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口腔牙体牙髓教学过程中采用发展评价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共有97名口腔专业医学生到我院牙体牙髓科实习,从中随机抽取42名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名,分别由两位临床医师带教,观察组采取发展评价的教学模式,而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和就业状况。结果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观察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习结束后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牙体牙髓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发展评价,能够有效的巩固实习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实习生的个人专业技能水平,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发展性评价 牙体牙髓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展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00例新生早产儿,将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发展照顾。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出生后体重增加及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照顾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任何不良反应,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展照顾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1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发展照顾,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入院、入院7d、入院15d体重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发展照顾,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发展性照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发展照顾方法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以发展照顾进行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胆红素值、并发症率、体重增长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发展照顾的护理方法,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儿体重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护理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早产儿发展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需实施发展照顾的早产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新型早产儿护理发展包(由(1)头垫(2)双翼(3)尾翼(4)细布绳组成)将双翼、尾翼卷起反折,制作围成以早产儿枕骨一坐骨结节为长轴,左右肩宽为短轴,高5~10cm的“U”形的“鸟巢”。头垫折盖于早产儿头部。对照组用纯棉柔软的方形包被对角折叠后卷曲成条状,沿早产儿身体四周围绕,形似鸟巢。结果两组患儿保暖效果,方便程度,日睡眠时间,日进奶量,体重回复致正长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型早产儿护理发展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避免了传统“鸟巢”制作的繁琐步骤,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反折形成的“鸟巢”形状固定,不容易松散,美观实用。更加体现科学化、艺术化、人性化、规范化的护理。

  • 标签: 新型早产儿发展包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展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门诊出生的早产新生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发展照顾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体重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及每天的进奶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体重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每天睡眠的时间及每天的进奶量指标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发展照顾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重症监护 随机数字表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展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7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发展照顾措施。分析比较两组喂养良好率、出生1周、出生2周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并对两组腹胀率、呕吐率、胃残留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生1周、出生2周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腹胀率、呕吐率、胃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母乳喂养情况,增加早产儿体重,减少喂养不良事件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进展性脑卒中所涉及各种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与40例非进展性脑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进展性脑卒患者作为研究组,以非进展性脑卒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史、血压、血糖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研究组中,患有20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11例颈动脉超声检查,4例感染,6例高胆固醇;在对照组中,有15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10例颈动脉超声检查,2例感染,5例高胆固醇。两组各因素进行比较,除了其高胆固醇差异是p>0.05,即没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项因素均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性脑卒中的多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近期感染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稳定等。

  • 标签: 进展性脑卒 因素 临床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断预防。方法对本病区76例颅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PHI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HA)颅骨骨折关系紧密。低血压,缺氧,凝血功能障碍,是引发进展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年龄、GCS评分重型、CT检查有蛛网下腔出血、颅骨骨折者应加强监测,纠正低血压、低氧血症,警惕凝血功能障碍,对减少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外伤 进展性脑出血 危险因素 GC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测因素及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2例进展性脑梗死、6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病例,比较两组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有无感染发热、是否合并颈动脉斑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方面的差异。结果进展组有糖尿病史、存在颈动脉斑块、合并感染发热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进展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史、合并颈动脉斑块、合并感染发热、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d,给予临床常规的治疗,包括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银杏达莫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作用于早期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进展性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静点,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2周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应用于早期进展性脑卒中有非常明显疗效且药效稳定。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n=38)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6ml。对照纽(n=36)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两组其余治疗相同,疗程15d。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栓通 进展性脑梗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d,给予临床常规的治疗,包括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银杏达莫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临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选择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9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日1次、立普妥20mg日1次口服,及桂哌齐特静脉滴注,1次/日;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10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运用SPSS15.10统计软件,结果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判定各变量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衡性分析结果表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并发症和初始状态NIHS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进展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在舒城县城关卫生院就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在脑梗死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与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仅在脑梗死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进行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监测凝血、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值的减少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病程中两组均无继发脑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塞通 低分子肝素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