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吉和弟弟毛毛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不知怎么回事.妈妈对弟弟总是表示赞同.但同样的话要是小吉说了.往往得不到妈妈的许可.不信.你看下面一个例子.

  • 标签: 交换律 巧用 小学二年级 小学四年级 妈妈
  • 简介:[摘 要]加法交换作为小学数学阶段为数不多的定律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剖析“加法交换”这一简单的知识,抓住这一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的本质,并通过四次执教时的思考与探讨,获得了更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法.

  • 标签: []加法交换律 数学思想 简单知识
  • 简介: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60页。教学目标:1.经历加法交换和乘法交换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和乘法交换,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和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加法交换和乘法交换的过程,认识运算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和乘法交换的实质和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 标签: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实录 运算律 应用意识
  • 简介:【片断1】加法交换的探索1.观察,提出猜想。出示教材第55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师: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出示例题中的第一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师: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这两道算式的含义相同吗?得数呢?可以用什么符号将它们连接起来?

  • 标签: 加法交换律 教学片断 数学信息 运算律 列式 数量关系
  • 简介:【片断1】乘法交换的探索⒈复习引新,揭示课题。师:你们能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吗?25+43=43+□(257+35)+65=257+(□+□)59+□=□+59师:你为什么这样填?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和结合?师:既然加法有交换和结合,那其他运算也有类似的运算吗?【思考】乘法交换和结合与加法的运算类似。通过复习填数,一是要唤醒学生对加法交换和结合学习的经

  • 标签: 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运算律 教学片断 填数 实际情境
  • 简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运算"单元的教学。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系统、正式地学习运算。从知识序列看,加法的交换和结合处于运算序列中的起点位置,属于起点型核心知识。这一知识在以前学过的加法计算中有过渗透,在以后的学习中则会经常用到。准确把握加法交换和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时也能为探索乘法交换和结合提供支持、积累经

  • 标签: 加法交换律 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 小学数学教材 教学片断 起点位置
  • 简介:【片断1】加法交换的探索1.观察,提出猜想出示教材第55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师: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28+17表示用男生跳绳的人数加女生跳绳的人数,17+28表示用女生跳绳的人数加男生的跳绳人数。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怎么样?

  • 标签: 交换律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教学片断
  • 简介:运算教学的核心是对运算本身的理解,对其“通性通法”的理解。“什么是交换”“交换为什么存在”“如何借助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交换却又体验到科学性和严密性”,这些都是要明晰的核心问题。

  • 标签: 交换律 通性通法 价值
  • 简介:有幸欣赏了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的《交换》一课,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在巩固应用阶段.教师出题:68×32.让学生先计算再验算。学生计算、汇报后.教师补充了一个问题:有谁的计算结果是1798.对吗?

  • 标签: 交换律 钱金铎 老师 特级教师 计算结果 学生
  • 简介:数学探究学习实质上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教材、教师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如下特征:从有意义的学习出发,旨在发现意义和规则;从尝试开始,并通过尝试认识错误,最后转变为有目的的尝试,直至解决问题;获得顿悟的关键,就在于“超过你自己划定的界限”,或者“请你更有灵活性些”,或者“非禁止的事情,就是允许的”,等等;迁移只有在真正理解的情况下,而且只有当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已“想起来”它可以迁移到一种新的情况中时,才会起作用。

  • 标签: 探究学习 实质 特征
  • 简介:钱金铎老师的教学,大家给出了各种赞誉。细细品味之后,我觉得"朴实"两个字更适合他:朴实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演绎,然而朴实的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教育追求……纵观钱老师的教学我不得不说,朴实也是一种艺术,朴实也是一种追求。《交换》是钱老师的一节老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冷却后,重新审视这节课仍觉得有诸多精彩是现在盛行的教学过程中所不具有的,现将部分教学环节整理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

  • 标签: 教学片段 交换律 钱金铎 朴实 特级教师 艺术
  • 简介:与琴崔宪钟,作为学的一个范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常指代用“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五度相生。如汉平帝时有“徽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小学、《史篇》、方术、《本草》……” ̄①。其中的“钟”,就是这样的意思。钟,有时也指管;...

  • 标签: 纯律 三分律 复合律制 钟律 黄翔鹏 曾侯乙编钟
  • 简介:在应用乘法分配做简便计算时,同学们有点头晕,错误率较高,经常犯一些典型错误,如(125+21)×8=125×8+21……为了减少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不断地寻找良策,创造了乘法“独吞”。

  • 标签: 乘法分配律 衬托 简便计算 典型错误 错误率 同学
  • 简介:周末,我和表弟跟着舅舅、舅妈去一家咖啡厅用餐,舅舅要了两杯咖啡,我和表弟从手提袋里拿出在肯德基买的汉堡吃。服务员看到后说:“对不起,这里不能吃自带的食品。”服务员盯着我,我缩手想将汉堡放回包里。表弟愣了一下,耸耸肩,将他的塞给我,将我手里的拿过去,说:“我帮她带,她给我带,现在我们可不是吃自带的了。”那服务员傻了眼。

  • 标签: 服务员 咖啡厅 肯德基 手提袋 汉堡
  • 简介:在成长过程中,我遇到的事情多得像天上的繁星、地上的贝壳,数也数不清楚,有的教会我懂礼貌,有的教会我细心……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因为它教会我做人要讲诚信。那时我上幼儿园。在一节手工美术课上,一位同学看到我爸爸出差时买给我的水彩笔,很想要,便拿出一块漂亮的手帕对我说:'黄轩,我用这块手帕换你的这盒水彩笔,可以吗?'这盒水彩笔是我画画时最喜欢用的,可那块手帕我也非常喜欢,我犹豫不决,想了一会儿,还是答应和他换了。

  • 标签: 水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