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室作为现代医院重要诊疗科室,一直承担着手术、抢救、观察治疗等重要任务,且手术室工作具有着劳动强度大,技术性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往往存在着医疗护理隐患。本文从手术室潜在的护理隐患入手,对隐患内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有效的减少了相关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手术治疗的医疗安全,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并健全手术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法律知识水平,并定期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统计,针对高危的因素不断改进管理措施是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措施,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潜伏计算的基本条件、方法以及流行病学意义,并通过数据实例,分别采用对数正态、伽马、威布尔和埃尔朗分布方法,展示了完全观察和不完全观察数据计算潜伏的过程。

  • 标签: 传染病潜伏期 流行病学 计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太极步法辅助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偏瘫患者肢体平衡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太极步法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配合习练太极步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nce Scaie, BBS)评价患者的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Holden Walking Ability Classification, HWAC)评价下肢步行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 FMS)评价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太极步法组BBS评分[(44.4±7.9)分比(38.7±9.9)分,t=4.885]高于常规康复组(P<0.01),HWAC分级[(3.6±1.0)级比(2.7±1.0)级,t=5.152]高于常规康复组(P<0.01),FMS评分[(12.3±1.4)分比(10.4±1.4)分,t=4.785]高于常规康复组(P<0.01)。结论太极步法辅助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卒中 中风(中医) 脑卒中康复 中医康复 太极拳 太极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侧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对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和结局,探讨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之间的关系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累及颈内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检查、诊断、手术经过及随访情况等。共4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24例(58.5%),男性17例(41.5%),平均年龄47.9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将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分为毗邻、压迫、侵袭和源发于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分别观察术中肿瘤与颈内颈动脉的关系及对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和结局。结果32例(78.0%,32/41)颈内动脉得到保留,9例(22.0%,9/41)颈内动脉进行了重建。27例(65.9%,27/41)在影像学上与颈内动脉呈毗邻关系的肿瘤均成功自血管表面分离;11例(26.8%,11/41)压迫颈内动脉的肿瘤中,5例成功自血管表面分离,另外6例无法自血管表面分离而行血管重建;1例(2.4%,1/41)侵袭颈内动脉的肿瘤及2例(4.9%,2/41)颈内动脉瘤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6.1±2.9)月,除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年发生脑转移,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提示与颈内动脉呈毗邻关系的侧颅底肿瘤,通常可与颈内动脉分离;压迫颈内动脉的肿瘤术前应做好血管重建的准备,术中首先尝试分离,分离失败则进行血管重建;侵袭颈内动脉管壁的肿瘤及源发于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在术中可直接将肿瘤与受累段颈内动脉一同切除并进行血管重建。术前根据影像学结果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之间关系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侧颅底 肿瘤 颈内动脉 影像学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恢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20年3月12日至2020年4月23日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长期阳性而连续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OSA分为2组,其中合并OSA组75例,未合并OSA组3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睡眠监测,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恢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OSA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的107例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22.2(12.5,31.0)次/h,75例(70.1%)合并OSA。与未合并OSA组相比,合并OSA组男性比例更高(2组男女比分别为43∶32比7∶25,χ2=11.32,P=0.001);合并OSA组高血压[45.3%(34/75)比18.8%(6/32)]、糖尿病[22.7%(17/75)比6.3%(2/32)]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3%(10/75)比0]的发病率均更高(χ2值分别为6.77、4.14、4.66,P值均<0.05);但2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0(45.0,67.0)岁比52.5(37.3,60.8)岁,Z=1.73,P=0.0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RR=6.129,95%CI:1.217~30.867,P=0.028)、STOP-Bang问卷(RR=28.569,95%CI:3.633~224.681,P=0.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R=5.309,95%CI:1.593~17.687,P=0.007)和高血压(RR=6.805,95%CI:1.014~45.684,P=0.048)与恢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OSA有关。结论OSA是恢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男性、STOP-Bang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与恢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OSA相关。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多道睡眠描记术 危险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合并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用手术优先方案矫治217例(男97例,女120例,年龄18~38岁,平均23.6岁)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三维CT,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根据畸形情况分别用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上颌前牙根尖下截骨、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颏部截骨等手术矫正颌骨畸形,术后2周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术中下颌骨折5例(2.3%)术中行坚强内固定后愈合良好,术后下唇麻木124例(57.1%), 98例在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26例麻木范围减小,症状缓解。9例(4.1%)患者术后出现暂时开现象,经颌间牵引1个月后开消失。所有患者均无骨坏死、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其他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完成正畸治疗,治疗周期6~15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形和咬合关系,效果满意。结论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方案矫治治成人骨性牙颌面畸形可行,能更快获得面部轮廓和咬合功能改善,降低正畸治疗难度、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满意,患者更易接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手术优先 正颌外科 错畸形 截骨术
  • 简介:摘要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术式是乳突切除经面隐窝入路。为实现微创、精准、低损伤的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已有直达耳蜗通路及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研究,然而仍然存在钻制通道精准度低、面神经损伤等问题。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直达耳蜗通路、机器人技术应用、通道钻制精准度及风险性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给予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96例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合并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合并症患者加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合并症患者干预期间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间干预后SAS、S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对比对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糖控制效果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不良反应、促进预后。

  • 标签: 结石性胆囊炎 糖尿病 手术室护理 不良反应 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