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女性应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女性应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陈媛 王光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 100044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应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期间收治的应力性尿失禁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例数均为46例,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接受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8.15±3.21)ml、(8.26±3.00)ml,盆底肌力分别为(1.66±0.55)级、(1.67±0.49)级,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3.36±0.96)ml、(5.11±1.08)ml,盆底肌力分别为(3.68±0.73)级、(2.81±0.49)级,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应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症状,保证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频脉冲电刺激、应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

应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在用力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物时,骤然增加腹内压,造成少量尿液不自主溢出,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或妊娠,流产等。临床中治疗应力性尿失禁的主要方式为提肛训练、电刺激治疗和悬吊带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大,除非较严重的尿失禁,一般不做推荐。本次研究对象为应力性尿失禁患者,对我院收治的92例分别接受提肛训练和电刺激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分组试验结果证实低频脉冲电刺激在应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于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期间收治的应力性尿失禁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6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年龄在23~3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8.44±3.20)岁;观察组46例患者中,年龄在24~6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8.50±3.13)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应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其配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提高会阴和尿道的收缩力。观察组患者接受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治疗,仪器为广州市凡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规格型号:P0-9600,频率35、40、45、50Hz,脉冲宽度80-360μs的低频电刺激脉冲,将治疗棒置人患者阴道内5~7CM,调节电刺激强度,诱发盆底肌肉收缩,每次治疗时间20min,每日一次,连续6周。

1.3统计学处理

综合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10.0,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卡方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计数验证,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用t来表示。当P>0.05时说明研究的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不明显;而当P<0.05时说明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1.4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的疾病完全康复。显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有一定的效果。无效:完全没有改变或者病情加重。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5.65%,对照组为82.61%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6

24(52.17)

20(43.48)

2(4.35)

44(95.65)

对照组

46

20(43.48)

18(39.13)

8(17.39)

38(82.61)

X2

--

--

--

--

3.335

P值

--

--

--

--

0.036

2.2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漏尿情况与盆底肌力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情况与盆底肌力相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漏尿量为(3.36±0.96)ml明显少于对照组(5.11±1.08)ml,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为(3.68±0.7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2.81±0.49)级,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治疗前后的漏尿情况与盆底肌力比较(ml)

组别

n

漏尿情况(ml)

盆底肌力(级)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6

8.15±3.21

3.36±0.96

1.66±0.55

3.68±0.73

对照组

46

8.26±3.00

5.11±1.08

1.67±0.49

2.81±0.49

t值

--

2.398

4.521

1.387

7.487

P值

--

0.263

0.002

0.426

0.001

3讨论

应力性尿失禁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在用力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物时,骤然增加腹内压,造成少量尿液不自主溢出,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或妊娠,流产等。低频脉冲电刺激近年来在多种疾病中得到了应用,应用于应力性尿失禁患者,利用电刺激来治疗女性尿失禁,刺激盆底肌肉收缩,减少漏尿次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82.61%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8.15±3.21)ml、(8.26±3.00)ml,盆底肌力分别为(1.66±0.55)级、(1.67±0.49)级,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3.36±0.96)ml、(5.11±1.08)ml,盆底肌力分别为(3.68±0.73)级、(2.81±0.49)级,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说明在应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漏尿情况与盆底肌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安全、可靠,增加了应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具有可行性以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应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期间,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可以增加盆底肌力,减少了漏尿情况,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田荣,李莉,马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04):486-488.

[2]王宏,薛紫怡,李梦梦,刘军,张震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2):3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