重建
  • 简介:美国政府最新解密的档案文件显示,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背景下,美国中央情报局虽然继续援助西藏分裂势力的反华秘密行动,但是大幅度削减了援助的规模和水平。到1974年,美国终止了对西藏准军事行动的经济资助。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的西藏政策根据中美关系正常化形势发展的变化而作出了相应调整。

  • 标签: 美国 中央情报局 西藏 尼克松 中美关系
  • 简介:明代万历初期的张居正政治被认为是明代内阁政治的极点,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内阁首辅处于行政结构的极点,强烈地推进中央集权政策。这篇小文通过研究在隆庆时期的内阁政治的状况与北边政策的演变,探讨为何出现这一政治结构。

  • 标签: 隆庆 张居正改革 赵贞吉 徐阶 首辅 王崇古
  • 简介:林则徐(1785—1850),这位被全国和世界人民所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因他的坚决禁烟抗英,捍卫国家主权,遭到清廷当权者诬陷、排挤,而被贬斥流放。正如李兴盛教授所说:“流放是对人的肉体与精神,人的创造力与天才的一种摧残。它给流人带来了巨大苦痛,但是流人却在巨大的苦痛中,对开发边疆、传播中原文化为主体的流人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流放中的艰苦对天才的产生又起到了玉成的作用”(《黑龙江日报》2008年5月23日)。本文就林则徐在新疆“泪洒冰天,血沃塞土”(李兴盛《东北流人史自序》)做简要论述。

  • 标签: 林则徐 恤民思想 新疆 《黑龙江日报》 箕子 爱国
  • 简介:创刊于同一年的《新青年》和《妇女杂志》在倡导妇女解放方面都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和地位,但是《新青年》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先锋”——在创刊后的二、三年间它基本是在梁启超所开创的女权启蒙话语框架内提出和讨论妇女问题,1918年才正式提出女性的主体性问题——“我是我自己的”;《妇女杂志》虽然一直从事着对女性的启蒙,但在五四期间却不能与时俱进而“落伍”,1921年章锡琛担任主编后发扬“五四”精神,沿续《新青年》的妇女解放话题——尤其是自由恋爱,从而使《妇女杂志》成为五四后又一个反传统的重要阵地。

  • 标签: 《新青年》 《妇女杂志》 妇女问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