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治疗口腔鳞癌颈部淋巴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颈部淋巴清扫术,但对于早期口腔鳞癌且临床和影象学检查颈部淋巴转移阴性的颈部淋巴的处理仍存争议,在以往重生存率轻生存质量的观念指导下,给部分颈部淋巴转移阴性的患者实施的不必要的颈部手术并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来兴起的前哨淋巴活检有望对口腔鳞癌有无颈部淋巴的转移给予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到一种对颈部存在隐匿性转移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又能对颈部转移阴性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口腔肿瘤 外科手术 前哨淋巴结 淋巴管
  • 简介:目的探讨喉癌前哨淋巴定位和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颈淋巴转移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专利兰(PatentblueVdye),对31例颈淋巴N0的喉癌患者进行术中前哨淋巴定位研究,且对术中前哨淋巴及颈清扫术切除淋巴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对比,观察前哨淋巴对颈淋巴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3l例中21例找到前哨淋巴,成功率67.7%,前哨淋巴对颈淋巴转移癌的预测值为95.2%.结论喉癌前哨淋巴的定位和活检技术切实可行,且前哨淋巴检测能够准确预测颈淋巴转移癌的状况.

  • 标签: 喉癌 前哨淋巴结 颈淋巴结清扫术 定位 活检
  • 简介: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是一项新近开展的手术方法,随着这项新技术的研究与深入,愈来愈多的国内外学者提出:如前哨淋巴活检阴性的N0乳腺癌病人可避免施行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本文对其概念和历史、适应对象与方法、以及临床意义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概述。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 诊断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 简介:腋窝淋巴解剖(ALND)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即使施行各种乳房保留性手术,也同时行ALND。但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ALN)的转移率并不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上肢淋巴水肿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失败的原因在于远处转移

  • 标签: 乳腺癌 ALND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手术 乳房保留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SLN)和腋窝淋巴(ALN),随后行患侧全乳腺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清扫术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墨汁在宫颈癌前哨淋巴(scentinellymphnode,SLN)识别中的作用。方法术前在官颈癌周围正常黏膜3,6,9,12点处注射消毒的10%中华墨汁1ml,共计4ml。待中华墨汁进入腹腔后,打开阔韧带及后腹膜,观察宫颈旁、闭孔区、髂血管区的淋巴脂肪组织。结果注射中华墨汁至观察到淋巴组织染色的平均时间为150min。18例宫颈癌患者中,可识别SLN为16例,成功率为89%。这16例可识别SLN为79枚,平均每侧可识别为2.4枚。每例可识别SLN为1~8枚,2处以上可识别SLN为14例;单侧可识别者为3例,双侧可识别为13例。其中2例淋巴转移,预测准确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未能识别SLN的2例,为术前行放疗所致。18例患者示踪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华墨汁作为淋巴系统示踪剂,效果可靠、染色持久、经济方便,是宫颈癌SLN检测的理想示踪剂。

  • 标签: 宫颈肿瘤 示踪剂 染色法 前哨淋巴结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定位活检的意义。方法选择Ⅰ、Ⅱ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根据美兰染色后前哨淋巴活检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清扫。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清扫患者,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结论美蓝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活检术,价格低廉、简便易行,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同时前哨淋巴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亚甲蓝染色 前哨淋巴结活检 基层医院
  • 简介:猪屠宰后,正常淋巴呈灰白色并略带黄色,如发现颜色异常,可认为是病理变化:(1)大理石状淋巴淋巴肿大不明显剖检切面周边有出血或网状出血,出血部红白相间鲜明,呈大理石状。首先是胭淋巴。严重时全身淋巴都会发生,这种变化是猪瘟的特征性病变之一;(2)红色淋巴: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病理现象,由出血所致。常伴有淋巴肿大,富有光泽,

  • 标签: 淋巴结肿大 猪疾病 辨认 检验 病理变化 大理石
  • 简介:目前,国内、外对哨位淋巴活检术在cN0期肿瘤诊治中的研究方兴未艾,在乳腺癌的分期与治疗中,哨位淋巴活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方法.但在头颈肿瘤的诊治中,哨位淋巴活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对哨位淋巴活检术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 标签: 哨位淋巴结 活检术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结外淋巴瘤54例(51.4%).54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19例(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例(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例(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结外淋巴瘤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患者,女,38岁,于1979年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内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当时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症状,故一直未做任何治疗.1999年以来患者自觉胸憋、气短渐加重,随入我院外科治疗.体格检查:t36.8℃、p7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右侧胸廓稍塌陷,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右上纵隔可见巨大肿块,边缘光整,气管轻度受压左移,(见图1、图2).CT表现:右上纵膈可见7.78cm×10.27cm巨大软组织肿块,几乎占满右侧胸腔上部,CT值为35.4HU,外形光整,肿瘤内密度均匀一致,无分叶、毛刺及钙化(见图3).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见胸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500mL,吸除液体后见肿物位于右纵隔约12cm×12cm×10cm,与胸壁、右肺上叶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上纵隔巨淋巴增殖症,玻璃样变性.

  • 标签: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 外科治疗 体格检查 胸腔内 P70 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淋巴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转移。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规律 临床研究 纵隔淋巴结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