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徐老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中,非常重视人格教育,本文就徐老这方面的思想谈如下看法:一、徐老人格教育思想的理论源泉1、唯物的观点徐老考虑教育问题总是放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不是由教育教育的无聊空谈。他说:"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人类的知识、技能、艺术以及各种建设运动、社会运动等等的生产和斗争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要合理地改造物质(包括自

  • 标签: 徐特立教育思想 人格教育 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 理论源泉 意识形态
  • 简介:蔡元培主张教育应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谐人格.和谐人格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性和群性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五方面和谐发展.

  • 标签: 蔡元培 受教育者 本体 和谐人格 五育并举
  • 简介:人格是一个人的特质和品格,就是个性.是认识、情感、气质、性格、价值观、自我观等各种特质的总和.人格教育就是个性教育.它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潜能与价值.它反对一切非人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完美的人格,促使学生生物的、社会的;认知的、情感的、道德的及美感的整体成长,成为健全的社会公民.这是一种合乎人性的教育,因此也可称为人性教育或人道主义教育.我们现在常提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格的全面发展.但是德智体的要求,主要是从社会的政治、经济需要出发的.因此,对学生较多的是要求同一模式和统一规范.教育内容常与学生需要脱节,学生的个性往往'溶化'于集体之中,致使'人'的教育流为'物'的训练.人格教育

  • 标签: 人格教育 人性教育 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育措施 个性教育 教育内容
  • 简介:美好的道德情操是做人之本,一个善良、高尚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的学养,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帮学生塑造积极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更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情感,开启他们心灵的智慧。

  • 标签: 语文教学 人文素质 思想 人格教育
  • 简介:语文文本中充满人格教育的因子,这些因子构成了语文课堂最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可以让学生看到生命因何而伟大,正是由于居里夫人崇高的生活目标与高尚的生命境界,才使"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 标签: 人格教育 科学教科书 语文文本 语文课堂 因子 生命境界
  • 简介:<正>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化主要是使得个体从自然人逐渐成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个性化指个性在生理上、心理上获得独立的过程,即所谓自我确立、自我形成的过程。根据上述理解,人格教育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社会化形成发展人格的共性方面;通过个性化形成发展人格的个性差异方面。那么,什么是人格教育呢?

  • 标签: 人格教育 形成发展 个性化 家庭教育 社会化 人格养成
  • 简介:<正>人格教育论是胡适教育哲学思想的根本内容和核心。人格主义哲学认为“人格”是“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胡适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人格主义者,但是,在高扬人的主体性这方面,胡适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人格主义者,他在《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一文中特别强调中学生应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他将教育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看成是教育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可见他把人格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总是鼓励人们要看重人格的尊严和自身的个性。他念念不忘挪成戏剧家HenrrkIbsen的一句话:“你想要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标签: 教育论 人格教育 教育哲学思想 人格主义 主体性 自我意识
  • 简介:廖世承先生在办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形成了系统的人格教育思想。廖世承先生的人格教育思想,不仅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对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更有借鉴作用。

  • 标签: 廖世承 人格教育 教育思想研究
  • 简介:德性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占主流地位的人格教育思想。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过极大作用,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主体性人格缺失、工具理性主义至上、"面具"怪象频生等不足之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努力促进传统人格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着力于传统意识的现代转换,努力实现传统伦理功能与现实价值取向的对接与互补。

  • 标签: 传统 德性人格教育 现代转换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其中,培养国民的健全人格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人格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邓小平 社会主义建设者 党的教育方针
  • 简介:杜威完整人格教育理论,强调以经验为核心,通过建立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世界,进而对个人经验进行良好改造,以形成其完整人格,并呈现出其经验的连续性、教育的交互性与养成的完整性等特性。杜威这一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注重生活、经验、交互、自我教育以养成完整人格;以去功利化、去贵族化、去教条化与自治的“三化一治”的人格教育模式培育现代的健全人格;教师自身人格的健全优化有利于为学生养成完整人格树立典型示范。

  • 标签: 杜威 完整人格教育思想 交互教育 三化一治
  • 简介:摘要健康的人格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主题之一,而语文因其“文以载道”之特性,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利用这个优势,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在文本解读时突出人文;在求异思维时突出人道;在体验探究时突出人情。让学生在语文的殿堂里吟诵着、感悟着、美丽着。

  • 标签: 人格偏失人格教育健全人格人格魅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0
  • 简介:教育应当全面地发展为心情教育、规范教育和才能教育,无导向教育是让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欲求,因此心情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

  • 标签: 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 简介:文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是文学教师在文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文学知识的传授、文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的人格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积极配合,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因素,精心创设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感受文学美的熏陶中,不仅习得文学知识、文学技能,同时也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

  • 标签: 人格教育 文学教育 文学知识 学生 教师指导 德育因素
  • 简介:摘要学生道德素质与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培养,有助于以德治国的方略实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开展,离不开对其理想人格教育工作,对青少年的培养质量与培养方向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说,其担负着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积极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高尚思想政治的有效塑造,本文就对思想政治课与青少年人格教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为思想政治课和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的有效实现提供一定指导。

  • 标签: 思想政治课 青少年 理想人格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价值的回归,关注教育过程中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正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知识是重要的,而能力更重要,与知识和能力相比,健全的人格最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应该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价值的回归,关注教育过程中健全人格的培养。

  • 标签: 思想品德 青少年 人格 德育 成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