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立高年资护士在生殖中心助理中的应用及医患之间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设立医生助理岗位选择本中心工作满5年以上的护师协助完成医生辅助工作。主要职责为协助主治医师完成分诊管理、护理服务、协作精神、业务能力、工作效率管理。比较医生助理设立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其他辅助科室,挂号室、检验科、药房、注射室、B超室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设立门诊助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7%,高于设立前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3%与设立前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助理设立后患者对挂号室、检验科、药房、注射室、B超室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4.2%、97.0%、90.7%、95.5%、96.2%,均高于设立前75.8%、84.0%、81.7%、92.2%、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生助理的成立,不断弥补和修复门诊工作上的"缝隙",医护之间形成了和谐的门诊团队,不仅提升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同时对门诊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 标签: 高年资护士 辅助生殖门诊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了作为教师,家长怎样看待“问题”孩子,只有树立“宽容是打开‘问题’学生心门的钥匙”的观点,随时把把握机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调整教育方法教育他们。

  • 标签: 教育方法
  • 简介:摘要假性自闭症是在现代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症状。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德育教育工作逐渐被重视,尤其是在假性自闭症学生教育方面,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假性自闭症学生,打开假性自闭症学生的心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教育当中,改变对外界的抵触心理。

  • 标签: 假性自闭症学生德育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患者为中心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这一阶段在我院诊治的100例门诊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的就诊时间高于研究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就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分析 。方法 将我门诊 2018年 2 月~ 2019年 2 月期间接受优质护理的 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一时间范围未接受优质护理的 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展开本次护理研究,就诊过程中由相应的护理人员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解答患者的疑问,常规指导等等,观察组患者采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 48例,总满意率 为 96%;对照组总满意 37例,总满意率为 7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分诊中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门诊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组别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应用常规分诊服务的46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分诊服务的46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间、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就诊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服务满意度与参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时,不仅能够缩短患者就诊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 标签: 门诊 分诊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为解决郊区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及服务能力之困,上海市奉贤区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区域实际,聚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实力"建设,引进三级医院优质全科教学资源,开设远郊全科教学门诊。文章介绍社区全科教学门诊开设的实施方法、取得成效、实践经验、工作展望,以期形成可供复制和借鉴的模式,辐射基层、助力全科守门人的能力提升。

  • 标签: 社区卫生中心 全科 教学门诊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门诊预约优化对门诊管理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患者 88 例作为观察组,将未行门诊预约优化管理的患者 88 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就医时间和就医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就医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就医时间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通过门诊预约优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就医时间,使患者对医院服务有较高的满意度 ,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 预约优化 门诊管理 就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 60 例慢性病患者,收治时间为 2019 年 6 月 ~2020年 6 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n=30 例)以常规措施干预 ,观察组( n=30 例)以医护联合门诊模式进行干预 。观察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 100 %,对照组为 86.67 % ( P < 0.05 ) 。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 结论: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对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有明显提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病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16—2017年的6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2019年的6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就诊模式,试验组患者实施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就诊时间、人工窗口结算率、一次付费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候诊时间和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一次付费率高于对照组,人工窗口结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医院服务品质。

  • 标签: 门诊 全流程 智慧就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干预提高门诊分诊质量的作用。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 2018年 6月结束于 2019年 8月,研究样本定义为我院门诊护理患者 5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2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门诊分诊干预,研究组优化门诊分诊干预措施。比较不同干预方法门诊分诊质量、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门诊分诊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门诊分诊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且护理风险低,提高门诊工作效率。

  • 标签: 门诊分诊 护理干预 质量评分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护理流程在门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01月至 2019年 10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 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研究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就诊差异及就诊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分诊时间、就诊等待时间、专科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在门诊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优化门诊护理流程更能满足门诊患者的需求,节约时间,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患者 优化门诊护理流程 护理纠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门诊手术患者的麻醉护理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6年 3月 -2019年 8月 收治的 门诊需麻醉手术患者 16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 80例患者采用 常规化 门诊手术护理干预法,对实验组 80例患者采用 优质化的门诊麻醉护理法;差异 护理干预 后,对比两组患者的 护理满意率,护理有效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 p> 0.05),有可比性。结果:差异性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不满意 0例( 0.00%),综合满意率 80例( 100.00%),实验组的不满意 13例( 16.25%),综合满意 67例( 83.75%),实验组的无效 2例( 2.50%),综合有效率 78例( 97.50%),对照组无效 9例( 11.25%),综合有效 71例( 88.75%),( p< 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优质化的门诊手术干预麻醉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高,有效率显著,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门诊手术 麻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共享门诊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和血糖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进行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门诊病历号末尾数,单号者(n=44)纳入常规门诊管理组,双号者(n=54)纳入共享门诊管理组。常规门诊管理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方案,共享门诊管理组在常规门诊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共享门诊的新型管理模式,即一次门诊活动同时配备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及药师进行各方面的专业指导。干预6个月后采用健康饮食行为态度、社会影响量表评价患者健康饮食行为,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共享门诊管理组患者态度量表(24.57±4.64)分,社会影响量表(27.74±5.47)分,均高于常规门诊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32、-16.192;P<0.01);共享门诊管理组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为(2.23±0.46)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为(3.24±0.51)mmol/L,血糖变异系数(CV)(17.32±5.87),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9.81±4.17),均低于常规门诊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44、15.056、3.292、2.834;P<0.01)。结论与常规门诊管理相比,共享门诊管理可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行为,提高血糖控制的稳定性。

  • 标签: 糖尿病 共享门诊 健康饮食行为 血糖稳定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