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哨淋巴活检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常规组不采取前哨淋巴活检,实验组采用前哨淋巴活检。对比血清标志物指标与并发症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的血清肿瘤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前哨淋巴活检可以有效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可以在保障手术疗效的基础上有效规避不必要淋巴清扫,有利于机体功能的保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是根治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术。淋巴转移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早期宫颈癌的淋巴转移率约为20%,考虑系统性淋巴清扫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其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存在质疑,而前哨淋巴作为最先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备受关注,由此前哨淋巴活检术应运而生。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验证,并被推荐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和面临的挑战。

  • 标签: 宫颈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是根治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取样术。淋巴转移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早期宫颈癌的淋巴转移率约为20%,考虑系统性淋巴清扫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其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存在质疑,而前哨淋巴作为最先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备受关注,由此前哨淋巴活检术应运而生。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验证,并被推荐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和面临的挑战。

  • 标签: 宫颈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检(SLNB)对黑色素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118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区域淋巴转移,采用99Tcm-右旋糖酐行术前示踪显像,术中γ射线探测仪精准定位,切取前哨淋巴(SLN)行病理活检;原发灶局部行扩大切除重建术;SLN病理阳性患者行区域淋巴清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8例患者的病史为2~360个月,平均病史为53.6个月。原发灶位于手足84例,甲下27例,皮肤7例。平均Breslow厚度为3.6 mm,合并溃疡72例(61.0%,72/118)。全组患者平均切取SLN 2.8枚,SLN阳性29例(24.6%,29/118),假阴性率为2.5%(3/118)。淋巴显性转移和远处转移24例(20.3%,24/118),其中远处转移合并淋巴转移7例(5.9%,7/118),单纯淋巴显性转移8例(6.8%, 8/118),远处脏器转移9例(7.6%,9/118)。全组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33例,Ⅱ期56例,Ⅲ期29例,5年生存率为69.5%。Breslow厚度为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Breslow厚度、SLN状态、SLN阳性数目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转移的患者,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临床应常规开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预后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检(SLNB)对黑色素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118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区域淋巴转移,采用99Tcm-右旋糖酐行术前示踪显像,术中γ射线探测仪精准定位,切取前哨淋巴(SLN)行病理活检;原发灶局部行扩大切除重建术;SLN病理阳性患者行区域淋巴清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8例患者的病史为2~360个月,平均病史为53.6个月。原发灶位于手足84例,甲下27例,皮肤7例。平均Breslow厚度为3.6 mm,合并溃疡72例(61.0%,72/118)。全组患者平均切取SLN 2.8枚,SLN阳性29例(24.6%,29/118),假阴性率为2.5%(3/118)。淋巴显性转移和远处转移24例(20.3%,24/118),其中远处转移合并淋巴转移7例(5.9%,7/118),单纯淋巴显性转移8例(6.8%, 8/118),远处脏器转移9例(7.6%,9/118)。全组患者病理分期为Ⅰ期33例,Ⅱ期56例,Ⅲ期29例,5年生存率为69.5%。Breslow厚度为SLN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Breslow厚度、SLN状态、SLN阳性数目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转移的患者,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临床应常规开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预后 转移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系统盆腔淋巴切除,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前哨淋巴活检在国外已经应用于子宫颈癌的临床实践,但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应用和推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邀请中国妇科肿瘤领域专家,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对子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的应用价值、患者评估、技术方法、操作要点、病理检测等诸多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达成子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子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在中国的规范化开展。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诊断准确性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系统盆腔淋巴切除,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前哨淋巴活检在国外已经应用于子宫颈癌的临床实践,但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应用和推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邀请中国妇科肿瘤领域专家,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对子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的应用价值、患者评估、技术方法、操作要点、病理检测等诸多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达成子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子宫颈癌前哨淋巴活检在中国的规范化开展。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诊断准确性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前哨淋巴活检术,进一步对腋窝淋巴的分期结果进行预测分析。方法:实验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38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对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术,进一步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从病理检验结果看,发生腋窝淋巴转移的有16例,未转移的则有22例。此外,前哨淋巴与腋窝淋巴的对比中,符合的情况共有36例,即前哨淋巴活检术的准确率为94.74%。最后,我们认为前哨淋巴的检出率,与患者的肿瘤位置、病理以及年龄等因素均无关。结论:采用前哨淋巴活检术能够进一步的预测腋窝淋巴的转移状态,有助于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可防控并发症问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乳腺癌 手术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与单独使用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亚甲蓝行SLN活检(亚甲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亚甲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亚甲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与单独使用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亚甲蓝行SLN活检(亚甲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亚甲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亚甲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及精准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正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系统性的区域淋巴清扫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往往会出现下肢淋巴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进行系统性的淋巴清扫术以及淋巴切除范围一直以来都是妇科肿瘤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前哨淋巴(SLN)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SLN技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中的应用现状、检测方法、检测效果及目前仍存在的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SLN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示踪技术 生殖器肿瘤,女性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及精准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正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系统性的区域淋巴清扫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往往会出现下肢淋巴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进行系统性的淋巴清扫术以及淋巴切除范围一直以来都是妇科肿瘤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前哨淋巴(SLN)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SLN技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中的应用现状、检测方法、检测效果及目前仍存在的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SLN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示踪技术 生殖器肿瘤,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在儿童各年龄段的分布比例,评估糖皮质激素及羟氯喹治疗效果,评价淋巴活检的意义。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10年12月至2019年8月经淋巴活检确诊的70例病历完整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及预后。结果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好发于7~12岁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1.12∶1.00,但13岁以上男女比例为0.6∶1.0;18.6%(13例)患儿淋巴活检术后病情缓解;35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其中仅10例(14.2%)单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好转,其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激素治疗效果欠佳的4例患儿,联合羟氯喹后改善。结论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童比例略高,但13岁以上发病中以女童居多。淋巴活检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且有利于病情缓解。病程可呈自限性,对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建议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羟氯喹可联合用于激素减量困难的难治性病例。

  • 标签: 淋巴结炎 活检 儿童 羟氯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检术对乳腺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乳腺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前哨淋巴活检手术联合乳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乳房美容效果、上肢功能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为(16.3±1.1)h、手术时间为(61.6±11.3)min,对照组拔管时间(28.2±6.4)h、手术时间(124.2±28.5)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22、16.479,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68.7±17.9)mL、术后引流量为(105.9±19.5)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22.4±23.1)mL、术后引流量为(257.2±36.4)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8、18.797,均P<0.05);研究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83.8%(χ2=5.584,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臂臂围差为(0.5±0.1)cm,肩关节外展度为(123.7±6.6)°,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5.9±4.9)分,对照组治疗后上臂臂围差为(0.7±0.1)cm,肩关节外展度为(120.1±6.1)°,肩关节功能评分为(73.5±4.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2、12.450、12.647,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对照组的38.8%(χ2=6.309,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手术,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拔管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出血 手术时间 拔管时间 乳房美容效果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早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淋巴转移率为10%~30%,准确评估淋巴转移状态与手术病理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相关。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早期卵巢癌应行全面分期手术,系统性淋巴切除最好达肾血管水平。而系统性淋巴切除术不仅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且尚无研究证实其在早期卵巢癌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因此,需科学评估淋巴转移状态,精准切除可疑转移的淋巴。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卵巢癌患者的淋巴转移规律以及前哨淋巴检测技术在早期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肿大淋巴穿刺活检的应用。方法:现随机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浅表肿大淋巴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穿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浅表淋巴肿大患者,均施行超声引导下活检

  • 标签: 超声引导 浅表肿大淋巴结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对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142例SLN阳性临床早期乳腺癌,Logistic回归分析NSLN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各临床病理指标与NSLN转移的关系,使用MSKCC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腋窝NSLN转移风险,利用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142例患者中,NSLN转移患者仅54例(38%)。单因素Logistic分析NSLN转移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60岁组NSLN转移低于≤40岁组[比值比(OR) 0.242,95%可信区间(CI) 0.082~1.7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块>2 cm组NSLN转移高于肿块≤2 cm组(OR 2.062,95%CI 1.036~1.1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管浸润组NSLN转移高于无脉管浸润组(OR 2.242,95%CI 1.126~1.4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N转移2个组NSLN转移高于SLN阴性组(OR 0.332,95%CI 0.120~1.9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N转移≥3个组NSLN转移高于SLN阴性组(OR 0.342,95%CI 0.132~1.9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41~60岁组NSLN转移低于≤40岁组(OR 0.324,95%CI 0.127~0.8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组NSLN转移低于≤40岁组(OR 0.178,95%CI 0.055~0.5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管浸润组NSLN转移高于无脉管浸润组(OR 2.713,95%CI 1.254~5.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及SLN转移组NSLN转移高于非SLN转移组(OR 1.022,95%CI 1.009~1.0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均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对137例SLN阳性的中国乳腺癌患者验证MSKCC模型的可行性(AUC=0.695,95%CI 0.599~0.791)。结论年龄、脉管浸润以及SLN转移率可作为预测早期乳腺癌NSLN转移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肿瘤,可累及骨髓、淋巴和脾脏等部位。骨髓穿刺活检多见,淋巴为首次活检诊断极具挑战性。该文讨论肺癌术后多发淋巴肿大病例,形态学上滤泡间区大量浆细胞及小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支持B细胞和浆细胞,分子检测B细胞克隆性重排和MYD88突变。LPL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类似,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需提高警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哨淋巴(sentinel lymph nodes,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病灶长径<15 mm)射频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和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病灶长径<15 mm)患者18例,超声造影引导下对腋窝SLN行细针抽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腋窝SLN病理阴性者,行乳腺癌射频消融治疗,评估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及复发率,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18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引导下腋窝SLN的FNAC检查,阳性者1例,阴性者17例,SLN阴性17例患者(共17个乳腺癌病灶)均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灶长径3.3~14.0(8.2±3.9)mm,消融时间9~18(12.8±2.7)min。术后1个月复查完全消融率为100%,随访9~46个月,无患者出现肿瘤进展。术后均无射频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为100%。结论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病灶长径<15 mm)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是可行的,具有安全、微创、美观的优势。

  • 标签: 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细针抽吸细胞学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朗格汉斯细胞的克隆性肿瘤性增殖。好发于儿童,老年人罕见。本文探讨1例发生于老年人的多发淋巴肿大病例,形态学上肿瘤细胞簇状排列伴有噬血现象。免疫表型支持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子检测存在BRAF V600E突变。发生于老年人的LCH伴有噬血现象病例少见,病理诊断缺乏经验,容易误诊或漏诊。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