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动词+他/它+数量(名词)”结构属于何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之一。本文以替换分析的方法,以四个句子为基本,分别用程度副词如“狠狠地”、“上”、“个”以及由它们组合产生的词组替换掉结构中的“他/它”,探究“动词+他/它+数量(名词)”的性质。结果表明以上替换词(词组)与“他/它”的作用相当,都表情感的抒发;“动词+他/它+数量(名词)”归属于“动词+数量(名词)”大范畴下,“动词+他/它+数量(名词)”、“动词+上+数量(名词)”、“动词+个+数量(名词)”属于平行子范畴,属于主观量;替换分析也表明“动词+他/它”已变成黏着结构,只是相当于动词的作用而已,因此“动词+他/它+数量(名词)”应属于动补宾结构,换句话说即单宾,而非双宾

  • 标签: “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 他/它 主观量构式 单宾构式
  • 简介:小朋友都知道,造句说话时适当地运用动词、形容词,能使句子具体生动。其实,数量用得好,也有这样的效果。可是,有些小朋友不注重数量的积累和使用,希望读了下文能使你重视起来。

  • 标签: 数量词 巧用 小朋友 形容词 动词 造句
  • 简介:片段一:课前谈话生:同学们,黎老师想给大家说三件事,可以吗?生:(乐意地)可以.师:几件呢?生:(伸出三个手指头,齐声回答)三件.师:黎老师怕忘了,就写在黑板上.(板书:三件)师:第一件事,起立,小板凳--生:进桌底.

  • 标签: 小学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数量词 教学活动 游戏
  • 简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几乎所有篇章都使用了数量。本文对《论语》中的数词和量词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归类,并且在作了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与前代的数量加以对比,以发现并总结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数量发展演变的规律。

  • 标签: 《论语》 数词 量词
  • 简介:在一般人心目中,数字很能说明问题,但如果满篇文章充斥着数量,就难有艺术性可言,让人读之索然无味了,这确实是一般规律。但如果数量用得巧妙,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 标签: 数量词 巧用 标题 艺术性 文章
  • 简介:数量语的复叠李宇明华中师范大学数量语的复叠有多种,本文讨论如下四种:1)唤弟引一群孩子天天在自己窗外吵闹……(航鹰《蒺藜女》,《当代》1997年3期,下文简称《蔡》,141页)2)一辆辆拖拉机开来了,那是寨子的人拉着满车的大米在寻找他们的逃走的...

  • 标签: 复叠式 周遍性 数量词语 “都” 句法位置 分离性
  • 简介:贺州桂岭本地话的量词小称,主要由量词加小称标记“儿”构成。小称量词一般指数量少、时间短等“主观小量”义。可以单用,也可以与数词结合构成数量小称。

  • 标签: 桂岭本地话 量词小称 数量词小称 语法意义
  • 简介:数量的使用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是须臾不可以离开的。从哲学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量的变化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因此,数量的使用对于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文章中,数量的使用对文章思想内容表现也是不可忽视的。从汉语史的角度看,数词量词都属基本词汇之列。几千年来虽然变化不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汉语中数量的使用与现代汉语比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本文想就电大古汉语教材(朱振家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对

  • 标签: 数量词组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使用方法 古汉语 数词
  • 简介:汉语中宾语前数量的出现与否会对一些句法结构产生制约。有些宾语前如果没有数量,句子就不能成立或不自由,而有些句子的宾语前却排斥数量。从这些句子宾语的指称来看,有的是定指的、有的是不定指的,还有的属于无指。但不管哪一种指称情况,名词宾语前数量的出现与否都与其在篇章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以数量名形式出现的宾语常常会充当后文的主题,数量把名词宾语前景化。突出其指称的对象在话语中的显著性。

  • 标签: 宾语 数量词 篇章地位
  • 简介:<正>《红楼梦》的韵文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诗、词、歌、赋、曲、诔、偈、对联、灯迷、酒令等,有二百首左右,其中以诗为主。本文探讨数量在《红楼梦》韵文中的修辞作用。一、数词“一”数词“一”在《红》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和各种量词量词结合所起的修辞作用各不同,兹分别予以论述。(1)“一”+量词(一)表示实数,无夸张成份①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27.324)(指《红楼梦》27回3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下同)。这是黛玉《葬花辞》中两句,用一年三百六十日(农历)这一具体数字来说明花卉整年之内都要受到大自然恶劣气候的折磨、摧残,暗喻人的一生也会有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

  • 标签: 数量词组 红楼梦 修辞作用 韵文 数词 曹雪芹
  • 简介:数词和量词是汉语词类中极有个性的两个范畴类,尤其是数量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篇章指代功能,学界的考察还相当不充分。文章立足认知语法,试图重新发现数量独特的个性,先梳理数词的基本语义及其句法变异,而后探索量词的基本功能及其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解析数量篇章指代功能产生的理据,运用相关(construction)的"强制"(coercion)效应来解释此类现象。

  • 标签: 个体化 指代 构式 强制 理据
  • 简介:数量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是非常丰富的,是指能表示数量或者程度的形容词。而一定数量的运用,能使句子大放异彩,让文章熠熠生辉,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穆旦在《赞美》一诗中运用了许多数量,极大化的语言下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实中寓虚、有限寓无限,超时空、超历史下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使这首诗的语言充满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数量词 穆旦 《赞美》
  • 简介:<正>陆俭明先生的《数量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一文(以下简称陆文),较为详尽地考察了现代汉语数量中间插入形容词的各种情况,分析了这种插入组合所受到的各种制约因素。这是很有意义的,不仅有利于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正确认识和掌握这种组合规律,而且为汉语本身的句法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对这种插入组合的另一种情况,作一补充考察。一我们认为,数量中间插入形容词的组合,不仅要受到数词和量词,特别是量词的制约,以及数量所修饰的名词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语境语义因素的制约。语境语义制约是陆文没有提到的另一种情况。语境语义制约,是指句子结构以外的上下句形成的语境,在语义上对这种插入组合的一种制约。这种制约可以影响句子结构内部的插入组合。陆文提到:由量词“件”形成的数量,当它修饰名词“行李”时,中间可以插入形容词(一

  • 标签: 数量词 形容词 语义制约 句子结构 语境 现代汉语
  • 简介:摘要:本文以隐喻为切入点,以汉语中的“数词+量词+名词”搭配为例,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汉语“数词+量词+名词”错配的可接受性原因以及隐喻性量词的分类。研究表明:1)在“数词+量词+名词”搭配中,量词可分为量词量词、名词性量词和动词性量词;2)量词是隐喻形成的重要因素,其错配是由于人类体验的差异映射到大脑机制造成事物的凸显和意象图式,识解出不同类型的量词表达。

  • 标签: 误配 数量名 构式 隐喻
  • 简介: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词“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派生来的.第一类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是同一上位的变体,二者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词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 标签: 借用动量词 动量构式 认知
  • 简介:本文从共时平面考察“V+上+数量”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特征,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上”的用法及其与动词本义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最后从历时角度考察其演成过程。

  • 标签: “V+上+数量” 语义功能 语法化
  • 简介:语言的观揭示了语言的整体性和体验性。语言是形式与功能或意义的结合体,既包含语义又包含语用信息,其本质是人类对在客观世界反复经验和体验到的事物事件、事件状态、结构、关系、及情景情境的抽象化、概念化的结果,其意义必须参照具有丰富百科知识的背景框架才能得以确切的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语言教学结合学习者对所经历事物、事件的体验与理解,将词汇、句法、语篇及语义和语用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 标签: 构式观 语言教学 经验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