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与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也被运用于医学领域。在此过程之中,低频脉冲刺激技术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被广泛地关注起来。这种方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电流来促进相关的神经功能,帮助患者达成肌力的恢复、血液循环等,以达到治疗效果,具备简便、无痛、高安全性等优点。而作为主治医师,则需要结合临床实践,来探索低频脉冲电磁机的应用领域,为病人的症状改善提供助力。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妇科手术 治疗 患者 临床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在应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期间收治的应力性尿失禁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例数均为46例,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接受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8.15±3.21)ml、(8.26±3.00)ml,盆底肌力分别为(1.66±0.55)级、(1.67±0.49)级,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3.36±0.96)ml、(5.11±1.08)ml,盆底肌力分别为(3.68±0.73)级、(2.81±0.49)级,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应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症状,保证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应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运动发育迟缓治疗中低频脉冲刺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样本在本院近三年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小儿患者中选择,104例患者根据1:1比例分成对照组、研究组,52例/组,治疗方法各为常规治疗、低频脉冲刺激疗法,评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未在GMQ、FMQ、TMQ评分上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在小儿运动发育迟缓治疗中成效显著,有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小儿运动发育迟缓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 常规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干预配合低频脉冲刺激对产后尿潴留的护理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产科进行分娩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音乐干预配合低频脉冲刺激。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残余尿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排尿效果。结果临床参数上,观察组干预后残余尿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5.966、2.707、4.201、3.104,P<0.05);且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χ2=3.888,P<0.05)。疼痛程度和心理状况评分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t=4.687、6.005、5.249,2.712、2.948、2.349;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998、3.451、3.507,P<0.05)。排尿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χ2=4.440,P<0.05)。结论音乐干预配合低频脉冲刺激可显著改善产妇尿潴留,并具有减轻疼痛反应、调节心理情绪、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 标签: 音乐干预 低频脉冲电刺激 产后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还增加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透视吞咽检查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FOIS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口、咽传递以及腭咽部关闭等时间较同期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功能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吞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女性CPP(慢性盆腔痛)4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CPP患者为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01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联合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相关指标、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相关指标改善以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CPP患者行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

  • 标签: 女性 慢性盆腔痛 低频脉冲电刺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在产后对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30.1±4.65岁,孕周40±2.5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既往体健无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孕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产后六小时生命体征正常时在相应经络穴位给予适当强度的低频脉冲刺激,每次三十分钟,每日一次,其余治疗、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乳胀时间、泌乳量、泌乳素分泌、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乳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泌乳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乳胀时间T乳胀﹦45.73±11.01小时,对照组乳胀时间T乳胀﹦58.69±14.75小时,t=4.88,p<0.001。实验组经治疗后第三天凌晨7点空腹为的泌乳素为(305±28.72)ng/ml,对照组为(271±13.31)ng/ml。t=7.56,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后给予低频脉冲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的应用可明显缩短产妇乳胀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加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按摩 缺乳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设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及4周后吞咽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2.54±1.01)明显低于对照组(3.06±1.06),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 =6.000,P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2例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语言功能训练,实验组36例,联合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自发言语等级、执行命令、短句理解和听名指物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脑梗死 语言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频脉冲刺激结合母婴床边护理促进产后缺乳的恢复效果。方法:随机入选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80例产后缺乳产妇,依据产妇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比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比照组产妇予以母婴床旁护理,联合组产妇在母婴床旁护理的同时予以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泌乳率,乳房充盈度及泌乳量评分情况。结果:联合组产妇护理后1~3d每日的泌乳率相比比照组产妇均显著更高(P0.05);联合组产妇护理后乳房充盈度、泌乳量评分相比比照组均显著更高(P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母婴床边护理 产后缺乳 促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常规抗生素及超短波理疗的基础上,辅以经皮低频脉冲刺激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10月收治并定期随访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50例,基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除常规抗生素及超短波理疗外,对照A组患者辅以中药灌肠,对照B组辅以经皮低频脉冲刺激,观察组则辅以经皮低频脉冲刺激联合中药灌肠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则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经皮低频脉冲刺激联合中药灌肠的协同治疗,能在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盆腔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

  • 标签: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 中药灌肠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刺激在初产妇催乳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分组软件将我院收治的82例初产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催乳治疗,41例)与观察组(予以低频脉冲刺激催乳治疗,41例),分别对比两组初产妇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8h泌乳率(68.29%)、12h泌乳率(75.61%)、24h泌乳率(82.93%)以及48h泌乳率(92.6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46.34%、51.22%、60.98%、73.1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而言,应用低频脉冲刺激能有效促进产后泌乳,从而提高初产妇的哺乳质量与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初产妇 催乳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诊8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经皮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术 慢性盆腔痛 VRS评分 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间苯三酚联合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2020年到2021年收诊的60例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联合治疗方案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数据为25(83.33)、4(13.33)、1(3.33)、29(96.67)和20(66.67)、6(20.00)、4(13.33)、26(86.67),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采取间苯三酚联合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于患者病情改善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间苯三酚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初产妇产后尿潴留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产后出现缺乳时,低频脉冲治疗对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和应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接收的正常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产妇产后应用低频脉冲治疗进行乳房催乳治疗,对照组产妇则只做传统人工按摩乳房催乳治疗。然后通过对比找出统计差异。结果后将两组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和泌乳量进行比较,结果统计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低频脉冲治疗的产妇比没有进行低频脉冲治疗的产妇,开乳时间,泌乳量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临床妇产科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低频脉冲电治疗 产后缺乳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