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下肢溃疡,虽然致死率低,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有感染、恶化和截肢的可能。VLU主要由持续的下肢静脉高压引起,压力治疗实施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高压,是治疗VLU和预防复发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压力治疗的器具和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综述压力治疗的种类、联合应用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腿溃疡 压力治疗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下肢溃疡,虽然致死率低,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有感染、恶化和截肢的可能。VLU主要由持续的下肢静脉高压引起,压力治疗实施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高压,是治疗VLU和预防复发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压力治疗的器具和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综述压力治疗的种类、联合应用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腿溃疡 压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儿科心血管重症患者压力性溃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监护室共收治住院患儿2 198例,其中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1 180例为QCC活动前,2017年2~9月收治1 018例为QCC活动后。比较开展QCC活动前后患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和护士对压力性溃疡高风险患者科内上报率的差异。结果开展QCC活动前后该护理单元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81%和1.57%,护士科内压力性溃疡高风险上报率分别为40.60%和79.80%。结论QCC活动有效降低了儿科心血管重症患者的压力性溃疡发生率,提高了儿科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压力性溃疡高风险患者的上报率。

  • 标签: 品管圈 压力性溃疡 儿科 重症 心血管
  • 作者: 张磊 史磊 邢秋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9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手术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天津市西青医院手术室 300380,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病案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Munro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方案在围手术期压力性溃疡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手术患者506例作为试验组(实际有效样本500例),试验组采用Munro量表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压力性溃疡风险进行评估,并基于风险分级采取分级护理预防措施。选取2019年1—7月手术患者60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2组患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压红的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为0.20%(1/500),对照组为0.33%(2/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压红的恢复时间为(36.10 ± 11.94) min,对照组为(41.70 ± 11.26)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9,P<0.01)。结论基于Munro量表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方案在预防压力性溃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Munro量表 围手术期 压力性溃疡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为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无法治愈。现报道一例复发型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经多学科讨论诊治后好转,旨在为临床医师避免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展为RUC和急性重症RUC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急性重症 难治性 多学科诊疗
  • 简介:摘要庞鹤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主要为气虚血瘀、经脉失养、湿浊热毒郁结于下。其中气虚血瘀为本,湿浊热毒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庞教授提出,本病的治疗当以益气活血贯穿始终,并结合整体证候与局部疮面情况,以辨证治疗为本,分期治疗为纲,需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疾病特点,灵活选方用药,初期以清热解毒为要,后期以生肌收口为重。

  • 标签: 静脉曲张溃疡 下肢静脉性溃疡 臁疮(中医) 庞鹤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1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1例55岁男性右下肢慢性溃疡患者。入院后行右小腿溃疡扩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在右跟腱与腓骨间隙中取出2块类骨骼样组织,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骨化组织,创面行VSD及换药治疗。术后49 d,取左股外侧中厚皮片移植于创面,之后行VSD治疗。患者术后皮片存活良好,住院77 d后痊愈出院。该病例提示慢性溃疡患者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改善病灶血液循环和清除创面异位骨化灶至关重要。

  • 标签: 骨化,异位性 皮肤溃疡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分期修复策略修复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20年 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8~74岁。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6 cm~22 cm×14 cm,术后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Ⅱ期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血管情况以及创面部位、大小、深度制订个性化修复方案,采用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6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4例,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10 cm×8 cm~25 cm×18 cm。9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供瓣区则采用背部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后皮瓣或肌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情况以及随访时皮瓣或肌皮瓣外观、质地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1例患者皮瓣或肌皮瓣成活;1例患者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予以清创切除后,将皮瓣向远端推进。8例患者创面直接愈合;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出现皮瓣下感染,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静脉充血,1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肌皮瓣下血肿,1例逆行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切口渗液、裂开,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术后均未见肿瘤复发。出院后随访2~5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皮瓣或肌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结论在Ⅰ期彻底清创、VSD治疗的基础上,Ⅱ期采用血运丰富的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臀大肌肌皮瓣或者游离/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创面,方法可靠,供区损伤小,治疗效果较佳。

  • 标签: 伤口愈合 骶尾部 放射性溃疡 臀部穿支皮瓣 臀大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远期再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再发严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普通外科接受穿孔修补术的117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随访术后3个月内是否行内镜检查、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术后是否继续吸烟、饮酒,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溃疡症状,是否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行胃镜检查22例(21.4%),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5例。共有10例患者(12例次)发生严重溃疡并发症,其中幽门梗阻6例,再次穿孔4例,溃疡出血2例。从穿孔手术至首次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间隔(24.8±5)个月。2例穿孔及1例反复梗阻者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与严重并发症组比较,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组患者术后早期行胃镜检查比例较高(23.7%比0,P=0.184)。结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的内镜检查及内科正规治疗依从率较低,长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胃镜检查 消化性溃疡出血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颈浅动脉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颈浅动脉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溃疡11例。溃疡发生距放疗平均13.4年,面积1 cm×2 cm~3 cm×7 cm,广泛纤维化。术前取材病理检查,清创宽度包括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控制深度,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清创后创面大小6 cm× 9 cm~8 cm×13 cm。以肩峰水平脊柱旁4~5 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的颈浅动脉筋膜皮支血管走行方向为长轴设计皮瓣,旋转点到皮瓣近侧缘的距离大于其到创面近侧缘距离约2 cm,皮瓣大小超出创面大小约2 cm。分离出蒂部血管后顺行切取皮瓣,转移到颈部修复放射性溃疡切除后缺损。供区边缘适当游离2~3 cm,如缝合张力较小可行真皮层远位减张直接缝合,如张力较大则采用部分缝合,缩小创面后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的溃疡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并小灶状钙化,局部区域坏死,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并少量中性粒细胞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排除肿瘤复发。11例患者中4例行供瓣区预扩张,其余7例均为皮瓣一期切取后转移,皮瓣大小8 cm×11 cm~10 cm×15 cm。8例采用颈肩胛皮瓣修复,3例采用颈背皮瓣修复。供瓣区8例真皮层远位减张后直接缝合,3例缩小创面后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中10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小范围坏死,通过创面换药和二期植皮后痊愈。随访6~24个月,溃疡无复发。所有患者放射性溃疡均得到有效修复,术区外观、功能良好。结论颈部放射性溃疡是颈部放疗后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颈浅动脉皮瓣靠近颈部、血运丰富、解剖恒定、供区隐蔽,是治疗颈部放射性溃疡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肤溃疡 辐射损伤 伤口愈合 颈浅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品管圈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品管圈,选取2018年2~5月、6~9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各55例,比较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品管圈应用前、后神经外科患者的术后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后的压疮发生率(5.45%)小于应用前(29.09%),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品管圈 压力性溃疡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的预防作用及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卧床治疗的老年病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对比两组压疮情况,护理前及护理2 w后两组受压区表皮温度、体表压力及心理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w后两组肩胛骨及骶尾部的皮温及体表压力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w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较好,有效改善其心理情绪。

  • 标签: 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 压力性溃疡(压疮) 预防作用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瘢痕癌,又被称为马氏溃疡,往往是在瘢痕溃疡的基础上恶变而成,其临床表现为溃疡长期不能愈合。瘢痕癌的致病因素与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瘢痕反复破溃、糜烂、合并感染等慢性刺激在其病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瘢痕癌的诊疗方案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以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与观点为主要依据,在瘢痕癌性溃疡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汇集形成专家共识,为瘢痕癌性溃疡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瘢痕癌 慢性溃疡 诊断与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应护理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此次研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018年1~12月期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对因护理,组间比较依从性、疾病复发情况、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依从性评分(11.9±5.7)分,高于对照组(6.7±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9.1±9.4)分,高于对照组的(49.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添加对因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预后。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对因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KAP理论干预模式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KAP理论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得分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PLP-Ⅱ总分及各维度得分、ESCA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KAP理论干预模式有利于促使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健康促进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铝凝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交口县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对照研究,其中就诊单号纳入对照组,就诊双号纳入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奥美拉唑,而研究组口服奥美拉唑的同时口服磷酸铝凝胶。两组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胃泌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结果研究组用药后总体疗效[95.83%(23/24)]高于对照组[79.17%(19/24)](χ2=5.079,P<0.05)。用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胃泌素[(137.5±18.5)ng/L比(137.1±18.8)ng/L]、TGF-α[(4.3±1.1)μg/L比(4.4±1.2)μ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3、0.156,均P>0.05)。用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胃泌素下降[(67.6±13.2)ng/L和(85.4±20.3)ng/L(t=18.024、17.569,均P<0.05)]、TGF-α升高[(7.2±1.9)μg/L和(6.1±1.5)μg/L(t=5.268、4.033,均P<0.05)],且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优(t=8.269、9.278,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3/24)]低于对照组[25.00%(6/24)](χ2=6.539,P<0.05)。结论在奥美拉唑口服的基础之上,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加用磷酸铝凝胶,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其症状,改善其血清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磷酸铝凝胶 奥美拉唑 治疗结果 安全 胃泌素类 转化生长因子α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状况,以及探讨个体因素对其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并帮助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5月20日期间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96例,其中男59例,女37例,<45岁患者68例,≥45岁患者28例。采用《患者个体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状况以及个体因素对其影响。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状况好、中等、差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50%(36/96)、40.63%(39/96)、21.87%(21/96),中等水平占比例最高,服药依从性总分为(6.50±1.40)分,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域、家庭收入、病程、婚姻状态个体因素均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均P<0.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年轻、女性、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在农村、病程较长、单身群体,对不同个体患者应采取灵活的健康教育方法,帮助患者提高用药知识,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水平。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服药依从性 个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穿孔(PPU)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通常需急诊手术治疗。腹腔镜修补PPU手术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和推广,腹腔镜修补PPU手术仍处于有争议、不同地区及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状态。随着腹腔镜微创优势的体现及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加上外科医师理念的更新以及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出现,腹腔镜治疗PPU的比例在逐渐升高。为充分利用腹腔镜的微创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可在合适的PPU群体中推行腹腔镜优先,关键在于病例选择与医师的经验与熟练程度,应积极采用但不宜轻易扩大范围,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否则腹腔镜的优势将被埋没。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腹腔镜 网膜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研究显示,自身免疫病(AID)相关性溃疡是引发感染、残疾等严重不良预后的并发症。其明确诊断难度大,治疗上存在免疫抑制治疗与抗感染治疗的矛盾,不恰当的诊断、免疫抑制治疗易延误抗感染及手术治疗的时机,给患者预后带来不良影响。该文综述了AID相关性溃疡的概念、各亚型临床特点和处置建议等,以期为临床AID相关性溃疡的诊疗提供更多思路。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皮肤溃疡 感染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三联疗法与藏医药治疗培根木布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7例培根木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n=23)与研究组(n=24)。对照组给予西药三联(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藏药坐珠达西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和胃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胃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4.17%比26.09%、95.83%比69.57%,均P<0.05)。结论对培根木布病患者使用西药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并在此基础上加用藏医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仅使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西药三联疗法 藏医药治疗 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