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从湘西独闯北京,而后孤身入上海,沈从文不断以旧纳新,无论主动还是被迫,都形成了对其文化身份的重组与整合。特别是在上海租界生活的那段时间,都市情调、租界气息、殖民性等以其新奇和独特引起沈从文的深思。他在上海写成的中篇《一个话剧员的生活》便渗透进了对上海租界的多重思考,也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沈从文。

  • 标签: 沈从文 文化身份 上海租界 殖民性
  • 简介:《蒲褐山房诗话》蕴含了王昶独特的诗歌创作艺术理论:一是辩证对待性灵。诗歌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需注意"止乎于礼";二是主张妙合情景,采用具有一定符号色彩的意象抒发内心世界,以达到情感的共鸣;三是诗歌需变化新奇,打破一定的诗歌审美传统,使诗歌呈现特殊的风格。

  • 标签: 王昶 蒲褐山房诗话 艺术方法 性灵 新奇
  • 简介:色彩作为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方式,在动画创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为动画的丰富多彩与情感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合理充分运用色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还能展现出场景的变化,反映出角色性格,烘托出人物情感。

  • 标签: 色彩 动画创作 情感表达 应用探究
  • 简介:乡土小说家台静农对鲁迅所开创的乡土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继承和发展。在小说创作中,台静农对鲁迅有很多继承点,尤其是对安特莱夫式阴冷气质的模仿,国民性的批判还有忧郁的家乡情怀都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学习;而另一方面,台静农的小说世界中又重现了皖西民间土地上的生老病死,具有独特的意味;并且,台静农在追忆皖西故土之时还运用了不同的叙述手法,旁知观点和全知观点的交叉使他的乡土文学创作更有特色,这是他乡土小说所开掘出的另一片天地。

  • 标签: 台静农 鲁迅 乡土小说 国民性 皖西民俗
  • 简介:童年是作家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莫言经历了一个充满苦难的童年.莫言的童年记忆作为艺术元素和叙述资源,是他创作的灵感和来源.莫言从人道主义出发,把人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解放出来,对苦难生命本身赋予关怀,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个体生存的关注.童年的饥饿书写表现了饥饿对人的异化,以及人在苦难面前努力超越自身的精神渴求.父爱的缺失性记忆和母爱的救赎,经过长期心理沉淀,在作品中莫言塑造了众多被弱化、丑化的父性形象和无私无畏的“地母”形象.童年记忆与苦难书写是莫言小说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莫言创作的立场.

  • 标签: 莫言 童年记忆 苦难书写 创作立场
  • 简介:徐嘉瑞以"平民文学"为其学术思想的核心,重视底层民众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也重视文学对平民大众之影响。基于此,徐嘉瑞的文学创作以文学语言作为媒介,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体现其"平民文学"思想。徐嘉瑞的"平民文学"思想受到不同历史语境的影响,处于不断深化和拓展的状态,徐嘉瑞对文学语言的使用亦在不同时期进行了调整和变化,使用明白如话的白话、质朴本色的云南方言俗语和通俗易通的大众语进行文学创作

  • 标签: 徐嘉瑞 平民文学 白话 方言俗语 大众语
  • 简介:岭南建筑学派在岭南文化的滋养下产生发展,经历了从文化冲击与交融到文化转换与重构的历史进程,岭南文化呈现出的独特的品质,使岭南建筑学派在创作上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岭南建筑学派从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脉;而何镜堂院士“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下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思考与实践,成为了岭南建筑学派对中国建筑理论建构最重要的贡献.

  • 标签: 岭南建筑学派 文化地域性格 文化共生
  • 简介:以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为研究载体,对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储望华根植于作品中的民韵之美与作曲家人生百态的内在关系,阐述其钢琴音乐创作对中国钢琴音乐研究的贡献与意义,旨在为我国未来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与方向,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储望华 钢琴音乐创作 钢琴音乐研究 民韵之美
  • 简介:论文选取邹荻帆在1937年民国期刊上发表的诗歌作品进行横断面的剖析。对劳动者困苦生活的同情,对祖国、人民灾难的忧郁与抗争是1937年邹荻帆诗歌创作的基调。邹荻帆在诗歌起步阶段就获得茅盾、巴金、胡风、黎烈文等著名文学家和编辑家的高度认可与重点培养,这与作者清醒的时代自觉、文体自觉密不可分。邹荻帆1937年在刊物中发表的诗歌对我们今天的中国诗坛仍然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民国期刊 邹荻帆 诗歌创作
  • 简介:水彩画历史悠久,水特性的表现一直是水彩画的精神所在,也是水彩画的魅力所在。画家陈流在吸取传统艺术因素的基础上,受到当代艺术观念影响,突破性地寻求自我,对水彩画的题材、技法进入精神层面的表达。绘画作品中采用大量图式,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能量,用图式来唤起力量。陈流的艺术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相契合的艺术。

  • 标签: 陈流 水彩画 创新 语言 肌理
  • 简介:翟永明的诗歌将身体叙事作为一种写作策略,不同于看似描写女性身体的自由与主体性,实则仍属于男性视域下传统意象的写作,翟永明的诗歌始终带有先锋性。她以身体为中心,建构独属于女性的感性私语与公共表达,在性别写作之外,用诗歌传递一种超性别意识;通过表现在商品化与物化进程中,女性身体的投诚与反抗,形成以女性身体为形式的女性主体权威;建构女性身体的叙事空间。翟永明的诗歌,始终在探究女性独立、完整的人格。

  • 标签: 翟永明 诗歌 身体叙事 女性意识
  • 简介: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建筑流派,它拥有岭南传统建筑厚重的文化积淀,历经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以林克明、夏昌世为代表的第一代岭南建筑学派人开始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并运用在当时的岭南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并在后期探索现代主义与岭南区域特色的融合尤其以夏昌世的“夏氏遮阳”为典型代表;以莫伯治为代表的第二代岭南建筑学派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出融合岭南园林空间特征的现代主义建筑创作并形成了初步具有岭南建筑学派符号特征的“酒家园林”;以何镜堂为代表的当代岭南建筑学派人是该学派走向学理成熟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和发展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理论中走向成熟,提出了适应当代建筑创作的“两观三性”建筑创作理论.本文基于传播生态学的全新视野来研究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理论的传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到的不同效果,并分析岭南建筑学派影响力逐年增强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推进我国建筑创作理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标签: 传播生态学 岭南建筑学派 创作理论
  • 简介:一切宗教,包括东正教,就其思想的立论核心而言,“人”是基本立足点。无论百年来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历史、范式、方法和语汇如何发生变化,从主题研究而言,东正教一直通过宗教教义影响他,通过宗教氛围感染他,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体验,使其创作始终未能超脱对“人”的观照与凝视。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关注人的罪恶和拯救。神-人应是和谐的关系。人有自由意志,但人的自由意志却导致了罪和恶;要获得神-人关系的再度和谐,就要正视罪恶和苦难,进行自我精神惩罚;神人是拯救人类的爱的形象。应该说,对“人”原罪与救赎的回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东正教的视野中完成的。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自由意志 原罪 精神惩罚 神人
  • 简介:王昶《蒲褐山房诗话》认为时代风貌、自然环境、个人主观因素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条件。同时,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追求清丽淡雅、铿锵凄楚、痩硬刻峭的审美,表现了他诗歌审美追求的多样性。

  • 标签: 王昶 蒲褐山房诗话 基础条件 审美追求 多样性
  • 简介:记叙了家铉翁的文学创作及学术思想,通过对总目提要的分析,可对其思想与创作有所了解:他的文学研究以解读史书《春秋》为主;他拒署降诏,铁骨铮铮,从其诗文中可看出他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操;他是宋季最早将陆学带到北方的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宗陆兼朱(即陆九渊与朱熹),是北方学术圈和会朱陆思想的先驱。

  • 标签: 《四库全书·则堂集》 家铉翁 创作 思想
  • 简介:吕政轩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研究陕北文化多年,尤其是陕北民歌研究,成果显著.他的学术研究起步于对陕北民歌突然而来的兴趣,当然也和一句话的刺激分不开“一个陕北人不会唱陕北民歌这是陕北人的耻辱”,这句大学同学写在他毕业纪念册上的话在偶然读到《陕北民歌精选》《陕北民歌艺术初探》后,又重新在他耳边回响.自此,

  • 标签: 学术研究 文学创作 小说 陕北 民歌
  • 简介:许多民间故事往往与历史相结合,其中历史成分与史实相符合的可以称之为“历史认同”,与史实不符的可以称之为“历史改造”,尤其是故事中历史人物定位对史实完全认同而仅是某些历史细节有所偏差时,可以将这类民间故事称之为“变异的史篇”。浙江省宁海县《白龙救主》这则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南宋末年名臣叶梦鼎受奸相贾似道迫害致死的故事,其中既有“历史认同”,亦有“历史改造”,塑造了两个与史学评价相符的人物形象,很好地体现出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变异的史篇”的性质和功能。

  • 标签: 民间故事 历史认同 历史改造 《白龙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