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本论文以紫式部日记歌中两首释教歌为切入点,在归纳释教歌定义基础上,确认了紫式部两首释教歌性质,指出了紫式部虽然心系佛门却没有像赤染卫门、和泉式部那样留下众多与佛教相关和歌原因。以此揭示散文与韵文在表达内容上差异,阐述了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散文文学繁荣缘由。

  • 标签: 紫式部集 紫式部日记 日记歌 释教歌 功德主义
  • 简介:本文在小池清治调查和认识基础上,通过扩大调查村上春树《挪威森林》中直喻句前置喻词、后置喻词,以及前后置喻词搭配情况,发现《挪威森林》里直喻句中喻词具有明显使用偏向,并以日语词汇学研究角度为主分析了其中原因。指出《挪威森林》具有明显口语性、通俗性、日常性文体特征。同时指出在修辞上,有作者偏好使用表示不同意义同一形式特点。认为语言表现形式单一可以反映出作者着力减少变化多样形式过多地出现在作品中简约思想意识,这也是直接、不晦涩、淡化修饰男性审美意识反映。

  • 标签: 《挪威的森林》 直喻 喻词 文体 口语性
  • 简介:文化词语翻译一直是翻译研究热点问题。从框架语义学视角探讨文化词语翻译研究成果虽已有一些,但多数仍然停留在汪立荣(2005)提出参照原语框架调整目的语框架问题探讨上。本文主要着眼于文化词语框架构成,主张通过框架元素分析,寻求在目的语中搭建文化词语框架途径和方法,并且提出了在搭建过程中应该以基本框架元素为依据,注意补充缺省框架元素翻译方法。拓展了文化词语翻译研究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框架语义学 文化词语 翻译 框架搭建 框架元素1
  • 简介:在描述一个事件时,说话人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他对事件参与者态度(或曰拍摄角度)。譬如有这样一个情境,一位名叫John(约翰)大学生打了他室友Bil(l比尔),说话人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描述:(1a)JohnhitBil(l约翰打了比尔);(1b)Johnhithisroommate(约翰打了他室友);(1c)Bill'sroommatehithim(比尔室友打了他);(2a)BillwashitbyJohn(比尔被约翰打了);(2b)Billwashitbyhisroommate(比尔被他室友打了);(2c)??John'sroommatewashitbyhim(??约翰室友被他打了)。这些句子逻辑内容完全相同,但在拍摄角度上各有差异。尤其需要注意是(2c)为边缘句,或者说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成立。本文首先构建一套制约句子生成拍摄角度原则,然后考察不同英语句式,这些句式如果不使用这些原则就无法解释它们成立或不成立原因。我们还将说明(i)日语能够使用各种语法手段明确指定说话人在生成句子时所采用拍摄角度,而且(ii)日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必须使用这样手段。本文最后将讨论拍摄角度原则跨语言特征,尽管这些原则在句法中起作用场合会因语言而异。

  • 标签: 视角 视点 移情 话语原则 长距离反身代词 语序原则
  • 简介:随着《法华经》汉译与传播,六朝以后出现了专题性《法华经》灵验记,至唐宋时期,类似的作品大量涌现。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些灵验记中对于女性《法华经》信者描写与叙述,进而考察了这些女性信仰故事在东亚传播。

  • 标签: 法华经灵验记 女性信仰故事 东亚 传播
  • 简介: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大乘佛教经典中女性驳倒男性类故事,探讨了大乘佛教成因与此类故事关联,以解明此类故事是否隐含有歧视女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此类故事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接受及其特点。

  • 标签: 大乘佛教 女性驳倒男性 竹取物语 源氏物语 紫式部日记
  • 简介: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为阐释框架,以林芙美子初期诗集《看到苍马》为研究对象,分析林芙美子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象颠覆男权性别秩序并确立自我。研究指出林芙美子诗歌张扬了被性别秩序和道德规训所压抑女性欲望,开辟了近代日本女性自我书写场域,在日本近代妇女解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林芙美子 诗歌 自我寻找 女性书写 性别觉醒
  • 简介:示证是以表达信息来源为核心功能语法范畴,目前已有许多西方学者指出示证范畴具有直指特征,证语使用可以反映说话人对视点选择。日语研究文献中,早津(1988)和菊地(2000)在辨析日语证语「ヨウ」和「ラシイ」时也采用了近似的概念。示证功能通常包括"直接"、"推论"、"传闻",本文仍然沿用这些术语,但是不把它们看作基元概念,而是使用"知觉-话语"和"表述-推论"两组连续性概念构拟一个概念空间。它一方面可以用来更直观地解释日语示证共时和历时若干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阐释日语示证范畴直指特征。

  • 标签: 日语示证 直指 视点 概念空间
  • 简介:本文以日本作家大冈升平小说《武藏野夫人》社会性主题为研究对象,试从战后日本环境、复员者身份及主人公从恋爱到失恋经历阐明其重新确立人生意义和社会定位过程。与更多复员者漠视社会而走向自杀、犯罪、被杀、入狱等状况相比,小说主人公明确确立了自己与社会对立立场,从而重新获得了社会存在感,可以称作是一种"恢复健康"状态。对恋爱小说《武藏野夫人》社会性主题解析扩大了大冈升平文学主题空间,也为日本战后派文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 标签: 大冈升平 武藏野夫人 社会性主题 复员者 恢复健康
  • 简介:"翻译语"与汉语语境中拿一个现成汉语词来解释和翻译外语"译词"不同,它是用创制新词来解释性地翻译外语相应词,并最终使其融入译入语系统中。柳父章是现代"翻译语"研究第一人,他从历史文化语义学角度,从个别词语切入,通过考查"翻译语"演变来梳理日本翻译思想形成过程,并认为"翻译语"具有"宝匣效应",是健康语言征候,而此前翻译界则普遍认为随意使用"翻译语"现象是语言上一种病态。柳父章还注意到"翻译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翻译文体"语体和风格,而翻译文体这些特性又直接推进了日语文体、风格现代化。这些观点在翻译史及翻译理论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方法论上启发和影响了我国一批学者。

  • 标签: 柳父章 翻译语 宝匣效应 历史文化语义学 翻译文化
  • 简介:对译、增译、减译、转译、换译、分译、合译是一套完整全译方法体系,但至今未有从语义学视角对其科学性进行理论论证。本文借助语义配价与句法题元、语里与语表关系阐释全译方法,使全译方法体系更完善,更有利于全译方法论建构。全译七法是针对语里、语表不同对应关系而采用翻译方法,"表里合一"是全译追求终极目标。对译、增译与减译、转译与换译、分译与合译深层语义原因在于,原文和译文中谓词语义配价和句法题元处于对应、显隐、转变、重组关系。

  • 标签: 全译方法 语里 语表 语义配价 句法题元1
  • 简介:本文以跨文化视角分析具有东北亚文化血统美国华裔、日裔、韩裔等文学文本主旨。首先,文章介绍美国亚裔研究两个关键词"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感"。之后,围绕身份认同主题,从文化乡愁、历史负重与现实纠结等层面,探讨中日韩裔文本建构双重"他者"。结论指出,研究美国亚裔文本有益于我们了解美国亚裔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东北亚文化。

  • 标签: 东北亚文化 美国亚裔文本 双重“他者”
  • 简介:本文指出王朝和歌、连歌、俳谐连歌中设定场面的展开是由"所见"创造,而"所见"则积极地活用了日本人视点移动,特别是"能见"观点。具体如下所述,王朝和歌中由缘语和挂词构建双重"能见",拓展了一首和歌空间。连歌中犹如层层面纱,将每个人句用挂词或缘语连接,构筑了多重"能见",融合成一个世界。俳谐连歌也完全由于挂词和缘语等手法,因人类视点远近转换等语言表达而逐渐展开。

  • 标签: 能见 所见 和歌 连歌 俳谐连句
  • 简介:日本女性文学始自《万叶集》,那里收录了为数不多女性歌人作品。到了平安时代,女性文学创作达到了顶峰,形成了日本国文学基调。而到了室町时代,就很难发现著名女性歌人、作者。但是,如果把"艺能"也纳入到"文学"概念中来思考,就可以发现日本女性在"艺能"中自始至终都起着重要作用。本论文比较了包括"艺能"在内日本和欧洲古代女性文学史,指出了欧洲中世纪女性书写和日本古典女性文学与宗教、预言能力以及"艺能"关系。

  • 标签: 女性文学 艺能 宗教 欧洲中世纪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
  • 简介:《歌行灯》是日本浪漫主义作家泉镜花代表作。通过从跨媒介叙事角度分析这部小说所蕴含大量音乐元素可以发现,声音介入、人物与声音对应关系以及声音空间建构功能,使文本具有了一种流动音乐性。小说中音乐元素与"序、破、急"谣曲式文本结构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小说浪漫、唯美的叙事格调,拓展了文本表现空间。《歌行灯》音乐叙事,体现了泉镜花对日本传统艺术形式借鉴,其小说创作跨界尝试和独特空间建构,对日本当代小说创作来说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泉镜花 《歌行灯》 音乐 空间
  • 简介:漏译是影响口译质量一种常见传译错误,也是困扰同传初学者一个难题。在相关先行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针对中日同传课堂上口译语料,从漏译比例、漏译位置和漏译性质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于中日同传初学者来说,除背景知识不足、外语基础较弱之外,源语语速快、信息密度大也是主要漏译原因。

  • 标签: 中日同传 漏译性质 课堂语料 实证分析
  • 简介:文学作品翻译是难度最大翻译工作,这已经是公认事实。尽管译者们通过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力图再现小说原文美感,但是,即便是小说原文,也会因为时代变迁、个性化表现手法等因素存在产生"抗读性",让原文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理解上偏差和障碍。在小说翻译中,由于时空、文化、语言和文学手法等方面差别,"抗译性"存在也是不可避免。本文以朴婉绪小说为例,就韩国小说在汉译过程中存在时空抗译性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翻译时需要采取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 标签: 朴婉绪 文学翻译 韩国小说汉译 抗译性
  • 简介:"人生相涉论争"是明治维新时期在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北村透谷和史论家山路爱山之间展开一场文学理论大论争。这场论争是文学自律性和文学功利性思想碰撞,是近代日本就文学本质问题进行重要讨论。通过这次论争,受卡莱尔思想影响山路爱山,从史学家观点出发,主张文学作品对现实社会实际反映;受美国爱默生泛神论思想、拜伦以及易卜生文学思想影响北村透谷,在亚洲最早提出了"文学"概念,并用唯心主义理论确立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这种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思想对鲁迅等人文学思想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 标签: 人生相涉论争 北村透谷 山路爱山 文学自律 功利主义
  • 简介:"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出于殖民统治需要,以朝鲜族是"日本国臣民"为由,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实施了以日语教育为重点奴化教育,其核心是天皇制教育。本文以该地区朝鲜族学校日语教科书中天皇制教育为例,分析"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推行日语教育特点。经研究发现,当时日语教科书中关于语言教育内容不到四分之一,而天皇制教育内容所占比例却占到了三分之一,篇幅最多。天皇制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历史神话教育、地理教育等方面。这个时期日本实施天皇制教育本质是同化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使朝鲜族青少年了解天皇,忠诚于天皇,成为"日本国民",支持日本对外侵略战争。通过分析最后得出一些对我国启示。如:编写教科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日本右翼否认殖民教育历史问题中韩两国应该联手应对;我国应警惕日本文化"输出"问题等。

  • 标签: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 东北朝鲜族学校 日语教育 小学教科书 天皇制教育
  • 简介: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基础上构成认知结构。太极图式是在认知语言学中前景—背景意象图式和凹凸转换原则基础上,根据华夏先祖智慧结晶和中国传统文化象征——太极图所提出一个能够在认知上运用意象图式。在太极图式之中,黑色容易成为前景,在认知中占优势,成为注意焦点,当然注意力集中在白色时候,白色部分就变成前景,黑色变成背景。之所以不用"罗宾花瓶"或"凹凸图式"而用"太极图式"对"一个形式可以表示两个完全相反事件"进行解释,是因为在"罗宾花瓶"或"凹凸图式"等图式中,前景和背景形状不一样,这样图式在用对应语言表达时我们有可能用不同表达或相反表达,很难用认为同样语言表达来描写它们。而使用"太极图式",由于在人们认知上,前景和背景既是相反、同时形状一样,这样在用对应语言表达形式时我们就具有了使用相同表达可能性。日语中一些语言现象能够很好地用"太极图式"进行解释。

  • 标签: 意象图式 凹凸转换原则 太极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