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文献给出的正整数的完备分拆的充要条件,给出了正整数n的完备分拆的分部量和分部数的一个界.其中正整数n的完备分拆是指n的包含不大于n的所有正整数的唯一分拆的分拆,而n的分拆是将n表示成若干个正整数的无序和,所分成的正整数称为分拆的分部量,而分成的正整数的个数称为分拆的分部数.

  • 标签: 完备分拆 分部量 分部数
  • 简介:洛克私有财产学说是由私有财产的逻辑起点(自然状态)、产生源泉(人类劳动)、占有限度(自我享用)这“三位一体”构成.它的现代意蕴相应地表现为:政治学的现代意蕴——政治统治的合法不再源于“授命于天”,而是源于劳动生产的合理性;哲学的现代意蕴——人的必然与自由不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于劳动;伦理学的现代意蕴——人类贪欲具有生产效能,不再是道德谴责的对象,反而成为合理性存在.

  • 标签: 私有财产 人类劳动 现代性意蕴
  • 简介:“端倪”是“心”之本体或端绪,指人在对善恶的自觉选择中本源意义上的向善倾向。白沙“端倪”与陆学的“本心”有着明显区别:陆学侧重通过各种功夫复其本心;白沙学说以养出“端倪”为进学之基本,重点在扩充功夫上。“端倪”与佛道两家所追求的虚静之心境也有差异。白沙先生坚决反对专寻书籍进行记诵的读书方法以及一味遵循外在具体的道德规范却没有内心真实体验的入学功夫。

  • 标签: 白沙先生 端倪 本心 四端
  • 简介:摘要随着计划生育的连续,我国缺少儿女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各级各类敬老院,大部分敬老院在运营与管理上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共同才能加以解决。因此建立需要较完备的社会支撑系统,才能提高老人的幸福感,便之能够愉快地度过晚年。

  • 标签: 社会支撑 生活质量
  • 简介:民权学说是梁启超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说是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思想体系。梁启超的民权学说可以从两个时期来考察,一是戊戌维新时期,一是流亡日本时期。前期主要在于启发民众思想觉悟,开通社会风气,实现“君民共治”,而后期融入了主权在民论、自由平等观、国民国家观。梁启超以报刊与西书为宣传媒介,以学会与学校为宣传场所,因时因地制宜,使民权学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社会进步、国人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梁启超 民权学说 宣传方略
  • 简介:从治理国家来说,胡瑗认为君臣交而天地成,所以治理国家必须注重君与臣的同心、臣与臣的合作,做到上下协力,众贤同力;从事业发展来说,胡瑗认为众人助而事业兴,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得气类才德相合者的帮助和支持;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胡瑗认为左右师而已得裕,要求人们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要善纳人言。

  • 标签: 协作共进 相交学说 宋代胡瑗
  • 简介: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哲学和社会学),具有不同的认知形式,但两种理论都是对同一社会现象──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因,以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本文试图从几个可比因素出发,着重对两种理论学说的理论背景与文化背景、“矛盾”与“冲突”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两相对应的“冲突单位”和“矛盾的对立面”作一比较研究。

  • 标签: 矛盾 冲突 阶级论 阶层论 冲突单位
  • 简介:先秦儒家认识人性的角度虽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性向善的追求,并且均注意到了人性中的幽暗面.孟荀二人认为世道的昏暗是由幽暗人性造成的,并将忧惧的对象指向了口舌耳目之欲的无节制状态.但由于二人认识观的不同,孟荀二人在如何应对幽暗人性上产生了分歧--前者强调内向反思,后者强调外在规范.可是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他们的幽暗意识都未能冲破儒家思想中的乐观主义情结,即对圣王之治的迷信.在这种情结的影响下,幽暗意识最终沦为了圣王思想的陪衬.

  • 标签: 先秦儒家 人性 幽暗意识 内向反思 外在规范
  • 简介:摘要:在传统观念看来,一国发展绕不过西方宪法政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已然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不例外。在比较马克思学说与传统观念差别的基础上,文章批判了以西方宪法政治之体系化关系企图占有人的共同活动的致命错误,对西方宪法政治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合法的评价提出相反的论断,揭示了西方宪法政治必然走向终结。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特殊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并简议如何消除西方宪法政治带来的危害。

  • 标签: 西方宪法政治 马克思学说 传统观念
  • 简介:我国学者对于学说的国际私法渊源地位问题尚存争议,有些学者旗帜鲜明地认可学说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但有些学者全然不提学说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但是不论是从国际私法发展历史、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复杂还是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客观现状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将学说列为国际私法渊源有其必要和可行

  • 标签: 学说 国际私法 法律渊源
  • 简介: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学说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它们表现了身处春秋战国时代在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煎熬之下的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这些社会理想学说包括《礼记》憧憬的"大同"社会、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老子神往的"小国寡民"社会、庄子追慕的"至德之世"、尉缭子羡慕的"天下一家""共寒共饥"社会、《吕氏春秋》崇尚的"至公"社会、《六韬》描述的"天下与共、同利同乐"社会。这些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期盼理想社会统治者出以公心,人与人相亲相爱,社会成员实现财富共享,从而保证社会安康和谐。这与西方思想家提出的以"无私""共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学说存有相通之处,是当下"中国梦"蓝图参考、吸收的宝贵思想资源。

  • 标签: 社会理想 大同 仁政 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天下一家
  • 简介:孔子的人性心理思想涉及到对人性的本源、结构、价值趋向以及人性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本文把孔子论人性发展的心理机制的思想概括为“审美习成论”。

  • 标签: 孔子 人性心理 生性 习(成)性 审美习成论
  • 简介:随着人的主体自由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能动也不断的升华,外界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化也越来越深刻。人的自由的实现必然通过作用于外界自然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不断创造出使人获得自由的物质基础,从而不断改造自身的自然,使人成为其自然的主人,即人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学说,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人对自身自然和外界自然的改造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分析,论述社会主义的根本本质,即实现人的自由,达到人的解放。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迈向劳动者自由联合体的重要过渡。

  • 标签: 自由联合体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 简介: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思维方式,把说明类的教材文本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素材。巧妙运用主问题设计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内容,乐于探究,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 标签: 说明文教学 主问题设计 小学语文
  • 简介:公共行政的传统模式——官僚制在各国公共管理领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遭遇到了古立克异常学说与西蒙理论的挑战,这种思想上的碰撞预示着传统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反映了公共行政思想的发展脉络。

  • 标签: 官僚制 古立克的异常学说 西蒙理论 挑战
  • 简介:阶级斗争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哲学论证的重点。可以说,马克思哲学摆脱德国哲学的思辨传统,下降到具体的“实践”层面,这个“实践”就是指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政治实践。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只能作出这样的理解。这种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阶级斗争学说曾在中国起到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巨大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以后的阶级斗争模式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也是十分固执的。

  • 标签: 马克思 阶级斗争 阶级划分 革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